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上個世紀初,奧地利維也納有個少年讀書非常用功,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其余時間全在學習,可他的成績頂多算中上水平。這么努力,卻無法取得最好的成績,少年非常焦慮和沮喪。
他來到教堂向老牧師訴說心中的苦惱。老牧師安靜地聽完,把兩顆冰糖放進一瓶礦泉水中,遞給少年,說道:“搖晃瓶子讓這兩顆冰糖化掉,可以做到嗎?”
“這太容易了!”少年說著開始搖晃。5分鐘后,滿頭大汗的少年終于停了下來,不解地問老牧師:“為什么里面的冰糖不會動?”
老牧師笑笑:“試著把瓶子里的水倒掉一小半,再搖搖看?!?/p>
少年照做,不到兩分鐘,兩顆冰糖全化了。老牧師笑道:“你現在努力得連思考和領悟的時間都沒有了,又能掌握什么知識呢?不妨試著給自己‘倒掉一小半水,看看會怎么樣。”
少年恍然大悟。從此以后,他不僅努力讀書,也會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參與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成績也很快提高了。
這個少年,就是奧地利著名的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很多時候,我們都默認越努力越好,其實欲速則不達。努力也需要“度”,一旦超出了負荷,它不僅無法為你帶來豐厚的回報,甚至可能會為你帶來無盡的傷害。
潘光賢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