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
移動媒體時代都市兒童社會化發展問題探究
□吳桐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移動媒體的使用不斷增加。移動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都市兒童社會化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改變了兒童的傳統社會化模式。本文以鞍山兒童的社會化發展為例,探討都市兒童社會化在移動媒體時代受到的影響以及應采取的應對策略。
移動媒體時代;鞍山兒童;都市兒童;社會化;應對策略
人的社會化是指在社會實踐中學習知識、技能和規范等社會文化,適應社會生活,積極作用于社會,創造新的社會文化的過程。①我們從出生起,就開始了和社會的接觸與互動,也就開始了社會化這一歷程。我們面臨的第一個社會化時期,也是基本的社會化時期,就是兒童時期。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個體受到遺傳因素、家庭、學校、大眾傳媒等主客觀因素的綜合影響。科技進步使當代社會處于急速變化之中,傳媒的發展也使其自身爆發出顯著的影響力,甚至有專家認為,“作為文化生態環境的一部分,大眾傳媒成為影響人們,特別是兒童發展的首要因素。”②而移動媒體作為大眾傳媒的一部分,將成為兒童成長的一個重要媒介環境。
經調查顯示,92%的孩子都接觸過網絡,而且使用較多的是iPad、手機等移動媒體。在幼兒園階段,兒童對手機的接觸率為91.8%,對掌上電腦的接觸率為78.4%。在小學時期,兒童已經開始擴展到使用各種媒介產品,這一階段他們已開始主動尋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甚至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和創造者,可以在網上輕松地與他人進行互動。根據調查可看出,兒童對移動媒體的使用,使兒童過早地了解成人世界,接觸一些不合時宜、不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信息,如黃色和暴力情節等,對于缺乏辨識能力的兒童來說是不健康的。這一時期的兒童,辨識能力較低,善模仿。
由此可見,如今移動媒體時代的到來,已經對兒童的社會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兒童使用移動媒體,一部分家長采取的是同意使用的態度。有家長表示,在這樣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孩子使用手機等媒體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通過手機進行知識的查閱和學習,有利于他們成績的提高。甚至他們會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把這些電子工具作為對他們的獎勵。也有家長表示,因為忙于工作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便允許他們通過手機游戲等自娛自樂。面對這種情況,如果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情況完全不進行監管和約束,將很可能導致孩子沉迷于網絡,或是接觸一些不良信息。
移動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正確地使用移動媒體,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提高孩子的認識能力和交往能力,獲取大量的外界信息,增加知識儲備。它可以成為兒童學習的必要途徑,也搭建起兒童新興的社交渠道,在方方面面都給我們帶來了便捷。但是,移動媒體的正面影響沒有充分發揮,反而被不正當地使用,對兒童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
兒童長期看手機,毫無節制地對著手機屏幕而不注意眼睛和身體的休息,將會導致視力受損、身心疲憊。在我們周圍,人們一直盯著手機屏幕的現象已經隨處可見,即使兩三歲的小孩子全神貫注地盯著手機玩,接連通過多個游戲關卡已經不足為奇。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近視眼發病率是歐美國家的兩倍,究其原因,長時間使用手機等移動媒體是導致用眼過度以及發病的首要原因。尤其嬰幼兒看手機、游戲機等距離過近,形成近視。同時,眼睛在強光的刺激下,兒童的視覺敏銳度與適應性都會有所降低,導致眼睛自身的調節功能衰弱。③由此可見,不恰當地使用手機媒體,不利于兒童的健康發展。視力受到損害,身體狀況也會不斷下滑。有些兒童長時間玩手機已經出現頭暈、惡心等不良癥狀,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
在當今社會中,大多數兒童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經常會感受到孤獨,這時手機媒體就成為他們的交往對象。在移動媒體上進行溝通和交往,幾乎打破了成人和兒童的界限,在這里他們可以知道成年人所知道的事,甚至還可以知道成年人不知道的事。但是他們所知道的東西更多局限于表面,實際上和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不完全一樣的。其次,兒童的社會化受家長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小,他們更愿意相信網上的信息,更愿意在網上尋找答案。即使通過游戲來打發時間,也不愿意和父母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對于兒童來說,這些都會使他們在現實中忽視與父母、親人以及同輩間的真實溝通,這無疑會對兒童的社會交往造成障礙。調查顯示,有的孩子長期沉溺于網絡,和周圍人的接觸越來越少,和現實社會的人際交往越來越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差、不懂得變通、不會跟人交流合作,甚至只顧個人利益而不考慮他人感受、變得自私等一系列問題。
對手機等移動媒體的使用,使兒童過早地了解到成人世界,易對兒童的價值觀念產生影響甚至扭曲。移動媒體的傳播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傳播的信息也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那些并不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信息也會傳播開來,接觸之后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兒童對信息的片面理解甚至導致價值觀念的畸形,如過多的暴力情節容易引發兒童的侵犯性行為。許多學者研究了兒童看暴力視頻的時間與他們侵犯性行為之間的關系,結論是暴力環境對兒童的長期渲染會在不同程度上引發和強化兒童的侵犯性行為,從而影響其道德觀念、社會行為規范,進而影響其社會化發展。
目前低頭族這一普遍現象,已經引發了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引起我們關注。不少成年人對手機的使用也是不正確的,存在著一定的隱患。整天手機不離手,甚至走路、騎車、帶孩子的時候也是一樣。許多大人走路時只看手機不看路而掉進湖里、被車撞到等意外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有父母低頭刷手機而沒有看護好孩子,導致孩子溺水、撞車等。大人對于手機都如此沉迷,甚至釀成悲劇,可想而知,兒童沉迷手機不能自拔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因此,兒童對手機的使用情況應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
首先,從家長層面來講,最應該做的就是確保自己對移動媒體的正確使用,以身作則,不做飯桌上或聚會場合的低頭族,不能一直盯著手機屏幕,這樣下去,很可能引起孩子的效仿,成為孩子沉迷手機的一個充分和正當的理由。家長要對兒童的媒體使用行為進行合理、積極的引導,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監控,父母一定要發揮好“把關人”的作用,鼓勵孩子正確使用移動媒體,從中獲取有價值的新知,從而能夠自主、快樂地學習,規避負面影響。
其次,學校應該從現實出發,關注學生的切實需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教育規劃,將學生們應具備的媒介素養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教育學生樹立健康的網絡觀,加強自律,學會合理正確地使用移動媒體,從中獲取更多有利的信息。教育學生更加靈活自主地學習,促進學生的身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判斷和甄別能力,引導和教育學生面對網絡信息保持理智的頭腦,多一些辨別和思考,多一些懷疑和質問,不要盲目相信網絡信息。
第三,從社會層面看,在加強兒童對媒介正確使用的同時,相關部門還應該加大打擊力度,提高對網絡環境的整治力度,堅持對網絡信息進行打假、整治,重點整治那些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同時,加大媒體的輿論引導力度。積極引導兒童對移動媒體進行合理正確的使用,分析正確使用移動媒體的益處和沉迷于手機等移動媒體的害處,傳遞正能量,關愛兒童健康,為兒童的終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④
注釋:
①奚從清,沈賡方.社會學原理(第五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52.
②時蓉華.現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03.
③新華網.5歲娃玩半年平板戴上眼鏡 警惕成 “電子宅娃”[EB/OL].[2012-12-24].http://edu.qq.com/a/20121224/000296.htm.
④尹小林,潘遠林.移動互聯網時代需給孩子補上媒介素養課[J].聲屏世界,2016(12):71.
2016年度鞍山師范學院大學生科研基金項目“移動媒體時代都市兒童社會化發展問題研究”(編號:201627)。
(作者單位:鞍山師范學院文學院;指導教師:邱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