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
摘 要:隨著我國的工業化的逐步發展,在燃煤電廠領域也顯得格外重要,其中斗輪機設備是燃煤電廠的重要設備。本文主要就當前托克托電廠中斗輪機常發性故障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探究改進的措施。
關鍵詞:斗輪機;液壓系統;燃煤電廠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139
1 斗輪機的常見故障以及原因分析
1.1 相關概述
QL1000.30型斗輪取料機是內蒙古托克托工業園區自備熱電廠2×300MW機組新建工程,用于燃料場取料生產。斗輪取料機可從軌道兩側的料堆上取料,經地面皮帶機送至其它場所。取料作業時斗輪轉動將物料挖起經卸料裝置將物料卸到懸臂皮帶機上,懸臂皮帶機將物料送至中央漏斗,卸到地面皮帶機上。料堆總高度13.5m,分4層取料,每層3.375m,每層物料由安裝在懸臂上的斗輪在水平面上轉動時挖取,當某一層一個單程取完后,機器就前進一步(最大0.75m)。
日常生產中上煤量增加,負荷逐漸提高到規定范圍,其中QL1000.30型斗輪取料機的設備缺陷增加,缺陷對呼熱系統的正常上煤運行帶來了大量隱患,斗輪取料機以及液壓系統和前臂驅動系統等是最為常見的故障,下面就主要對這些故障的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1.2 取料機液壓泵故障原因分析
取料機的液壓泵故障原因總是受到多方面影響,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液壓泵以及液壓油的組裝,首先油位變化影響因素是最重要的,液壓系統進行正常維持運轉的關鍵,油質的粘稠對油壓系統有著直接性的影響,假如液壓油的粘度比偏高,大量的油使油壓的阻力逐漸的增加導致空穴的現象出現,造成壓力以及流量下降。而油泵的溫度在溫度相對較高的時候上也增加到一定水平,組件密封表面長時間運行產生損傷,假如是液壓粘度低的油會發生泄漏的情況,油箱的儲存空間量就大大的降低,空氣也會通過油封進入液壓油缸,發生“爬行”等不可預料現象。剩下的就是油壓泵的安裝情況,合理的安裝方式是電機軸兩者以及油泵軸的連接是有著較好的同心度,在允許的誤差控制范圍是0.02毫米,假如是超過就會出現噪音以及振動,因此油管的接頭處以及泵的出油管必需嚴密,防止空氣進入液壓油缸。
1.3 取料機驅動部分故障原因分析
在斗輪取料機驅動部分中減速機高低速主被動齒輪斷齒是最容易發生的隱患,這些隱患的原因是在其頭部傳動軸管和高速齒輪軸的一端相接,因此振動值明顯增大,對頭部傳動軸管和高速齒輪軸也會造成沖擊缺陷,這些原因使高低速齒輪軸斷齒的壽命減少。
1.4 回轉減速機漏油故障原因分析
回轉裝置安裝在門座架與回轉鋼結構之間。由電動機、制動器、減速機、安全聯軸器組成回轉驅動裝置;為保護電動機及鋼結構而設置有安全聯軸器,當超載時安全聯軸器打滑。回轉裝置由回轉支承和回轉傳動裝置兩大部分組成。本機的回轉支承采用圓錐滾柱支承,配有水平輪導向裝置和垂直反輪防傾翻裝置。這種支承型式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調整維修方便、運行可靠。回轉驅動裝置采用變頻電機驅動立式行星減速機,減速機輸出軸通過小齒輪與固定于門座架上的齒輪嚙合,從而實現取料機的回轉動作。回轉角度范圍:±110°。在上述工作狀態超出其角度范圍時限位開關動作,使回轉機構停機。
1.5 取料機密封件磨損漏油故障原因分析
密封原件在斗輪機液壓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密封件發生了破裂以及磨損,會使得缸筒和油缸蓋密封部分產生泄漏的現象,泄漏在表面相對來說會比較的容易檢查,可最重要的是內漏,本身內漏在日常巡檢中不容易被發現,所以存在威脅性就逐步增大,嚴重的后果會使斗輪機的癱瘓以及液壓油缸不能動作,所以在這種故障問題必須足夠重視,在對其進行檢測的時候主要就是對油缸的上下腔實施檢測,主要就是觀察壓差來進行證明,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就需要對油缸進行解體修復。
1.6 行走機構機構故障原因分析
走型裝置共有16個走行輪,其中8個主動輪,8個從動輪。共有4套驅動裝置。驅動電動機為變頻調速電動機。電動機功率11kW。走型裝置上與地面軌道端部設有緩沖器和端部止擋器。緩沖器是由聚氨酯彈性體制成,走行裝置前后共設有4個緩沖器,地面止擋也設有4個。緩沖器可吸收由于走行裝置碰撞時的能量。但通常不允許發生碰撞,也不允許做任何碰撞試驗。走型裝置還設有走行區間限位開關,軌道兩端處設有觸碰裝置,當限位開關碰到地面觸碰裝置時切斷電機電源,使設備停機。為安全起見,走行限位為兩級限位。為避免懸臂碰撞料堆,只有當懸臂平行于軌道時走行裝置才可高速行駛。這個限位安裝在門座架上。走行裝置還設有位置檢測裝置,可隨時檢測設備所在的位置并在司機室與中控室顯示,并將這一信號送入計算機參與自動控制。為減少測量的累積誤差,每隔一定距離設一接近開關觸頭,隨時消除檢測誤差。行裝置每一鋼軌的臺車上設一個錨定器,用來錨固設備抵抗大風。錨定器僅使用在設備的停放位置。錨定器工作時其銷板落下,并碰撞錨定器上的限位開關,使走行裝置不能開動。走行裝置設有夾軌器。機器不工作時采用此裝置防風。本裝置帶有限位開關與走行裝置控制聯鎖。
1.7 懸臂皮帶各機構故障原因分析
懸臂皮帶機由驅動裝置、傳動滾筒、改向滾筒、托輥、運輸帶等組成,重錘式皮帶張緊裝置設于懸臂梁后部。懸臂皮帶機驅動裝置由減速機、液力偶合器、制動器、電動機組成;電動機功率55kW;制動器能滿足膠帶機在最大傾角時滿負荷的逆止力。減速機低速軸與驅動滾筒伸出收縮盤聯接,減速機高速軸與電機輸出軸用液力偶合器相連;液力偶合器可滿負荷起動。在懸臂皮帶機兩側裝有事故拉線開關。它可在沿皮帶機兩側各處拉動。在緊急時刻此拉線開關可立即關停皮帶機的運轉。在懸臂皮帶機上裝有防跑偏開關。當皮帶跑偏到一定程度時發出警報信號或停機。
2 斗輪取料機的缺陷解決方法研究
2.1 對斗輪取料機液壓油站泵的解決方法研究
首先對斗輪取料機液壓油站泵的解決方法研究,采取大口徑的吸油管和大容量的吸油過濾器降低柱塞泵的震動以及噪聲,本項措施能夠減少對管道的局部的阻力,從而保證油泵正常運行,由此就能夠防止空氣進入系統所造成的空穴現象,消除油泵內部的油壓的變化。
2.2 對斗輪取料機驅動部分的解決方法研究
對斗輪取料機驅動部分的解決方法可以改造減速機潤滑油路,通過高速齒輪上方增加噴管,用噴油方法來潤滑冷卻,暢通油路能夠保證輸入軸軸承部位不受損,開式的軸承座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也可以改成整體式的軸承座,也可以把輪體減速機以及主軸進行拆解,同時減速機的內部結構和外形的尺寸要能和諧的搭配,要能夠有著互換性。
2.3 針對斗輪機整體鋼結構安裝的解決措施探究
鋼結構包括懸臂梁、前后拉桿、配重臂、拉桿等組成,并裝有走臺、欄桿、梯子等附件。懸臂梁由兩個全腹板工字梁構成。懸臂后部聯接橫梁并且支承在回轉鋼結構上。懸臂梁前部為局部框架結構用以支承斗輪、斗輪驅動裝置、圓弧擋料板,懸臂梁兩端是皮帶張緊裝置。懸臂梁上還設有改向滾筒、托輥組、張緊裝置和各種皮帶機輔助零部件。回轉鋼結構整體為一箱形梁結構,下部與回轉支撐相連接,上部設有兩個大鉸軸座用于支承俯仰鋼結構。前部設有油缸鉸座用于支承油缸。回轉鋼結構后側為回轉減速機安裝孔。液壓站安裝在回轉鋼結構的后部。回轉鋼結構在回轉裝置的推動下,帶動整個旋轉部分旋轉。
3 結語
結合本廠斗輪機的使用率,對QL1000.30型斗輪取料機日常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通過學習標準化管理,提高斗輪取料機的故障解決率,強化各部位故障發生日常臺賬,有效采取設備重要部位防控措施,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通過對系統進行分析,了解設計缺陷及引起振動故障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效消除振動的改進辦法和措施。提升斗輪取料機的安全穩定運行,保證電廠正常生產。
參考文獻:
[1]牟京東,黃欣.變頻技術在堆取料機行走驅動中的應用研究[J].港口裝卸.
[2]黃強.斗輪堆取料機回轉大軸承的檢修與更換[J].起重運輸機械,2012.
[3]QL1000.30型斗輪取料機產品安裝、調試及使用說明書[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