楊麗
摘要: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視,小學語文在小學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所以將心理健康滲透進小學語文教學中既符合時代的需求,也是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本文首先根據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現狀及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導致的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最后針對問題給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心理健康;小學語文;學生;教師;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是相互隔離又有緊密聯系的關系,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能感受到情操的熏陶、從而得到個性發展、實現內心世界的豐富,實現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現狀及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現狀。
筆者在本次研究當中對低年級及高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師都展開了調研,發現低及高年級段教師對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尚不明確,雖然都會進行滲透,但是方法相對傳統和單一,方式也不夠靈活。
2.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階段是學生心智發展的關鍵期,但是大部分的教師對于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卻是不夠明確的,很多教師往往意識不到該時期的心理健康教學任務,很多教師對于如何在教學中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點認識是不到位的,所以教學中往往會錯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期。
另外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所使用的滲透手段及方法較為單一和傳統,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在創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創設中缺乏必要的能力,他們所理解的滲透知識將生硬的心理健康知識點簡單的傳授給學生,無法充分的利用語言優勢去有效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滲透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筆者還發現評價體系不夠行之有效,往往教師是評價主體,而學生卻未在其中起到任何的評價作用。這種主體單一的評價并未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滲透到教學中,這種缺乏整體意識的評價,是一種將學生情感及價值觀背離的評價。
二、導致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1.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很多學校對于在其他學科中滲透健康教育是不夠重視的,甚至有的學校還沒有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和獨立的心理咨詢室,所以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滲透就更加的難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沒有做到將語文教學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2.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理念匱乏。
當前很多的小學語文教師思想仍舊是較為守舊的,他們認為語文的教學目標只是教會學生學會語文知識,掌握語文教學的中心思想,但是對于學生的情感體驗卻忽略掉了。教師對于將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滲透到語文教育中的理念是匱乏的,實際上語文教學本身就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充足的材料,但是教師并沒有對其加以利用。
3.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方法的匱乏。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是滲透的方法卻不足,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往往無法找到有效契合心理健康教育及語文教育的點,并且滲透的方法較為單一及傳統,滲透過程不夠靈活及有效。
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有效性
1.充分的挖掘語文教學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小學語文教學中散文、小說、詩歌、童話故事等都可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素材,那么作為教師來說應該充分的將這些素材挖掘出來。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當中,教師首先應該加強學生詩歌的量度訓練,從而幫助學生感知詩歌當中的美妙,然后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在無形之中滲透到其中,在教學當中讓學生通過體會人物的情感去內化自己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從而實現學生心理健康和諧發展。
2.通過角色扮演及情境創設更好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這兩種滲透方法都是較為有效的,都能夠站在教材人物的角度,引導學生走到人物的心理,讓學生感知到人物的情感,從而達到深化學生心理的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大瀑布的葬禮》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進行情境的逐層創設,通過瀑布的壯觀及枯萎的對比,讓學生產生心理的落差,從而在內心中產生對瀑布的愛護之情。
3.以作文為切入點疏導學生內心的情感。
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許多小學生都善于應用電腦或者手機等設備進行上網,這就需要我們給小學生灌輸合理上網和綠色上網的理念,讓小學生在上網過程中也能夠進行學習。比如2015年9月3日,我讓小學生在家里觀看祖國閱兵表演,然后把觀看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一篇作文,題目自擬,作文要突出重點,有條理性。首先,小學生必須仔細認真觀看閱兵式,否則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其次,閱兵是一種展示國威的行為,也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體現。當小學生對閱兵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也就逐漸產生了愛國主義情感,對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最后,小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自我反思寫出的作文就成為了一篇篇佳作。語文教師需要培養小學生的動筆書寫能力,寫日記是經常用到的教學手段,不僅幫助小學生收集寫作素材,還是緩解小學生內心情感的關鍵。由于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有限,他們寫出的作文有的地方會不通順,但是只要文章有閃光點,都是需要給予表揚的,這樣當小學生產生成就感以后,心理潛能就會得到充分的挖掘,從而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
4.利用語文教學的課外延伸有效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外延伸需要與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思維特點結合在一起,所以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語文課外學習內容必須要能夠與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相結合,必須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意義,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去閱讀《魯濱孫漂流記》、《三毛流浪記》等書目的課外閱讀,這樣就能夠通過閱讀更好的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長期不夠重視,導致出現了無法更好的利用語文教學促進學生更好的身心發展的目的,所以作為教師來說應該充分的挖掘語文教學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通過角色扮演及情境創設更好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利用語文教學的課外延伸有效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來保證滲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天佶.語文教科書中人物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分析——以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為例[D].安徽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