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當今,社會結構及傳播媒介生態隨著新媒體的進一步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導致社會認同性整合環境發生變革,微傳播成為媒介傳播的新生力量。從價值判斷的角度來分析,新聞人才的培養要通過認同性整合以實現人才的全面發展。“互聯網+”背景對新聞傳播人才知識結構及綜合素養提出了新需求,培養目標也發生了實質性改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等特征的新聞傳播專門人才是新時代素質及能力所需,同時要能恪守網絡新聞傳播的基本道德與法規,對新時代的傳媒工作要有新的認知、領悟及實踐,這才是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新聞傳播人才。
本期“傳媒大講壇”特別刊發海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學院卿志軍教授的文章《社交媒體時代主流傳媒對我國社會的認同性整合》,該文是國家社科重點課題:“黨管媒體原則的發生機制及其在新媒體治理中的實踐研究”(14AXW004)成果。卿教授主要從事新聞傳播研究,對新聞傳播理論和實踐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本研究提出:“我國社會結構和傳播生態發生變化的背景下,主流媒體可以通過主動介入公共事件、找好國家主張與公眾利益的‘結合點、策劃媒介活動建立‘想象共同體等方式,提高社會共識度,促進社會認同性整合?!薄缎侣剛鞑I認同、認知與職業發展意向》為西南政法大學全球新聞與傳播學院賀建平教授等撰文,該文主要以大學生的新聞傳播專業認同、認知與職業發展意向的關聯為研究問題,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本科新生和畢業生的專業認同、認知與職業發展意向等進行了研究,得出“兩個年級對新聞傳播專業均呈現低認同高認知,在重新選擇專業的職業發展意向上傾向于選擇非新聞傳播類”的結論,進一步呼吁要對如何消減單科大學中非主要學科的邊緣化對學生的專業認知和意向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