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武志軍
沈陽機床:引領智造共享新生態
本刊記者 武志軍

沈陽機床優尼斯副總經理于春明
4月17日,全球機床工具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四大國際名展之一、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開幕。沈陽機床帶來14臺(套)具有國際化水準的產品及3個智能工廠、在線定制體驗、U2U分享等全新工業服務模式參展,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全景展示智能制造的新樣式。展會上首秀的i5機器人、智能工廠線上定制、中德合作打造的高端機床ASCA 系列一亮相就成了焦點,引來觀眾爭相拍照、視頻直播。在展會現場,沈陽機床優尼斯副總經理于春明向記者介紹了共享經濟時代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沈陽機床的參展主題為“時刻共享”。i5智能機床以及基于i5智能機床衍生出的智能工廠、云平臺制造及結合金融推出的U2U新商業模式,是其本次展出的最大看點。據了解,i5智能機床自2014年全球首發以來,以其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及實時傳輸數據、智能診斷與控制等特點迅速被業界認可。
i5機器人是基于i5智能機床衍生的一款新品。于春明告訴記者,該款機器人具有布局緊湊,占地面積更小,上下料效率更優等諸多優勢。
機器人與機床的有機結合只是智能化的第一步,在智能化時代,不同客戶群體,對機床需求不同,如何滿足客戶多維度需求成為機床企業贏得客戶的關鍵。
于春明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內工程機械遭遇產能過剩,對機床需求迅速下滑,但消費電子、珠寶、衛浴等新興產業對機床的需求迅速增加,個性化、定制化、小批量成為市場需求的顯著特點。
客戶群體的變化使沈陽機床必須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進行產品的開發。于春明介紹,通過對目標客戶的準確把握,沈陽機床深度挖掘消費電子等新興產業帶來的巨大市場空間,從而實現了由傳統的制造商向服務商轉型。
于春明表示,一些擁有技術和市場的中小企業甚至個人通過與沈陽機床合作,都能夠使用最先進的機床,而無需支付高額的機床購買費用。“通過這一模式,用戶只需要按使用時間支付費用,對于沈陽機床來說,已經徹底改變與客戶之間設備買賣關系,取而代之的是按照服務時間收費、按照加工數量收費。”
順利實現了從傳統制造向工業服務商轉型后,沈陽機床將以銷售為重點的業務轉向提供遠程診斷、備件服務,對機床刀具等設備進行維護管理,提升客戶加工效率,保障設備正常運行,給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最終雙方分享設備創造的價值。
于春明表示,未來企業建工廠,將無需購買設備,而圍繞加工需求建立的生態成形后,產業金融、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協同,可以建立起新的業態,最終形成共享經濟。
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興國之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2017年被認為是實體經濟振興元年,國家對制造業的大力扶持,為中國制造加速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機遇。在于春明看來,制造業轉型升級要靠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和制造模式、商業模式的顛覆性創新來完成,要協同各方資源構建制造業的分享經濟新生態。
對機床工具行業而言,過去技術先進性和產品可靠性是惟一的標準,但時至今日,其發展空間有限,難以有大的突破,且除了精度、穩定性、可靠性、經濟性等用戶選擇的基本依據外,簡便、個性、共享等附加功能日趨重要。為此,沈陽機床創造性地提出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助力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展會上,沈陽機床還展示了與重點客戶一同打造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讓智能制造的模式、路徑、效率、效果清晰呈現。在現場,6臺參展的i5智能機床全部聯網到巨大的主控屏上;通過互聯網,觀眾還可與位于沈陽機床集團數控機床產業園區的智能工廠、湖北十堰的圣偉屹智能工廠、江蘇鹽城的創邁達智能工廠實時聯通、互動,親身感受到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能工廠的集成應用。
于春明告訴記者,由i5核心技術、智能機床產品、智能工廠、云平臺制造及結合金融推出的U2U新商業模式,這些要素的有機集成,形成了沈陽機床獨特的新型分享制造模式。這一模式不僅讓一批中小企業再現生機,也極大提升了一批大中型企業的制造實力。
此外,此次展會首次推出中德合作打造的3款ASCA系列高端機床,將安全、環保、節能、高效理念貫穿始終,充分體現了“德國工藝+中國效率”的融合與優勢。多年來,沈陽機床集團堅持自主創新,始終穩居世界機床行業前列。目前,沈陽機床集團現擁有中國沈陽、昆明及德國阿瑟斯雷本三大產業集群。在上海建有控制技術研發中心,在德國柏林、斯圖加特建有數控機床結構設計中心,已形成跨地區、跨國經營的全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