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婷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南塘中心小學
摘 要:文章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出發,指出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就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作文教學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小學作文現狀;思維導圖;相關建議
一、引言
語文是一門講究語言邏輯性的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十分重要的模塊。作文作為訓練小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鞏固文化知識點的一個重要模塊,受到學校和家長的普遍重視。思維是寫作的核心,不論是構建文章整體結構還是組織通篇文章的語言,都是思維在文中作用的體現,而思維導圖就是用一定的樹狀結構呈現思維過程,培養思維技巧,鍛煉思維能力的工具,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生作文訓練適應了小學生作文教學的需要,有助于小學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淺談小學生作文教學現狀
作文是一種記敘方法,它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后,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確定的主題。作文是訓練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工具之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小學生年齡局限,特別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寫作存在很大難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文偏題離題
在接觸正式的作文寫作之前,低年級學生寫作練習模塊主要是“看圖寫話”或者根據給定的主題對內容進行擴充。然而,接受正式作文訓練后,特別是某些作文要求學生根據語段提煉出中心思想后進行寫作,由于小學生語言思維能力還有所欠缺,讀懂題目中心思想存在難度,作文偏題離題現象時常發生。
(二)思維結構混亂
作文通常都有一定字數要求,特別是篇幅較長的作文,文章后半部分往往有拼湊字數的嫌疑,使得文章整體缺乏邏輯性。小學生構建作文整體結構具有隨意性,很少進行系統性構思,導致寫作更像是文字的堆積,此外,小學生作文中標點符號使用不當也是導致其作文思維結構混亂的一個重要因素。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直接導致了語句不通順,意思表達不明確,文章結構混亂。小學生寫作特點使得作文訓練本意得不到真正落實。
(三)內容空洞,缺乏感情
小學生對作文練習存在排除心理是一種常見現象。課內知識鞏固不牢、課外閱讀積累不足,加之生活經驗總結缺乏,使得大部分小學生寫作時無話可說,寫作內容大都無病呻吟,沒有融入真情實感。就算作文中偶有感人事例或者名言名句,但由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弱,通常以口導式的語句將寫作資料拼湊在文章中,顯得語句膚淺空洞。
(四)教師寫作引導缺乏邏輯性
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師能夠幫助學生讀懂作文要求,提煉中心思想。但是,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日常寫作練習時,通常是以直接告訴學生主題的方式進行寫作,極少用思維引導的方式將學生寫作主題導入正軌,缺少鍛煉學生自我提煉題干的訓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學生寫作主題準確性。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上的應用
思維導圖在諸多學科的教學中都發揮了一定作用,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也具有可行性,它既能給老師在作文教學上帶來很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能訓練小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語文作文相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一)思維導圖融入作文教案準備
教案準備在教學過程不可或缺,作文教案也不例外。運用思維導圖準備作文教案具有優越性,它能縮短資料整理與運用所需的時間,提高教案質量。例如小學作文前言引導的主題為“愉快的假期”,教師可以將相關體現作文主題的語段用關鍵詞標注,用分支結構的方式在教學環節開展,特別是PPT制作與展示,思維導圖能夠將教師思維分析過程很好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題目。使用關鍵詞來寫教案,不僅能減少教案的篇幅,還能使得教案主次程度更加直觀,方便教學。
(二)思維導圖融入作文技巧訓練
小學生作文存在偏題離題、邏輯結構混亂、感情空洞等問題,教師要從根本上糾正或者改善作文問題,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作文技巧訓練,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作文主題的確定以及篇幅的展開都有一定技巧,都是思維的體現。首先,教師指導學生標注語段關鍵詞,細細琢磨后確定主題,其次,細分出作文將要展開的事例或者分論點,最后,在文章主次明確的基礎上收集資料,完善文章內容。例如,小學第十二冊作文要求題目為《難忘的……》,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進行舉例教學,通過《難忘的一件事》的導讀,讓學生先了解一下對于這類題目的寫作形式和內容,對整個題目有更加具體的把握,然后學生就可以進行有效的拓展,聯系身邊的實際經歷,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思維更加活躍,感受到生活中的任何經歷都會對寫作產生幫助,會讓學生更加了樂于觀察生活,運用到寫作當中,讓寫作成為體現生活的途徑,運用想象,讓學生在作文教學中快樂的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通過這種開源化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寫作技巧,提升學生測寫作能力。
(三)思維導圖融入作文課后總結
提高學生作文能力不僅在于課堂練習,課后總結同樣重要,它能及時反饋學生作文問題,提醒學生重視并改正。教師利用作文課時間,將學生作文問題運用思維導圖列出。例如作文《愉快的假期》,將作文邏輯結構混亂這一共性問題作為主支,繼而羅列出導致這一問題的不同原因作為分支,如標點符號使用不當導致的語言表達不明確,實例選取與主題不符等。這種課下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根號的把握寫作課堂的重點,從而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此外,還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作文互評,小組成員可以自行決定,然后,成員合作總結作文問題并制作出思維導圖,最后選出做得最好最快的組別,進行獎勵。
四、結語
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實踐中體現為“作文地圖”,它從作文主題和脈絡展開兩個方面促進小學生作文質量的提高。基于作文在語文教學中比重較高,小學生寫作水平將將直接影響我語文的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掌握思維導圖操作原理,在作文教學中構建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克服作文難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英)托尼·巴贊.思維導圖[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鄧敏杰,李占偉,張豪鋒.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2(03):90-94.
[3]王海艷.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J].現代交際,2013(0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