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常德軍
建鄉愁之鄉 留古鎮之古
——以山東單縣曹馬集古鎮為例探討古鎮創意旅游規劃
撰文/常德軍
古鎮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典雅古樸的人文環境、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以及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優美動人的山水風光、純樸詩意的民俗風情。古鎮是『全民鄉愁』的所在地。隨著新型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尤其是『全域旅游』時代的到來,古鎮游也逐漸成為社會熱點。而熱點背后,則是有關古鎮旅游規劃設計的熱烈討論。筆者認為,古鎮旅游規劃重點是找到古鎮的文化載體,重塑古鎮文化的靈魂,再造古鎮的組織肌理,恢復古鎮生態,重現古鎮的生機和繁榮。

常德軍山東泰山旅游規劃設計院院長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古鎮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是以“孝悌忠信”為內核的儒家文化的源頭活水。古鎮,是我們中華民族集體鄉愁的所在。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全域旅游”時代的到來,古鎮正成為中國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平臺。現階段,全國古鎮旅游規劃建設正在加速推進。近兩年,我們也承接了不少對古鎮規劃設計的任務,在古鎮旅游規劃方面做了一些可實施性的研究與探索。現以山東省單縣曹馬集古鎮為例,與大家探討古鎮的創意旅游規劃。
(注:部分圖片非曹馬集古鎮,為意向性配圖。)

曹操牧馬廣場
鄉愁,不僅是記憶中的山水和建筑,還包括割不斷的血脈和鄉情。在古鎮旅游中,鄉愁的體現是重中之重。
曹馬集古鎮始建于西漢初年,是單縣重要古鎮,始稱“興元鎮”。漢末曹操屯兵馬于此,是曹操早期的屯田試點,后為集市,遂稱曹馬集。曹馬集自得名以來就人煙稠密,成集設市,是單縣東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近年來,曹馬集南村的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工作已初見成效。2016年,受鎮政府委托,為將曹馬集打造成集歷史文化及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于一體的旅游特色小鎮,我們對曹馬集村進行了村莊整治與旅游資源開發規劃設計。
發展古鎮旅游,首先要保留古鎮之“古”,也就是說,古鎮旅游規劃的首要任務是要對古鎮的傳統要素加以呵護和修復,這是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因此,我們深入挖掘曹馬集的文化內涵和古鎮特色,以“村莊體系提升、旅游體系構建、產業體系優化”為規劃框架,結合當地的曹魏三國文化、曹魏歷史傳說和紅色革命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按照“喚醒鄉愁、重現美麗、產業升級”的規劃實施路徑,將曹馬集古鎮分為曹馬古鎮、紅色基地和農業公園三大旅游板塊。

玉皇廟
鄉愁,不僅是記憶中的山水和建筑,還包括割不斷的血脈和鄉情。在古鎮旅游中,鄉愁的體現是重中之重。這就意味著,發展古鎮旅游,就必須盡最大努力留住本土文化。這也是古鎮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生命力。我們堅持尊重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將文物原汁原味地保護和展示:一是修繕保護景觀,包括金曹縣委舊址、楊作磊烈士陵園和舊居紀念館、王際啟同志陵園和舊居紀念館、老十團營房舊址以及三山井、護衛井、老龍潭、時家古槐與多處古橋等文物景點。二是恢復重建古鎮景觀,包括南大閣、北大閣、東門、西門等古鎮門戶,泰山行宮、關帝廟、琉璃殿、報恩寺等古鎮重要文化標志。三是延續整體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結構,保護和繼承原有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

曹馬集護城河

金曹縣縣委舊址
保護和活化兩者同時進行,這是古鎮創新規劃設計的主要途徑之一。在保留“古”的基礎上,對傳統資源進行“活化”,這就需要借助文化創意來豐富古鎮旅游的內容,打造以體驗文化內涵為主題的旅游消費模式。
以曹馬集古鎮為例,我們在修繕、恢復重建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造文化旅游景觀項目群。新建多項文化旅游景觀,包括曹馬革命紀念館及主題公園、三國文化主題體驗項目、鄉村民俗館等文化旅游新節點。
在古鎮西部板塊,我們以七街西段為界,分為南北兩個片區,分別進行古鎮休閑景觀規劃。北部片區以絕活店為核心,突出動態展示:我們深入挖掘三國文化傳說和曹操魯西南活動歷史題材,以“曹操牧馬地”為故事主線,策劃旅游體驗項目,同時匯集魯西南戲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文化體驗項目。南部片區則突出靜態體驗:匯集魯西南傳統美食和手工藝生產,建成生產生活集中體驗區,同時在西門橋以外片區打造大地花海項目。另外,頗值一提的是,我們還打造了一個重要引擎項目—曹馬越千年—曹魏文化主題體驗園。項目設計全部取材于曹魏時期曹操統治下魯西南(古兗州)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狀況。此項目采用靜態觀賞型項目、互動演藝性項目和體驗游樂式項目相結合的方式,讓游客深度體驗古兗州的人文風情。
古鎮的旅游升級規劃最重要的是要考慮當地居民的利益,發展適宜當地經濟發展的產業。祖祖輩輩生活在古鎮的居民是當地非物質文化形態的載體,要保持古鎮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兼顧古鎮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在保存古鎮原真性的同時,也要考慮到鎮內居民的實際利益。我們依據曹馬集古鎮的水鄉田園資源優勢,規劃了一座田園風情式的國家農業公園。我們的目標是,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實現“精品農業生產+休閑農業+旅游體驗經濟+鄉村環境”提升及業態升級,打造一個農旅相融的現代生態經濟圈。
古鎮民宿有助于促進古鎮休閑旅游消費,使游客與當地居民和諧共處、和睦為鄰,充分體驗和分享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原生態的田園風情。民宿產業依托古鎮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自然景觀等優勢條件,通過對古鎮散落、閑置的古舊住宅實施主題式景觀塑造,使其在有效傳承古鎮傳統和特色文化的同時,又能滿足都市游客鄉居養生、農事體驗、美食品嘗、養生健身等多種需求。

古井

石橋
老院子,是中國傳統生活中在居住層面最重要的精神表現,是魯西南鄉村的基本居住格局,更是離鄉游子的鄉愁載體。曹馬集人口眾多,在外闖世界的成功人士很多,回家鄉是他們的夢想。但就目前而言,還是困難重重:一是老家的宅子或破舊不堪,或已蕩然無存;二是回到故土也很難安心住下,鄉下簡陋的設施讓人難以適應。我們決定以“返鄉養老,安享晚年”為主題,規劃建設一個鄉居頤養區。我們按照魯西南傳統院落建筑風貌,針對返鄉養老和熱衷民宿體驗的游客,對小東莊東部閑置片區進行梳理和改造提升,打造老院片區,讓“老家的院子”重現眼前。同時,展開區內環境整治,增設社區高端配套設施,全面提升環境服務品質,努力打造一個以“鄉愁”為主題的高端田園社區。
在小黃莊,我們也規劃了鄉村民宿體驗區,打造鄉村記憶精品民宿和革命主題民宿。曹馬集作為著名商埠和古集鎮,歷史上供客人過路打尖的車馬店很多,有樊家店、王家店等八大名店。如今除樊家店還在營業外,其他都已繁華不再。在“全域旅游”時代,傳統的車馬店模式已經不符合游客的要求,但客棧文化仍是曹馬集的重要傳承。當地政府尊重各大老店傳承人意愿,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恢復孟家店、袁家店、王家店、范家店、李家店、劉家店、時家店、曹家店等古集鎮八大旅店,使其接續傳統,實現轉身與復興,成為集餐飲與民宿于一體的精品老店。
“全域旅游”時代,古鎮的旅游規劃升級應本著生態完整性、可持續性、特色性、動態性、全體性和產業性的原則,挖掘文化根源,關注居民利益,以創意推動旅游消費。我們應當幫助古鎮找準角色定位,發揮中心鎮作用,推動古鎮旅游向更高層次精準發力,最終實現“全域旅游”健康全面發展。
老院子,是中國傳統生活中在居住層面最重要的精神表現,是魯西南鄉村的基本居住格局,更是離鄉游子的鄉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