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少煒 王明琛
洗去塵埃 勇敢前行
文/劉少煒 王明琛

哈爾濱市勞動模范、黑龍江省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這些閃光的稱號放在一個經歷過下鄉、下崗、創業人的身上,不禁給人些許傳奇的色彩。作為哈爾濱市阿城區濱圣養殖基地經理,趙連彬憑借勤勞的雙手,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嶄新天地,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趙連彬個子不高、面龐黝黑,卻神采奕奕、聲音洪亮。了解他的人對他的評價是善良、真誠、熱情、實干。
濱圣養殖基地位于哈爾濱市阿城區蜚拉公路西側,是一個集研發繁育無公害瘦肉型商品豬養殖及其它畜牧產品于一體的商品豬基地,也是我省花園式示范養殖場。這里夏天鮮花圍繞,六排長長的豬舍白墻紅頂鮮艷奪目,豬舍里音樂飄揚,小豬悠然自得,渾身雪白。趙連彬風趣地說:“要想養豬掙錢,就得把豬當成是自己心愛的女人一樣,從培養、妊娠到產子,豬都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充足的營養和快樂的心情。這樣,母豬才能奶水夠,多產子,體重足,少生病。”
場區三面環山,山下有四個野生漁塘,魚喝著山泉水、吃著沼渣有機質,完全達到了綠色有機標準,2010年,基地被批準為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基地的肉產品也獲得了國家評定的綠色食品認證。2011年,魚塘里出產的鯽魚獲得了無公害水產品認證。2015年基地推行的種養一體化模式,填補了東三省的養殖模式空白。這些成績的背后,是趙連彬經歷的無數辛酸苦辣。
萬事開頭難,但萬事總要有個開頭。趙連彬的這段經歷每每提起不是一個“難”字可以形容的。2004年下崗后,趙連彬用每日每夜辛苦攢下來的錢買下了40萬平方米荒丘荒地,看著這片荒丘荒地他計劃著自己的人生,購買了18頭帶仔母豬,卻只有4頭母豬產崽兒。最初,趙連彬對養豬技術根本是門外漢,連“長白”“大白”這樣最簡單的豬的品種都分不清。第二年他毅然決然地抵押了所有的資產,向親朋好友借款,購買了50頭種豬。這次他把絕大部分時間投入到養殖場中,餓了在豬圈里吃飯,困了就在小小的辦公室里睡一覺,親自粉飼料、清糞便、喂豬、接產等等,一年的時間他掌握了豬的生長特點。功夫不負有心人,到2007年初,養殖場贏利20萬元。趙連彬成功地踏進養殖行業的大門。
趙連彬成功了,但他并沒有安于現狀,2009年投資300余萬元建設了大型沼氣站,利用糞便污水處置后產生的沼渣沼液作為有機肥,供農田使用。2011年他經過多方考察發酵床養殖,認定這是生豬養殖的一次改革,他出資金200萬元建了兩棟發酵床養殖豬舍,這個項目的投入使用一改傳統養殖環境差、污染重、勞動強度大的養殖方式,對于當地的養殖業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趙連彬希望通過自己的舉動帶領阿城的養殖戶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趙連彬時刻把“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掛在心里,他想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的濱圣養殖場帶動了阿城區甚至附近區縣200多戶養殖戶,他的養豬場利用新型發酵床養殖方法,仔豬成活更高,增肥更快,群眾對他推廣的飼料、獸藥更是十分相信,因為他們知道趙連彬心眼好、人實在,值得信賴。為把自己多年積累的養豬技術和經驗傳授給其他養殖戶,趙連彬不放過和村民拉家常的一切機會,講解科學養豬技術,解答養殖戶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而且幼豬的收購價非常低,大家可以先養豬后給錢。有一次,3戶人家從趙連彬處買了20頭豬。村民李偉因為養豬沒經驗,把一頭豬給養死了,急得他哇哇哭了起來。趙連彬豁達地說:“沒關系。豬死了,算我的,我給你免費換一頭豬。”
趙連彬能有這樣的舉動,和他的性格有關系。“我從小就是個熱心腸,碰到有人打架,會走上前說和。碰到誰有困難,都會主動拉上一把。”
趙連彬還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阿城區料甸鄉東勝村有一戶趙姓人家,家里4個人有3人患有精神疾病,生活過得非常艱難。趙連彬就聯合幾個企業老總,出資幾萬元錢為他們蓋了房子。北紅村有個孩子叫宮天宇,沒錢上不起學,趙連彬就資助他一直讀到高中。從2013年起,趙連彬經常給消防戰士送慰問品,從來不留姓名。
幾年來,趙連彬無償提供場房建設、養豬技術,扶持大慶市糧食局興無糧庫、哈爾濱市藍河畜牧有限公司,建立了擁有生豬2000頭的養豬場,安排下崗職工80人。幫助新建監獄、哈爾濱監獄建立養殖項目。
趙連彬選用優質品種,喂食無抗生素飼料,使用無殘留的藥物。當有人問他這樣做會不會增加了養殖成本時,他一臉嚴肅地回答,“不能因為一點小利坑人害人,我要讓人們吃上真正的放心肉。”
目前,趙連彬的濱圣養殖基地已發展到相當規模。他們從加拿大引進了原種豬和陰性凍精,通過和本地豬雜交,不但優化了龍江養豬的品種,而且做到血系分明。作為一個個體經營者,他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和做人心得:“想要做成一件事,很重要的一點是別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多考慮別人的感受。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業。”他的養殖場2010年被評為阿城區龍頭企業,并注冊“濱圣”牌豬肉。2011年被評為哈爾濱市龍頭企業。
趙連彬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進一步提高科學養殖技術,不斷擴大自己的養豬規模,帶動村民共同走養豬致富的道路。趙連彬養豬出了名,但他現在把目光投得更遠,在他的視野里,不僅想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更想為畜牧大發展支撐起一方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