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在《風險社會》一書中首次明確提出“風險社會”理論,該理論產生于針對西方社會“現代危機”而興起的現代性批判與反思之中。風險是個人或群體被某一種特定危害所傷的幾率,是指事物具有的不確定性對人或社會造成的影響。新媒體時代,公眾通過新型技術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傳播當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接受信息的認知度和認知效率,但高速發展的新媒體傳播卻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傳播的風險,而且隨著媒介生態的進一步構建和完善,這種風險會愈來愈大,那么在這種高速傳播的媒介環境里,如何在利用好新媒體技術的同時能控制并降低傳播的風險就成為當今社會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本刊“風險研究”欄目側重于對風險議題的研究及把握,通過數據列舉及理論分析,將最新風險研究成果進行分享,力爭為風險研究理論發展和實踐探討提供一些參考。本期欄目主要以“傳媒場域下醫患關系的建構”及“在引導輿論時如何對議程設置理論的誤用”等為主要內容對當今熱點問題展開探討,就這些議題中存在的風險或者有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刨析和判斷,分析降低風險或者抑制風險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方法,以期使風險研究的具體鏡像被大眾及相關部門機構了解,從而使該理論研究和實踐方法得到更廣泛的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