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名
說起考試,全國各地的中學生都會聞“考”喪膽,我也是后天性“恐考癥”患者。 “減負”的春風在此“非常時刻”及時吹來,將我的“恐考癥”吹好了一大半,因為我終于可以從繁重的考試負擔下解脫出來了。當然, “減負”并不是說不考試,而是用適度的考試來檢查我們掌握知識的能力。可靜下心來思考,才發現過多的考試,作用還真不少,請聽我一一道來。
第一,幫助復印店大搞經濟建設。考試“瘟疫”一來,大大小小的復印店便忙得不亦樂乎,縱使即將關門大吉,但臨上這種日子,財神香火又旺起來了,于是鄙人送他們一個“蠢”字。學生才是財神啊,因為有考試這根指揮棒嘛。
第二,加強了團體精神。老師們常抱怨班集體像盤散沙,可沙也能成沙雕呀!不過,這也需要些輔助晶,請聽: “XX,把XX頁XX題拿給我復印一下”;“X X,幫我把書縮小復印”;“合作有益……”如果你是個視察員,一定會被如此的“團隊精神”驚得瞪眼吹須。
第三,鍛煉了眼力和警惕性。考試前你得先做好破釜沉舟的準備,不能心存僥幸,最好把眼鏡擦得一塵不染,并時時注意保護自己的視力,還要和旁邊的同學協商字的英寸大小問題,最好訂個合同,以免對方毀約——來個蠅頭小楷,自己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兒了。干地下工作得萬分小心,防止“被捕”,機密文件可不能被“特務”知曉了,必須做到眼疾手快,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第四,上帝這時最歡喜。現代的中學生是不信神的,而一到考試,就變成了最虔誠的信徒, “神啊,救救我吧”是最流行的祈禱詞。迷信的老太太們此時則大呼“考試萬歲”,她們一直頭疼小孫孫們對神不敬會遭因果報應, “幸虧”考試免“災”。但,“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分”才是掌握學生命運的神啊。
第五,讓電腦目瞪口呆。學生在考試前大容量地背和記,存儲量相當驚人,連電腦也開始懷疑人腦是不是在與自己試比高。特別是中國人,好像在這方面更有成就,“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那么久,卻仍然跳不出“應試教育”的框框。幸虧現在“減負”之風日盛,為人腦卸了載。
第六,各種怪病層出不窮。一到考試,就會有人感冒、咳嗽、打噴嚏,而更多人則耳疼、鼻痛……奇怪的事,這些怪病極有規律性,不用打針吃藥,考試一結束,立即痊愈。
第七,飯店、小食店老板眉開眼笑,五六十年代的人們是“化悲痛為力量”,而現在崇尚的是“化悲痛為食量”,一旦考砸,就大吃而特吃,要不,回家只有吃“青筍炒肉” (挨竹板打),味道可不怎么樣。
發了那么多感慨,突然覺得很佩服我們自己,考了那么多“試”居然都未“造訪”極樂世界。老舍說過“考而不死是為神”,看來我們都不是凡夫俗子,而是天上眾神。然而,神中自有管神的神,這個神化身為考試,法力無邊,威力無窮,魔力無敵——我們這些“神”都乖乖地上了他的鉤。苦也!
如今終于苦盡甘來,否極泰來,我歡呼雀躍,拍案叫絕。
我的理由:寫得最多的選題,分析得最全面的文章。
考試可真是個好選題,人人考,人人寫,難得此篇將考試的作用考慮得如此面面俱到。別忘了,考試還有一大作用——造就了不少大作,如此篇。所以,考試可怕不得,怕了,你就被整趴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