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張祥+山君亮
摘要: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資產的自動化、智能化管理,為資產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對優化教育資源、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意義重大。本文在對高校自身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運用物聯網技術的固定資產管理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高校;固定資產
一、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引入物聯網的意義
加強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意義重大,一方面有利于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物聯網顧名思義是萬物互聯的意思,從技術層面是是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和條碼等信息傳感設備與網絡連接起來,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智能化識別和動態化管理?;诖?,高校引入互聯網,能夠隨時看到資產設備的存放地點、使用狀態,能夠有效提高資產的配置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通過物聯網的資產管理可以實現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資產的自動管理,從而避免重復采購和限制浪費,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現狀與問題
由于長期以來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改革相對滯后,在資產管理上逐漸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
(一)認識不到位指導思想不明確
相當數量的高校領導片面地認為高校是教學單位,應以“教學為中心”,因此對其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同時高校的上級主管部門也主要以學生成績為教學質量的評估標準,導致“重教學、輕后勤”的思想普遍存在。
(二)資產管理方式難以適應要求
目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通過套用企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方法而設計。但是一般教學用固定資產都由多人共同使用,這樣很難按一般企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方式,長期固定使用部門或使用人進行管理。而且高校大多采用條形碼管理,通過人工方式將設備信息輸入計算機管理系統,條形碼依靠二級部門管理人員手工粘貼。在固定資產清查時常常發生標簽破損或脫落丟失,是設備信息難以核實,還有在人工粘貼中“張冠李戴”。導致出現賬賬不符,賬實不符,家底不清的管理現狀。
(三)資產動態管理難以實現
現代高校校區越來越大,設備存放地點范圍也隨之擴大,加之目前移動設備不斷增加,筆記本電腦、照相機、便攜式投影機等都有很強的流動性。在部門調整、教師調動時資產設備也發生流動。傳統靜態管理不能對資產設備動態監控,資產設備信息是滯后的。
(四)購賬脫節導致“賬實不符”
某些高校購置固定資產,是由各部門負責購置,然后由各部門直接分配使用,資產管理員并不能掌握高校購置資產情況的整體情況,造成購置、驗收、登記入賬等工作脫節,從而導致固定資產總賬、明細賬與實物不符、信息不全,這是高校固定資產賬務管理中的普遍問題。
(五)資產“多頭管理”造成數據混亂
由于各主管部門對固定資產數據信息要求的側重點不同,且固定資產管理的要求與規定存在差異,固定資產采用不同的分類標準,致使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員在對同一件資產進行管理時,需按照不同主管部門的要求進行資產數據信息處理。管理規定不統一造成了資產基礎數據的出入與混亂。
三、應用物聯網技術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固定資產的現代化管理中,采用物聯網的概念,實現對高校固定資產有效、準確、智能的管理,達到資產信息和數據透明化、一致化,并簡化大量資產數據統計和盤點的流程,從而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一)創新思想引入物聯網技術
通過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運用物聯網的概念,并引入RFID技術實現固定資產高效、可靠管理。準確、智能地對高校固定資產進行信息自動識別、采集、記錄、上傳以及對資產的維護信息進行快速的查詢、統計,從而建立起完整、準確的資產管理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為解決人工的傳統管理方式提供了高效實用的高科技管理手段與方法。與此同時,有效加強和完善了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促進資產的合理、有效使用,并提高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規范性,從而實現高校固定資產的科學化管理。
(二)資產管理標簽化實現智能跟蹤
對校園內的所有固定資產進行標簽化管理,為每個固定資產分配RFID標簽進行唯一標識,同時在校園內構建射頻網絡,用于對所有固定資產的跟蹤監控。當這些附有RFID標簽的固定資產發生領用、借用、挪用和運轉情況時,通過射頻網絡上報信息。這樣可以及時記錄固定資產的相關信息,方便不同管理人員和用戶了解所有資產的信息,解決高校固定資產“家底不清”的問題,在加強日常管理的同時減少資產盤點的工作量。資產跟蹤管理示意圖如圖1所示。
(三)統一審核驗收與登記入賬保障資產信息完整與“賬實相符”
采取由供應商提供或錄入資產信息的方式,經資產管理員審核,確認資產信息提供完整后,再進行資產配送與驗收工作,最后資產管理員為資產統一分配RFID標簽,附簽入庫,解決資產信息不完整的現狀。通過統一審核驗收與登記入賬的措施,保證固定資產的進入和流出均基于RFID標簽的統一數據接口進行交換,將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從煩瑣的對賬統計工作中解脫出來,實現財務部門與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實時核對賬目,也解決了傳統管理模式差錯率高、信息閉塞、管理效能低等問題。并且可以在發生賬實不符的情況時,準確定位出錯的資產和環節,及時核實并修正,從而保證了賬實一致。
(四)簡化操作流程信息智能提示
通過對整個業務流程進行詳細分析,找到關鍵業務點和核心業務線,配合使用固定和手持RFID讀寫設備,簡化不必要的操作,達到信息的自動錄入。同時,針對業務需要由系統提供各類數據的匯總和報表,為領導層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減少人工統計匯總的工作量,有效避免人工統計時易出現的錯誤。
(五)兼顧其他系統統一數據格式
因管理體制的問題導致同一資產多處登記、多頭管理,綜合分析相關系統中資產數據的結構與定義,提供上傳和下載功能,方便與現有系統的數據進行對接和交換,避免數據的重復錄入和同一數據多份信息的錯誤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