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向明
蜀河古鎮:業態升級 等待蛻變
撰文/向明
春季的陜南旬陽縣蜀河鎮,山清水秀,春韻如畫。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投資者、業主齊聚于此,共論蜀河古鎮的旅游發展大計。這是蜀河古鎮在完成業態規劃之后,為開門迎客準備的最后一次大討論。此刻,一場『尋夢蜀河』的集結號已經吹響,蜀河古鎮,這座昔日的繁華重鎮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陜西省蜀河古鎮,地處旬陽縣太極山城之東,北依秦嶺,南傍巴山,臨漢江而攜蜀河,“上溯興漢,下達襄樊,北通商洛”,是古代官道要沖。古時這里商賈云集,有“八大商號”“六十九家商鋪”,盛極一時,乃漢水繁華之地。歷史在船櫓的劃水聲中遠去,依山傍水的蜀河古鎮如今卻受陸路交通制約而發展滯后,成為貧困鄉鎮。只有那留存至今的古道石階、青磚灰瓦、山墻彩繪,還在無聲訴說著這座古鎮往日的榮光。
千年古鎮,如何再現昔日輝煌?2013年,陜西省政府在全省遴選了31個省級文化旅游名鎮,發展古鎮文化旅游,蜀河鎮名列其中。蜀河鎮遂以此為契機,加快歷史古建民居的保護修繕,加強文化旅游資源發掘,啟動旅游發展計劃。2014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公布了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鼓勵保護與發展特色傳統村鎮,蜀河鎮又順利上榜。隨后,蜀河鎮又先后躋身“全國重點鎮”“全國特色景觀名鎮”等國字號隊列。2016年,蜀河鎮又入選全國“獅子劉杯”雙優古鎮。蜂擁而來的頭銜和榮譽,給了蜀河鎮人民更多的信心和動力。幾經醞釀和籌劃,蜀河古鎮已開始演繹一場激動人心的山鄉巨變。
在等候蛻變的前夕,2017年春天,蜀河鎮專門組織了一次旅游人氣提升與發展對策商討會,就蜀河古鎮的未來規劃與發展,進行了熱烈討論。頗值一提的是,參加這次討論的不僅有縣文廣局及鎮黨委、政府的干部,還有業主單位。會上,與會代表各抒己見,就蜀河古鎮的業態布局和發展規劃提出看法,尋求共識。就此,中華民居雜志社記者也專訪了四位與會代表:規劃專家、中國城鄉發展中心副主任蔡甦,旬陽縣文廣局旅游開發中心副主任袁彩娥,旬陽縣蜀河鎮紀委書記李德安和業主代表、蜀河鎮裕慶和茶樓經營者李俊,請他們暢談各自的意見和想法。

蔡甦規劃專家、中國城鄉發展中心副主任
記者:蜀河鎮這次怎么會想到邀請業主單位一起參與旅游發展討論呢?
蔡甦: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就蜀河古鎮的定位和業態規劃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并在旬陽縣“全域旅游”發展思路引領下,展開對蜀河古鎮總體策劃定位的修正,并就未來古鎮如何提升“耐玩性”、留住游客等展開了對業態、文態的一系列規劃和設計。現階段,蜀河古鎮正在積極籌劃后期運營事宜。眾所周知,古鎮的經營管理,與業主的經營理念和運營方式是緊密相關的。因此,我們專門提出“外治環境、內修人文”的管理理念:古鎮當前的業態創新,主要依靠業主的力量;古鎮未來的接待環境、旅游氛圍除了鎮領導的努力之外,主要還需依靠廣大業主的服務自律與蜀河人的文化自覺。基于此,我們特別邀請了業主共同協商,共謀發展。
記者:那么請問這次會議討論了哪些和業主有關的問題?
蔡甦:古鎮未來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是采取PPP模式進行的,但是大多數的物業基本上是在我們當地居民,也就是業主手上。未來,無論是自我經營還是出租物業、統籌運營均離不開業主們的支持。業主必須以資源與市場對接為目標,協調解決旅游吸引力、產品特色、營銷技術等各方面的實際問題,最終實現資源、交通、環境、文化、景觀、產品、業態、文態與市場的全面優化擬合。比如,產品的定價、服務的流程、客流的引入、旅游線路規劃與店鋪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業主們都必須認真培訓、量力而行、全盤考慮。
蜀河古鎮未來的接待環境、旅游氛圍除了鎮領導的努力之外,主要還需依靠廣大業主的服務自律與蜀河人的文化自覺。

袁彩娥旬陽縣文廣局旅游開發中心副主任
記者:請問袁主任,剛才蔡主任提到旬陽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及蜀河古鎮的定位等,您能具體闡釋一下嗎?
袁彩娥:最近,多地陸續提出“全域旅游”發展理念。旬陽縣也應時而動,提出“一城一山一帶二軸一鎮”的全域旅游發展計劃。“一城”即指旬陽縣城太極城;“一山”即指羊山景區,居縣城以東; “一帶”即指漢江旬陽百里畫廊;“二軸”指旬陽就漢江劃分的南北板塊中的兩條河;“一鎮”指蜀河鎮。蜀河古鎮是重點開發對象,它地處要塞,“上溯興漢,下達襄樊,北通商洛”。發展蜀河古鎮旅游,對撬動和盤活古鎮周邊各方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蔡主任一行在對蜀河古鎮進行業態規劃之前,先著重考察了蜀河古鎮的周邊資源環境和旅游環線,并就蜀河古鎮的旅游主題定位、形象定位等一系列問題做了相應的探討和研究,并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
記者:請問蔡主任,關于蜀河古鎮的旅游定位,需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呢?
蔡甦:定位需要考慮的是將蜀河古鎮納入旅游環線中思考,不僅是放在整個旬陽縣來思考,還要放眼周邊的漫川古鎮、上津古鎮,要主動對接,甚至在未來要與武當山旅游市場進行對接。定位完成之后,當然就是設計旅游產品。這既包括景觀產品,也包括體驗休閑產品和業態。旅游產品,不但要設計精品、還要盡力創造絕品。
首先,古鎮上四合院廣泛分布。未來,我們可以在弘道客棧、洪茂泰的基礎上重點開發王公館、恒玉公棧、時家院子等特色民居,弘揚民居民宿文化。其次,蜀河八大件(八涼八熱,八葷八素)遠近聞名,我們可以對古鎮餐飲文化進行創新和提升,吸引游客進入。同時,我們還可以將蜀河漢調二簧引入茶樓等休閑場所,供游客聆聽。再者,比如“燒獅子”等特色民俗活動,也可以擇地適時舉行。上述這些都是蜀河古鎮獨有、別人不可仿制的特色文化旅游產品。當然,就蜀河古鎮而言,除了古鎮游耍,還必須配套生態采摘游、浪漫漂流、露營基地、風情燒烤街、風情民宿等體驗式旅游產品。只有大力開發深度旅游,才能更好地留住游客的心,留住游客的腳。

李俊業主代表、蜀河鎮裕慶和茶樓經營者
記者:請問李總,您在蜀河古鎮主要經營什么業務?對這樣的業主培訓總體感覺如何?
李俊:我在蜀河鎮經營一座茶樓。目前由于交通封閉,生意不算好。但是,我對蜀河旅游發展是非常看好的。尤其是今天參加了這期業主培訓,受到的啟發很大。
我以前是做工程的,經常在外面跑。2009年的時候,當我在重慶看到他們的磁器口古鎮和我們蜀河古鎮非常相似,一種莫名的興奮涌上心頭。這也激發了我返鄉安業的念頭。于是,我回來后就將我爺爺早年留下了一個老字號— “裕慶和”鋪子,重新在古鎮上開了起來。后來,蔡主任便建議我開設一個茶樓的微信公眾號,將“裕慶和”的故事一步步講出來,讓大家先了解“裕慶和”、認識“裕慶和”,再來“裕慶和”品茶。換句話說,我完全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來營銷“裕慶和”。
記者:您對蔡主任提出的“外治環境、內修人文” 理念,有何感觸?
李俊: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蜀河人,我聽了之后的確頗有感觸,也深刻地理解了這句話背后的含義。首先,旅游環境是硬件,必須先配置到位。環境不治理好、改善好,搞旅游產業都是空談。再者,有了好的環境,人的思想觀念轉變不到位,思路不統一,行為不自律,也難以協同配合,做好綜合服務。因此,我們必須“外治環境、內修人文”,內外兼修,才能更好地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環境和服務。蜀河古鎮年底要開始運營,鎮上的每一個人給客戶提供的服務質量的好壞,都將影響游客對蜀河古鎮的印象的好壞,同時也將進一步影響蜀河古鎮的旅游發展。

李德安旬陽縣蜀河鎮紀委書記
記者:請問李書記,您對蜀河古鎮未來的旅游發展有何想法和期待?
李德安:一直以來,蜀河鎮是陜西省的貧困鎮。現階段,在國家大力提倡建設特色小鎮的大背景下,蜀河鎮一貫執行的“脫貧攻堅”工作正努力與“發展旅游”相結合,并嘗試尋找一種長效治理的方式,促使老百姓借助旅游發展契機,脫貧致富。今年年底,316國道和安康高鐵都將開通,屆時蜀河古鎮將和商洛漫川古鎮、湖北武當山景區等聯合形成一條“黃金旅游線路”,將可以吸引更多客流,帶動古鎮旅游發展。
蜀河古鎮旅游的發展,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老百姓創收,從而帶動當地就業。未來,還將影響古鎮周邊鄉村的業態布局,帶動周邊鄉村的經濟發展。比如,農家樂、民宿等旅游產品和服務將隨之涌現并不斷升級。
記者:請問袁主任,您對蜀河古鎮的未來旅游發展有何想法和期待呢?
袁彩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愈來愈熱。旬陽縣也乘勢而上,逐步推進旅游發展計劃。
漢水是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源頭之一,因而漢水流域南水北調政策影響的工業發展也相應受到限制。所以,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蜀河古鎮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第三產業帶動第一產業的發展,從而形成蜀河古鎮的一種獨具特色的自我發展模式。我們希冀,蜀河古鎮發揮特色優勢,抓住機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蜀河鎮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蜀河古鎮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第三產業帶動第一產業的發展,形成蜀河古鎮獨具特色的自我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