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金鑫
文商并重 書寫輝煌
文/韓金鑫

白家館創辦于1987年4月,至今已有30多年的經營歷史,現已成為哈爾濱市民族餐飲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目前在哈爾濱市有三家店面,總店設在香坊區哈成路328號。2001年,白家館第一分店在名店云集的開發區紅旗大街196號開業了,營業面積2000平方米。白家館第二分店于2004年2月8日在高等學府林立的景觀大道旁學府路83號宏業竣開,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現在白家館發展成擁有三個直營店,營業面積4000多平方米,員工200多人的大型民族餐飲企業。
我此次到訪的正是紅旗大街196號店面。館內裝修大氣卻不顯奢華,白家館的二樓、三樓均為包房,而每一間包房都有自己獨具匠心的名稱,其取名和書寫,均是由白學嶺先生親力而為。正值午餐當口,一踏入白家館,融融暖意撲面而來。墻上掛著的張張榮譽證書、獎狀、名人題詞,讓到來的食客感受到白家館濃濃的清真飲食文化氣氛。這里有最著名的木炭銅鍋涮羊肉,仿佛讓人們感受到古色古香的清真火鍋飲食文化……不論是哈爾濱人還是外地客人,在哈爾濱任何一個地方坐出租車,只要同出租車駕駛員說一聲去白家館,司機們沒有不知道的,可見白家館的聲望有多大。
白家館主營“木炭銅鍋涮羊肉”和“碳火轉爐烤全羊肉”。白家館獨創的特色火鍋更是被中國飯店評為“全國十佳火鍋”。雖然白家館在哈爾濱已是聞名遐邇,但董事長白學嶺先生并沒因此而疏忽了產品的質量。白家館所用羊肉的來源和其加工過程都是經過嚴格把關的,據記者了解白家館的羊肉均來自呼倫貝爾大草原,每一只羊都經過細心挑選以及嚴格檢查,待到小羊六七個月時,進行加工制作,這也就是為什么幾十年來大家喜愛白家館的原因。
白家館曾被哈“兩會”指定為回族代表、委員的用餐單位。還被全國綠色飯店工作委員會評定為“國家綠色飯店”稱號。正是由于白學嶺的謹守清真、誠信經營使得白家館生意紅火。
白學嶺(回族),1955年出生于山東,早些年為了生計,他隨“闖關東”的大潮來到哈爾濱打拼。他天性樂觀執著,豁達而真誠。經過30多年艱苦創業,在哈爾濱創建了“白家館”餐飲連鎖機構,并已成為中國餐飲行業的品牌企業。
建店初期的白家館僅有幾張餐桌,幾個員工。白學嶺出身于農民家庭,經過幾十年的辛勤打拼,鋪就了一條酸甜苦辣的創業路,創立了白家館品牌。在短暫的拜訪中,他樸實的個人文化魅力和醇厚的企業家風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白學嶺是新一代闖關東的代表人之一,上個世紀70年代定居到了哈爾濱。趕上改革開放好政策,白學嶺一家落戶在村辦企業的畜牧廠。也許是命里有定,白學嶺就這樣通過畜牧廠與餐飲行業結了緣。從初期的小餐館到今天的全國十佳火鍋店、中華餐飲名店、全國餐飲優秀企業、全國清真名店,白學嶺深知創業路的艱難。但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將白家館的金字招牌留在了哈爾濱百姓食客的心中。白家館享受的種種殊榮離不開白學嶺多年的誠信經營和良心堅守。如今的白學嶺已在業界有了一定的聲譽:他擔任中國烹飪協會理事、黑龍江省烹飪協會常務理事兼副會長、中國烹飪協會清真專業委員會常委。他被選為香坊區人大代表、香坊區勞模、市政協委員、省級勞動獎章獲得者、省勞動模范。白家館從1978年創建至現在,安置就業人員數百人,每年為國家創稅收100多萬元。白家館被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單位。2007年白總當選為哈爾濱市政協委員。
作為一名開拓創新的企業家,白學嶺在餐飲經營上有其獨到的理念:在糧食安全問題成堆、物價上漲,餐飲形勢不容樂觀的今天,白家館這塊金字招牌仍然光彩照人。白家館先后獲得“中華餐飲名店”“黑龍江省餐飲五十強單位”“全國綠色餐飲企業”“全國十佳火鍋”等諸多榮譽稱號,白家館已成為全省民族餐飲的品牌象征。白家館以其優質的菜品質量,熱情周到的服務和科學的管理,已牢牢占據了本地餐飲業的制高點,成為行業的主力軍。
據白學嶺介紹,對清真菜系的不斷挖掘整理,創新清真飲食文化,并與時俱進地改良演變是企業常勝不衰的關鍵秘訣。白家館在傳統菜肴的基礎上,博覽眾家之長,創造性地推出了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新型清真菜肴。講究特色與民族文化,是白家館獨特之處。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白學嶺深知企業管理之道,他對如何管理企業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堅持以人為本,誠信經營。誠信是白家館前行的動力之源,“信”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使命。白學嶺說誠信經營其實和做人的道理一樣,唯其如此,企業才能持續地、健康地成長起來。
白家館作為一個餐飲店,30年來的穩固經營正是靠著顧客的追捧與認可。來店里用餐的顧客對記者說道:“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這吃,非常放心,也非常營養”。白學嶺說:“金杯銀杯,不如消費者的口碑。”的確,這看似并不起眼的老生常談,卻是白家館經營至今的樸實真諦所在。
白學嶺從小就才華橫溢。自幼愛好文學、音樂、書法,上小學時就能登臺表演口技,中學時期曾是學校的文藝骨干,并在報刊發表數篇文章。畢業后作過鄉文藝宣傳隊隊員,下鄉當過鄉村民辦教師。白學嶺的生活閱歷豐富、文化底蘊豐厚,積累了大量創作素材。多才多藝的白學嶺還擅長書法,他的好多書法作品被國內外人士收藏,他還去日本參加國際間書法作品文化交流。
在白學嶺的辦公室里,文房四寶齊聚,他的手跡隨處可見。使這個不足20平米的房間彌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簡易的書柜里,擺滿了古今名著。辦公桌旁掛著一個“勤”字,仿佛就是白先生一生簡明而精煉的座右銘,激勵著白先生的創業之路。醒目的“大愛無疆”更是體現了白先生的寬厚仁慈的社會企業家情懷。當白學嶺聽說依蘭回族希望小學新增加了200多名新生,學校無力購買新桌椅時,他馬上拿出1.6萬元錢,幫助購買了200套桌椅。白學嶺說,自己作為回族人應該為孩子們作點兒貢獻。這也正體現了所掛牌匾上的一句話:“扶貧濟困之楷模,樂善好施之榜樣。”
除了對書法字畫等文學藝術的熱好,白學嶺還是一位頗具情趣的詩詞、歌曲創作者。他創作的詩詞歌曲曾步入了哈夏音樂會的殿堂。白學嶺創作過幾百首詩詞,歌曲,曾經的一首《騰飛吧,哈爾濱》被第十三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閉幕式選用。他的文墨氣質與樂善好施的企業家風范成功地嵌入了白家館的企業文化中,讓人不禁感嘆白家館作為一家餐飲企業所呈現出的多元氣質。
白學嶺為人謙遜,心地善良,待人親切和藹,他對員工關心備至,贏得了員工的尊重與愛戴。白學嶺以真誠贏得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取得了許多社會榮譽,但他依然很低調,不張揚,不浮躁,生活也簡單樸素。白家館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在不斷提升。只有付出才有收獲,這是白學嶺經商多年最深刻的體會。事業的飛速發展,企業的前進,成績的背后無處不蘊含著他的勇氣、智慧和心血。
如今,事業如日中天的白學嶺沒有在殊榮前止步,他有著更高更壯麗廣闊的思維——他要將“全國十佳火鍋店”這個金字招牌做大,計劃在北京乃至全國幾個城市建立集清真餐飲、娛樂、旅游、商務、養生于一體的連鎖機構,將民族飲食文化事業發揚光大。白學嶺告訴記者:“白家館將進一步挖掘、推介龍江清真風味特色餐飲,打造清真餐飲‘金字’招牌,促進龍江清真餐飲業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
對于一路走來的經歷,白學嶺也是感慨萬千。站在民族餐飲業的時空交匯處,白學嶺和他的員工們豪情滿懷:在過去的日子里,白家館所得到的最大回報不是名利,而是來自社會、員工的信任與認可。相信不久的將來,白家館將會邁上更新更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