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華
很多人認為,不管國際上多厲害的互聯網公司,來到中國后就不行了。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國市場很大,本土企業不需要太多發力,就可以獲得很多市場,也引來投資人拼命投資。此外,中國的語言和文化與全球很多地方不一樣,僅僅讓外國人學會中文就是件很困難的事,而讓一名懂中文的外國人到中國管理,還貼合中國的文化,就更困難了。所以,很多外國互聯網公司沒有中國企業那么本土化。從這個角度看,在中國市場,中國企業可謂受到了“本土化以及中國文化與語言的壁壘的保護”,使得中國企業在國內發展得非常好。
這個壁壘保護了我們,也阻礙了我們走出去的腳步。中國的文化、經濟、語言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壁壘,使得中企國際化這條路格外艱難。語言就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可以把中國客人服務得很好,但能不能服務好英國客人?就算英語足夠好,也不太能了解當地人的服務習慣。中國企業國際化,現在需要思考的是怎樣去突破原來那些保護了我們的壁壘。這是擺在中國所有企業面前的一個問題。
前段時間,一位美國教授來攜程參觀,看了攜程App后問了一個問題:你們中國人為什么喜歡把所有的功能放在一個App里?外國人更喜歡垂直的App,各有各的用途。僅僅這么小的一件事,外國人都難以理解。因此,中國企業出海可能比外資進入中國更難。
盡管國際化并非易事,但必須努力地去做,雖然努力做了也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做不成。旅游業是天生有利于國際化的行業。至少,隨著中國游客走遍全球,旅游企業就可以跟著中國游客的腳步把影響力覆蓋到全球,這是順勢而為。對于中國旅游業的國際化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一方面,中國游客通過努力發家致富了,有錢出國看看。而跟著中國游客走出去,我們才能打開通往一個國家的通道;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的員工都非常肯拼,腦筋也非常靈活,這也可以說是中國企業的一種獨特優勢。
企業的海外國際化布局就像下圍棋,先下一個子,不一定馬上就要和現有業務連在一起,而是先在一個地方占住“勢”。一些海外企業被并購之后馬上就可以整合在一起,而有些企業因為團隊、地理位置等因素,不能馬上被整合,但這也是從戰略的高度進行投資。去年,攜程旅行網收購天巡公司,邁出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天巡總部位于英國愛丁堡,是全球旅行搜索平臺。在天巡自己運營得非常好時,攜程就沒有必要立刻把它整合進來。
中國現在很有錢,在全球范圍內收購,但如何布局,如何與原有業務整合,需要把握好節奏。▲
(作者為攜程集團首席運營官,本文由本報記者趙覺珵采訪整理)
環球時報2017-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