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護花壯苗育棟梁

2017-05-11 00:02:13吳德銘
民族文學 2017年4期

吳德銘

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云南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兼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集眾多顯赫頭銜于一身的劉樹生同志,于2000年10月從國家正部級崗位上離職休養,時年74歲的劉老并未感到失落和孤獨。他擬了一副對聯,親筆書寫后高掛在室內,用以自勵;上聯:“無權無錢無煩惱”,下聯:“有情有義有人潮”,橫批:“樂在其中”。劉樹生說:“現在,我更多考慮的是怎樣度過未來的歲月,讓自己暮年生活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這位1941年就參加抗日戰爭(擔任渤海回民協會武工隊長)的老革命、老共產黨員,堅定不移地實現著自己的“老驥壯志”。

1998年1月,劉樹生卸任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后,即接受省委決定,擔任云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他滿懷豪情地吟詩抒懷:“離休退位未退黨,自覺奉獻又上崗,甘將生命化塵土,護花壯苗育棟梁。”2000年10月辦理離休手續后,他繼續擔任省關工委主任,2008年82歲的劉老改任省關工委名譽主任。直到去世,他都以關心、教育下一代為己任,沒有須臾離開過這個工作。2001年5月24日,在全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上,劉樹生講了一段情辭懇切而幽默風趣的話:“剛才教育廳長說老同志是黨的寶貴財富。對此,我是這樣看的:你要用他就是‘財富,放在那里不用就是‘廢物,如長期裝在倉庫里,他還會發霉,甚至腐爛,那就成了‘包袱。我來關工委工作,就是‘廢物利用,就是把‘廢料變成‘肥料,去肥青少年那塊‘田地。我們是很愿意、很樂意干的。”

十幾年來,劉樹生率領全省幾十萬離退休老干部和專家、學者、教授,積極參與關心下一代的工作,為邊疆各民族近兩千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殫精竭慮,辦了大量的好事和實事。劉老說:“這是一項只有奉獻沒有索取、只有服務沒有報酬、只有辛苦沒有享受、只有功德沒有名利的工作。”劉老經常強調,關心下一代的工作是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一件大事,又是萬事都要求人援助的“子孫工程”,不僅需要樹立“為了子孫當孫子”的孺子牛精神,還得具有“銅頭鐵嘴、蛤蟆肚子、飛毛腿”式的堅韌意志、寬闊胸襟和任勞任怨、勤腳快手的實干作風。中國關工委領導同志曾經表揚劉樹生所倡導的“為了子孫當孫子”的奉獻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和作風的推動下,云南省各地關工委不斷籌資,幫助數以萬計的大、中學生解決了就學困難;省關工委成員單位團省委等部門開展了“希望工程”與“愛心成就未來”特別助學行動;省婦聯實施春蕾計劃、安康計劃,幫助災區和貧困地區的婦女兒童解困釋難,把黨和國家的關懷和溫暖輸送到千家萬戶。

離休后的劉樹生,健康狀況并不好,除了陳年的老毛病和舊創傷外,還有1992年去昭通視察時一場大車禍造成的腦震蕩后遺癥,如今回憶那次惡夢依然令人后怕——因下坡時與對頭車劇烈碰撞,坐在副駕駛座位的劉樹生猝不及防,整個頭部砸在擋風玻璃上,并破窗而出,其傷勢之慘重可想而知;他新增的疾病有帕金森氏綜合癥、糖尿病和小腦萎縮等老年病,經常頭疼腦暈,右臉肌肉麻木,口齒不清,四肢無力,雙手常會不由自主地顫抖,再加上高度近視眼和白內障,右眼與左眼分別只有0.6與0.1的視力,行動非常不便,尤其是身體不能后傾、腳步不能倒退,一不小心就會跌跤。但是,劉老不顧耄耋高齡和體弱多病,經常親自到各市、州、縣出差視察、調查研究,訪貧問苦,解決一些具體問題。為此,他走到哪里都要帶一大包藥,如治療帕金森氏綜合癥的美多芭、森福羅、珂丹,治療糖尿病的拜糖平等,都是每天要按時服用的。一般情況下,劉老是不乘飛機的,他說:“這不光是能給國家省些錢,更主要的好處是,坐汽車接地氣,可以一路上了解許多基層情況,聽取到群眾的聲音。”云南的大部分山區野地和邊境不通公路,在那兒劉老是不可能當“飛毛腿”的,他只能拄著根黑色木拐杖一步一步地行走。身邊工作人員經常看見他爬坡時顫顫巍巍的瘦削身姿,走村串寨時汗流滿面、氣喘吁吁的疲困狀態,頗不忍心,不時勸他歇息,但他卻總是強顏歡笑地搖頭擺手,有時還哼點山歌小調,他最愛唱的依舊是:“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他不怕風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凍;他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巔……”那是1950年,他以政務院民委干部的身份參加黨中央、毛主席派遣的中央民族訪問團赴云南開創民族團結工作時就唱的歌了。2003年1月25日,在原云南省民族工作隊參加西雙版納州慶五十周年暨工作隊員聚會時,劉樹生當眾朗誦了一首詩《我不老》,心態樂觀,老而彌堅:“啊!我老了,眼睛花了,頭發白了、稀了,牙齒少了,耳朵背了,皺紋多了。哦!七十多了,我老了!但,老的只是我的形體,我的外表。可,我的心胸,我的頭腦,我的理想,我的目標,我的志趣,我的愛好,仍然年少,依然不老!我是一把烈火,還在熊熊燃燒;我是一片汪洋,時時泛起波濤!我將以我的精神,我的情操,我的實踐,我的頭腦,證明我的寶刀不老!不老!!就是不老!!!”

無爹無媽的孩子也是寶

云南省瀾滄是我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億萬國人熟悉的電影《蘆笙戀歌》以及其中的民歌《婚誓》,就誕生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瀾滄與緬甸山水相連,有80公里的邊界線,是國家級貧困縣。1960年,在省委邊疆工作委員會當處長的劉樹生,受命于危難之際,調任瀾滄縣委第一書記。在五年的艱苦奮斗中,劉樹生與瀾滄人民休戚與共,水乳交融,建立了異常深厚的感情。大家贊頌劉樹生是焦裕祿式的好書記,甚至親昵地稱他為“拉祜山鄉的頭人”。劉樹生則把瀾滄當作第二故鄉,不管職務、地位如何升遷,他幾乎每年都要到這個千里之外的邊境窮縣去走一走、看一看,盡力為那里的父老鄉親做一些事。他深知,邊遠山區民族貧困的根源是文化科技落后,辦好中小學、普及義務教育、培養基礎人才是重中之重。因此,他最關心注目的是支教扶學。

1988年11月6日瀾滄發生的7.6級特大地震,使當地人民雪上加霜。劉樹生陪同時任民政部副部長的張德江等慰問受災群眾。目睹家破人亡的慘狀令他們心痛如焚,對于喪失雙親的孤兒更是焦慮之極,他們與當地干部一起研究如何安置和照護好這些孩子。每次劉樹生到瀾滄都必定要去兒童福利院,詳細了解孤兒們的生活、學習情況。這個兒童福利院始建于1962年,當時因天災人禍造成瀾滄地區新增孤棄兒400多人,在劉樹生親自主持、決策下,縣委、政府克服財政上的困難,為失去父母的孩子營造了一個溫馨的新家。

1994年5月24日,省政協主席劉樹生到瀾滄縣視察工作時,專程去看望兒童福利院的師生。在昆明他就自己拿出3000元給孩子們買了一些書籍和教具。當他見孤兒們正在忙著搞畫展、出黑板報迎接“六一”時,又趕忙拿出800元,囑咐福利院領導:“孩子們的節日快到了,這點錢,給他們改善一下伙食吧。”在“11.6”大地震中喪失父母、親人的孩子們,流著熱淚向劉樹生、楊軍夫婦鞠躬:“謝謝劉爺爺!謝謝楊奶奶!”劉老說:“不謝不謝。在我們國家,無爹無媽的孩子也是寶!希望大家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劉老對兒童福利院的教職工說:“你們既要當老師又要當爹媽,實在不容易。兒童福利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窗口,是我們社會制度優越程度的重要標志,要想法子辦得比現在更好。”并詼諧地笑著說,“將來我離休后,來給你們看大門。”把教職工全逗樂了。那天,劉老還興致勃勃地為福利院揮毫題詞,一幅是“精心育桃李,滿園盡是愛”。一幅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銷得人憔悴”。寫畢,他手握毛筆指著后一幅說:“這本來是宋代詞人柳永《鳳棲梧》里的兩句情詩,但我覺得,借來比喻無怨無悔地為他人操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很貼切的。我想以此與你們、與廣大的園丁共勉。”

劉樹生的一位老秘書、現任云南省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李靜波對筆者回憶了一件往事:“那是1995年,劉主席帶了些物品去瀾滄兒童福利院,當他跟孤兒們接觸和交談后,出于同情和疼愛之心,又突然要為他們再捐些錢,就悄悄問我:‘靜波,你保管的我的工資還有多少?我說:‘被你捐得差不多了,只剩下6000塊了。他帶著笑臉說:‘那好,請你再借我4000,湊個整數,就這樣,他又一次預支了自己的工資,捐贈了10000元。”

1997年1月20日,劉樹生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到瀾滄兒童福利院慰問師生。他走進食堂,查看孩子們的飯菜怎樣;去到宿舍,巡視室內的陳設和床上用品如何,他特別強調:“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伙食一定要辦好。”他對院領導說:“還要加強基礎設施和軟件建設。我負責跟有關部門協調,贈送五臺微機給你們。”果然,同年3月7日,劉樹生就派省政協政治處主任楊宇峰把五臺微機送到瀾滄兒童福利院,并給師生上微機課,讓他們掌握電腦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方法。

1999年初劉樹生再次來到這個福利院時,看到孩子們的健康狀況不佳,心情沉重地說:“孩子們普遍營養不良,每周2兩肉不行,要設法改善他們的伙食。”說完當即將自己的3000元交給福利院負責人。在場的縣委書記鄭映德深受啟迪和激勵,馬上表態:“我們縣上也擠出一點資金來,提高孤兒們的生活標準。再給院里增加一名懂營養學的教師。”于是,從1999年開始,福利院學生的生活費由每人每月的70元提高到130元。

據統計,從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間,劉樹生去瀾滄兒童福利院共11次,捐贈人民幣3.05萬元。同時,每次都要給孩子們買些書籍、文具和服裝,劉樹生還用他不時顫抖的手,親自給這些孫子輩的少年兒童穿衣服,打量其尺寸是否合身,從當時拍下的一張張照片上劉老的歡快笑容,可以窺見他把這視為頗有幸福感的賞心樂事。

劉樹生關心著每一個孩子的成長。1996年1月,年屆古稀的劉樹生不顧長途跋涉的疲勞,再度爬到戰馬坡的山梁上,了解他提議開辦的戒毒農場的發展情況。此時,劉老發現一個叫扎拉的拉祜族小男孩,因父母親都吸毒成了無人照管的棄兒,他自身也受到海洛因的侵害,非常可憐,令人擔憂,便親自把他送到縣上的兒童福利院,還掏錢給他買了衣服、鞋子和書本,安排他上學讀書。后來劉樹生每逢到瀾滄出差,都要去福利院看望小扎拉,給他一些資助。終于,小扎拉完全戒除了毒癮,并學會了漢語,識了不少漢字。眼見這個原先又瘦又臟的拉祜“小鬼頭”一年年健康成長,劉樹生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他對福利院的負責人和老師說:“一定要把小扎拉培養成人。這些兒童從小失去父母,沒有享受過家庭的親情,我們要讓他們感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2008年12月19日,劉老在瀾滄得知,六歲就進福利院的傣族女孩安潔已經大學畢業了,非常高興,特意約見了她,一來表示祝賀,二來噓寒問暖,勉勵她繼續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當劉老聽說安潔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依然回到老家福利院住著待業,就向縣領導建議:對這個無親無故的單身姑娘的就業問題多操點心,給予適當的照顧。第二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下,安潔如愿地走上了學以致用的崗位。多年后她常說:“從幼兒開始,我們這些沒父母的孩子,就蒙受到劉爺爺的撫愛,他這樣的大領導、大忙人,一直把我們的冷暖放在心上,等我們大學畢業了,還惦掛著我們的出路,真讓我特別感動,所以長期以來,我都懷著一種感激之情、感恩之心,認認真真地過日子、做事情,要以工作成績來報答像劉爺爺這樣給我溫暖和愛的人。”

邊境線上的周恩來班和鄧穎超班

2016年10月在北京,筆者采訪了周恩來、鄧穎超同志的侄孫周國鎮夫婦和在中南海西花廳工作了37年的秘書趙煒等同志。他們向我詳細講述了在云南邊疆創辦周恩來班和鄧穎超班的來龍去脈。

那是1995年3月,在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召開期間,云南省主要領導發言時講到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的落后狀況,著重反映了許多少數民族孩子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的情況,如西盟縣的佤族,一年只需付出50元,就可以供一個小孩上學,可是不少人家窮得連這50元都拿不出來,以致許多學齡兒童被關在校門之外。新華社、人民日報公開報道后,引起一些社會反響。南京梅園中學高二年級的周恩來班的學生們素來關心政治和國家大事,他們讀到這一新聞很受觸動,為了不讓邊疆少數民族的弟弟妹妹失學,他們自發地籌集了3000元捐款寄給人民日報社,請其通過云南省領導轉交給佤族同齡人。說來也巧,這時候西盟的佤族女縣長魏紅正帶隊在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參觀,館長周校水就趁機向魏紅建議,在西盟佤族自治縣建立一個周恩來班,招收佤族品學兼優的貧困生,雙方立刻達成共識。同時,周校水與擔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提案委員會副主任的趙煒、趙茂峰(周恩來秘書)夫婦、周恩來親屬周國鎮、蘇毅(國家統計局干部)夫婦和周總理的衛士高振普(曾任中央警衛局副局長,少將軍銜)等溝通、商議此事。大家一拍即合,共同認為這是幫扶少數民族少年兒童學習的很有意義的善舉,也是對兩位終身熱愛各民族孩子的領導人的崇高紀念。

時任省政協主席的劉樹生對這兩個班的建設和發展格外重視,他同全黨、全國人民一樣,對周恩來、鄧穎超都極為敬重和愛戴。新中國剛成立,劉樹生在政務院民委工作時,他就最早蒙受到周總理關于黨的民族政策的教誨,也正是在開國總理的提議和直接組織下,他才于1950年參加了中央民族訪問團遠赴云南,終生留在邊疆服務。他一直銘記著1950年云南少數民族國慶觀禮團從中南海帶回來的周總理的親筆題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團結互助,反對帝國主義和人民公敵,實行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和人民自衛,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發展民族經濟文化,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各民族友愛合作的大家庭。”當年6月中央民族訪問團在國子監學習時,劉樹生聆聽了全國婦聯主席鄧穎超的關于到西南地區開辟少數民族工作的動員報告。后來在每年的全國兩代會和黨代會期間,劉樹生也都經常能見到兩位老領導,因此對這一教學集體,他自然倍感親切。另外,劉樹生在思(茅)普(洱)地區整整工作了十四年(任瀾滄縣第一書記5年,思茅地委副書記9年),同當地少數民族親如一家、情同手足,如今能在他的第二故鄉創建周恩來班和鄧穎超班,他怎么會不感到十分榮幸和欣喜呢!

2015年7月10日,我到西盟縣訪問周恩來班,校長陳文毅記憶猶新地回顧了劉樹生主席第一次來視察周恩來班時,他對佤族孩子的一片愛憐之情。那是1999年2月初的一天,阿佤山正值雨霧蒙蒙、春寒料峭的氣候,劉主席乘坐的車子從瀾滄出發,在坎坷崎嶇的土路上顛簸了幾個小時,才到達與緬甸佤邦隔河相望的岳宋鄉。當他嘴里哈著白乎乎的涼氣,顫顫巍巍地蹉著小步,走進周恩來班的教室后,一見到40多個衣褲破舊、沒穿鞋子、滿腳糊著泥巴的男孩子,他就下意識地撒手丟掉拐杖,一個一個地把他們摟在懷里,去親那一張張黑不溜秋的小臟臉,毫無嫌棄之意,就像撫愛自己的小孫子。“說實話,因為貧窮和衛生習慣差,當時孩子們的頭臉普遍較臟,連我都不愿親他們。”陳文毅感慨道,那會兒他是周恩來班的第一任班主任。

當時,劉樹生指著黑板上方掛著的周恩來標準肖像和《數理天地》雜志社贈予的“為中華之崛起努力學習”匾額,勉勵孩子們效仿周總理的偉大榜樣,為改變家鄉的貧窮落后面貌而勤奮學習,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那天,劉樹生給孩子們帶來了慰問金和許多生活、學習用品作為見面禮。

嗣后,劉老每年都要來看望周恩來班的師生,贈送孩子們書籍、文具和嶄新的服裝等。

2000年7月中旬,劉樹生特意邀請周恩來班和鄧穎超班學生到昆明參加由省關工委、教育廳、民委等單位聯合組織的“新世紀強者工程——希望之旅”活動,組織他們參觀各類學校、工廠、娛樂場與鬧市區的許多現代化設施,游覽了世界園藝博覽會、云南民族村等。他還邀請這些佤族、拉祜族孩子到家里做客,在小院子里一起唱歌跳舞,吃喝玩樂夠了,又給他們5000元零花錢,讓他們買些自己喜歡的東西。2003年、2004年,劉樹生又兩次安排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學生參加“新世紀強者工程——希望之旅”活動。這使他們大開了視野,把省城的和煦春風和新奇見聞帶回學校,從而促強了全體師生高瞻遠矚、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

現在,岳宋鄉小學占地30345平方米,在校學生770人(包括幼兒園75人,緬甸籍學生13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學校現有教職員45人,其中小學高級教師16人。先后榮獲市級文明單位、市級平安校園、云南中小學勤工儉學先進集體稱號。周恩來班則被國家民委和云南省政府聯合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的榮譽,那漂亮的獎牌就掛在教室前面周恩來像的旁邊。該班至今共辦了7屆,畢業生普遍成為當地各行各業骨干。現在,周恩來班已由純男生班變為男女混合班。

而瀾滄縣竹塘鄉小學的鄧穎超班,卻始終是清一色的拉祜族女生班,個中的主要原因是,當初創建時考慮到:1988年瀾滄遭遇的7.6級大地震,竹塘鄉是重災區,至今未能脫貧,兒童入學率只有67%,少數民族女孩子讀書的更少。因此,劉樹生對這個班也就格外關注,時常牽掛。

2006年12月10日,鄧穎超班的拉祜族孩子們聽說劉樹生爺爺又要來看望他們,特意穿上少女們最喜愛的民族盛裝,即開襟很小、僅及腰間的黑色無領短衣,衣邊和小袖口綴有花布條紋,短衣內套一件白汗衫露在統裙上面,而深黑底色的統裙下端又都飾有各種花紋,顯得窈窕秀美而樸實大方。

她們早早地列隊站在學校門口迎候,一見到風塵仆仆的劉爺爺手拄拐杖走來時,就歡快地唱起拉祜人好聽的民歌調:“我們從山中來,帶著快樂,送給劉爺爺,希望您開心。劉爺爺開心,我們也開心,祝福您健康又長壽。”劉樹生笑呵呵地揮著手說:“我一直很想念你們,今天特別提前來給你們拜個早年。”接著給孩子們一一發了壓歲錢。

那時正值隆冬,拉祜山區寒氣凜冽,深知貧困農村民情的劉樹生藹然可親地問大家:“你們當中沒有被子蓋的有沒有?”有些孩子羞愧地低下頭,黃婧老師鼓勵說:“沒關系,大膽地告訴劉爺爺。”于是,李四妹、李娜母等四位學生舉起了小手,有的說她們是跟別的同學打伙睡,有的說是把父母親的被子拿來了。劉樹生皺起眉頭,搖了下頭,嘆口氣說:“那怎么行,那怎么行。”他隨即用顫抖的手從上衣口袋里掏出400元錢,遞給黃婧:“請班主任老師,幫助她們每人買床新被子。”四個女孩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其他同學的眼圈也紅了。

迄今鄧穎超班共招收十屆學生,共472人,已畢業430人,大多數人都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干;其中考入大學的44人,研究生2人,中專、高中畢業50人,2015年瀾滄縣高考理科狀元就是鄧穎超班的應屆畢業生。這些成績歸功于許多人對該班的支持和幫助,無疑也凝結了劉樹生老人的特殊關愛和一片心血。

說起劉樹生老人,黃婧老師就不由得想落淚。她的紀念文章《用日子串起來的故事》滿懷深情:“敬愛的劉爺爺,您還記得那個土里土氣的拉祜女教師嗎?我可永遠忘不了,2000年的一個美麗的春天,我帶著我的兩個學生前往南京參加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政治研討會,從未走出過大山的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了省城,剛下車只知道打的,請出租司機找一家離火車站最近的最便宜的旅館,那位師傅幫買的旅館票價是每晚150元。我向他千謝萬謝后帶學生入住房間。在整理包包的時候,驀然發現了一張名片,上面赫然印著劉樹生三個字。于是,我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撥通了那個陌生的電話,電話那頭您爽朗的笑聲、慈愛的話語,14年后的今天仍回響在我耳畔。過了一會兒,您趁著暮色趕到火車南站來接應我們,我忘不了您下車后,馬上喊著我的名字向我召喚的情景,那雙瘦小的手使勁揮動著,仿佛是茫茫黑夜中的路標,讓身處異地的我們即刻投入溫馨安寧的港灣。接著,您給我們買了直達南京的機票。我們三個連飛機也沒見過的拉祜人,手里抓著機票的那一刻,心里漲滿了難以形容的興奮和感動。”

第一屆青少年政治研討會改變了兩個學生的命運。參會學生陳昭這個幸運兒的這次出行為她日后的高飛打下了基礎。2005年6月,陳昭以瀾滄縣文科第一的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梅園中學的師生們都為之慶賀,校長謝余慶親自陪同她赴京報到入學。陳昭大學本科畢業后,劉樹生爺爺要求她繼續讀研究生,她缺乏自信,猶豫不決,劉老給她打氣:“你一定要努力爭取,不要輕易放棄這個機會。你應當為拉祜族女生爭口氣、做個榜樣。我相信,只要狠下決心、狠下功夫,你能考上!”在劉爺爺的強力鼓勵下,陳昭終于考取了中國政法大學的研究生。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后,陳昭激動得夜不能寐,回首往事,她為自己久久為功的苦學甜果而慰藉,更感念劉爺爺和許多長輩對本人的長期扶持和激勵!

現在,陳昭已以優異成績從我國最高政法學府獲取了研究生學歷,榮歸故鄉,在昆明一家律師事務所就業,成為拉祜族第一代年輕的女律師。

2016年,中央文獻研究室所屬周恩來同志編輯研究組等單位專程到西盟、瀾滄作了實地調研。一部標明“根據云南拉祜族女孩陳昭的故事改編”的電影《我和我們》,已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牽頭創作、拍攝,該片最后展示了一組真人實景的照片,其中有:劉樹生率隊訪問梅園中學時為該校題詞的鏡頭,劉樹生夫婦到梅園中學看望陳昭時三人在周恩來塑像前的合影,還有陳昭在中國政法大學畢業時穿戴研究生衣冠的紀念像。

對特殊教育學校的特別厚愛

與社會上不斷向重點學校輸出資源不同,劉樹生反其道而行之,總是目光向下,關注基礎薄弱、條件簡陋的學校,偏愛和幫扶貧困學生,對于病殘少年兒童更是心存憐憫、手有溫度,熱衷于雪里送炭。他經常強調指出,因病殘而致貧的問題很突出,所以關心病殘學生是扶貧攻堅的一件大事。如2005年3月1日,劉樹生在大理舉行的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廣泛發動社會各界捐資捐物,重點做好助學、助教、助困、助殘、助孤的工作,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受關愛的學生和孤殘學生親身體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建設家鄉。”(劉樹生著《云嶺躬耕錄》497頁)而劉老對此是身先士卒、身體力行的,2001年6月1日,磅礴大雨天,雷電交加時,已然離休的劉老仍如期趕到昆明市聾啞學校,看望失聰失語的孩子們,同他們一道歡度國際兒童節,勉勵他們克服困難、健康成長,還拿出自己的養老金5000元贈予這些殘疾學生。須知,當時這位正省級官員的全部月收入不過是1786元。

普洱市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地處南疆邊城的殘疾人學校,創建于1990年6月1日,它把聽障、視障、智障三類兒童少年列為主要招生對象。劉老年年都要去視察這所學校,可謂雷打不動、風刮不搖。每次,他都要給殘疾學生送去慰問金、書籍、文具和衣物等。毋需贅言,這位正省級領導十幾年如一日的親自看望,帶給這群最弱勢群體的更貴重的禮品并非物資,而是拂暖心靈的春風和照亮前程的陽光。所以,每逢依依惜別之際,雙目失明的孩子都要流著熱淚呼喊“劉爺爺!劉爺爺!劉爺爺再見!”聾啞兒童則使力用手勢比劃啞語,把從山上采來的野花獻給劉老,向他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和歡送之意,此時無聲勝有聲啊。那些心明眼亮的智障學生,更是以各種姿態手舞足蹈,激動不已地唱著叫著,盡情抒發自己的快樂和感激心緒。那種令人唏噓的場面,往往讓劉主席含著老淚不忍離去,他一個勁地揮動已不靈便的枯瘦的巴掌,嘶聲道別:“同學們,親愛的孩子們,再見了。大家努力學習,注意安全,明年我一定再來看你們。”

這所特殊教育學校,原來校址在普洱縣,面積窄小,設施簡陋,劉樹生視察后說:“不行不行,這個環境太差啦!對殘疾學生的教學、生活、管理都很不方便,越是弱勢人群,我們就越要關心,越要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一定要想辦法搬遷到一個交通方便的大一些的地方,辦成我省一流的特殊教育學校,為普洱市周邊10幾個邊疆縣培養殘疾學生。”于是,劉樹生親自向有關部門反映意見,經過不辭勞苦地多方奔走呼吁,籌集資金,才把學校搬遷到思茅區南屏鎮梅蘭村。如今的新校園傍山臨水(洗河水庫),風光優美,門前寬闊的道路四通八達;總占地面積36畝,校舍總建筑面積11400平方米,總投資2268萬元。目前在校學生近300人,大多來自山區的少數民族。現有專任教師37人,其中女28人,少數民族17人,小學高級教師26人,一級教師11人,大學本科學歷21人,專科學歷15人。學校已有20個教學班,其中盲班一個,聾啞班13個,智障班6個。

走進暗紅色瓷磚貼面的大門,人們就有神清氣爽、耳目一新之感,那寬敞、整潔、美麗的校園里,迎面可見四層教學樓的正門上方高聳著銅鑄的金色大字:自強不息。——這應當是本校全體師生最具特色也最為自豪的座右銘。

學校的硬件設施相當先進,教學樓內安裝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科研網、校園網、電子監控系統及電視教學系統等現代化的教學管理網絡系統,設立了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教師閱覽室、學生閱覽室、語訓室以及康復室、勞技室、美術室等。學校建有標準的田徑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安置了各種體育及康復訓練器材126件。此外,還建有可容納350人同時就餐的多功能大廳和學生廚房。筆者考察了一下,這些條件和設備同昆明、北京的許多先進中小學比較,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普洱市特殊教育學校秉承“鑄造健全人格,練就生存技能,融入主流社會”的辦學思想,努力把殘疾學生培養成為“身心健康、興趣廣泛、自食其力、殘而有為”的合格勞動者,已摸索出了一條集學習、康復、職業教育于一體的治校之路。

該校校長楊上登對筆者說:“學校有今天這樣的規模和成績,要特別感謝劉樹生主席。十幾年來,他老人家每年都必定來看望我們師生,指導和鼓勵學校工作,為學校的規劃、發展出了很多好主意,辦了一件又一件具體的實事,還給殘疾學生一些資助。每次,我們都要向他匯報一年來的工作、教學情況,反映一些困難和問題,他都很耐心地聽取、記錄,盡力幫助解決,或者轉達給有關部門處理。他這么大歲數的高級領導,一直那么關心殘疾人的教育事業,使我們全校師生都深受感動和鼓舞,大家都非常懷念他。”

金星精神永放光芒

劉樹生對教育事業和下一代健康成長的重視是多方面的。他的慈愛目光和感情觸角四通八達,從云南邊疆一直延伸到河北家鄉。

1993年,河北省開展普及義務教育驗收工作,孟村縣育龍小學因經費拮據,某些教學設施有所不足,校長吳文穎為此愁腸百結,正在一籌莫展之際,聞悉此情的劉樹生分兩次給學校匯來了2萬元,這筆不小的個人私款如同及時雨,為改善辦學條件、通過上級驗收應了個急。對于劉樹生的“仗義疏財”,已然退休的吳文穎至今感念不忘。

其實,這位忠厚老實、虔誠敬業的校長是劉樹生的恩師吳金星的兒子。1930年,只有17歲的吳金星就借用幾間土坯民房創辦了全縣第一所回民小學。他秉承“為師之務,在于勝理,在于行義”的古訓,教育學生愛國愛鄉愛百姓,學文習武養正氣。在孟村淪為日寇的重點“治安區”后,他給學生講岳飛、文天祥、班超、蘇武、朱德總司令;講九一八事變、二萬五千里長征,讀八路軍、地下黨的抗戰書報,教唱《救亡歌》《抗日四季歌》《軍隊向前歌》《五月的鮮花》……他曾組織學生抄寫勸敵投誠的信件,秘密送進日偽軍的據點,還在夜間親自帶領學生冒稱游擊隊向炮樓里的敵人喊話,開展政治攻勢。在吳金星老師的引導和鼓動下,一些學生直接投入了革命軍隊和抗日戰場,如劉樹生、辛智(原《民族團結》雜志社總編輯、黨組書記)、丁明懷(原邯鄲軍分區副司令員)、韓進先(原河北省民委主任)等。

解放后,吳金星在多校擔任校長、教師,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殫精竭慮,誨人不倦,他省吃儉用,不沾煙酒,經常擠出微薄的薪金資助貧困學生,培養了一大批品高學深的優秀人才,其中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40多人,縣處級以上的領導干部近50人。1974年退休后,吳金星又在縣文化館從事群文工作。1979年因患胃癌不幸離世,成千上萬的回漢群眾為他哀悼、送葬。吳氏一家三代從教,為民族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1989年,滄州地區行署命名其為“教育世家”,將刻有“教育世家”金字的光榮匾懸掛于門楣以示表彰。1998年,河北省又授予“優秀教育世家”稱號,并頒發了榮譽證書。

劉樹生對這位少兒時期的重要啟蒙老師十分敬重,曾在《緬懷吳金星老師》一詩里寫道:“緬懷恩師吳金星,文武全才不露容。教書育人四十載,桃李滿園碩果豐。謙虛謹慎更好學,誨人不倦心透明。嚴于律己寬待人,樂善好施不留名。孝敬父母是楷模,拾金不昧樹家風。要求子女守傳統,教育世家多光榮。愛國愛鄉溢言表,不善空談見行動。不惑之年加入黨,業更精來心愈紅。日夜辛勞為人民,積勞成疾身染病。人已退休心不休,圖書管理打義工……”從本詩的字里行間,人們也不難窺見劉老自己的思想情操和言行舉止,反映出一位模范教師對學生的潛滋暗長的影響何其深遠!

為了銘懷和傳承吳金星的崇高德行,更為了發展家鄉的民族教育事業,劉樹生倡議以恩師之大名創設孟村縣中小學民族教育金星獎基金會,博受當地各方人士擁護。1994年6月4日,在基金會成立大會上,劉樹生滿懷深情地說:“就我個人來講,此舉并非只是為了報答吳金星老師的恩德,更重要的是為了報答哺育我成長的故鄉人民,為現在尚在困境中的求學兒童盡綿薄之力,使下一代不再像我一樣因家境困難而失去求學深造的機會。”他首先捐出1萬元作啟動資金,之后又陸續奉獻了近20多萬元。在他的精神感召和帶動下,香港順城集團總裁張俊明先生慷慨解囊,在成立會上捐資20萬元,以后逐年又累計捐款100多萬元,此外,許多社會賢達、企業家、縣領導、劉樹生和吳金星的親戚朋友40余人以及河北省民委、滄州市民委、滄州市教委等50多個單位都踴躍捐款,共襄善舉。有的平民凡人深明大義,也自發地為基金會添磚加瓦,例如有位86歲的回族老工人回振國,每月退休金僅為2300元,但在2016年竟一次性捐獻了6萬元。20多年來,金星獎基金會已積累本金200多萬元;用其利息共獎勵優秀教師527人,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643人,其中有幾十名受資助者是大學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有的后來在美、英等國留學深造,如獲金星獎基金資助的張福根等人已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

劉老每年都回到孟村主持金星獎頒獎儀式,而且要到他的恩師墓地祭掃,那墓碑上鐫刻的八個金色大字“為人師表育才楷模”,正是當年的小學生、如今的尊師重教模范——劉樹生親筆題寫的。1999年,適逢吳金星先生逝世20周年之際,年逾古稀的劉老率領四十幾位國內外知名人士,再次千里迢迢地趕赴家鄉,出席了隆重的紀念大會暨金星獎的頒獎儀式,他在當眾宣讀的紀念文章里寫道:“尤其在當今黨風和社會風氣不正、官僚腐敗現象嚴重的情況下,把金星老師那種不貪不占、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人行事、教書育人的道德風范,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善于學習的精神,勇于革新、嚴謹治學、愛生如子的優良品質和作風作為一面旗幟,來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更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011年10月14日下午,在孟村縣交通局會議室舉行的向金星獎基金會捐款儀式上,劉樹生代表兒子劉亞平獻出了10萬元。在當眾清點人民幣時,人們注意到一個細節:那一摞摞錢并不整齊,不少是1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舊紙幣,顯然是平時積攢起來的零錢。可以想見,這同為公務員的父子倆的捐款,都是節省下來的日常生活費用。劉老帶動兒子一道行善積德,其良苦用心是要后人永遠記住自己的根脈所在,不忘報效家鄉和人民的養育之恩。那天,跟隨劉樹生前來獻愛心的云南省企業家李艷霞女士,也當場捐贈了2萬元。

劉樹生任榮譽理事長的民族教育金星獎基金會和他倡導并帶頭踐行的金星精神,其璀璨的光芒業已輻射到整個滄州大地,在冀滇兩地風云際會,遙相輝耀,給多少蕓蕓園丁以鼓舞和啟示,給多少莘莘學子以激勵和力量。

2016年10月20日那天,秋高氣爽,風和日麗,大運河沿岸的田野一派豐收景象。筆者與金星獎基金會理事長長吳丕清、秘書長吳兆國、監事長吳文穎、孟村縣民族宗教局原局長張紹曾及劉樹生外甥張建華、原云南省駐京辦事處處長陳爾其等一起,來到曠野中一處翠柏林立的墓園,向吳金星老師的不朽英靈表示緬懷和敬意。當我肅立在劉樹生題寫的墓碑前,久久地凝神遐思時,眼前仿佛粲然出現一幅意境高遠的奇麗畫面:一株在冀東鹽堿地上艱難成長的瘦小樹苗,移植到南疆紅土高原,歷經六十多個春秋的風風雨雨,這棵無比高邁粗壯的常青大樹,今天又把那豐茂的濃蔭綠葉和理想希望的種子撒落在自己的出生之地,彰顯著一位遠方赤子回報桑梓的拳拳之心……

臨終不忘初心的老功臣

劉樹生因其令人矚目的光輝業績,曾先后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貢獻獎(2005年6月12日)和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功勛獎(2010年6月22日)。這兩次由中國關工委和中央文明辦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關心下一代表彰大會,都有劉云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并講話。

2002年7月22日,胡錦濤同志曾專程到劉樹生同志家中,親切看望和慰問這位年高德劭、離而不休的老革命干部,贊揚劉樹生同志無私奉獻、關愛青少年成長的精神。2008年1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特地到家中探望劉樹生同志。

常有朋友問劉老:“你退下來后在干什么?”他總愛幽默地回答:“我在開三工有限服務公司。”對方感到莫名其妙,他就笑著解釋:“‘三工者就是為黨、為國家、為社會打工,‘有限者就是自己年老體弱、服務有限了。”確實,終其一生為人民打工,正是劉樹生高尚、美好的愿望,他曾賦詩一首表明心跡:“玉心冰潔赤誠膽,奉獻何道桑榆晚。服務人民無盡路,老驥奮蹄再向前。”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生命不息,工作不止——這正是劉樹生為人民終身服務的真實寫照。2014年3月初,他在告別人世之前,仍念念不忘初心,不忘多做些好事,特別是心系情牽著關心下一代的許多工作。比如,他正籌劃著5月份要親自再到思茅、瀾滄、西盟等邊地走一趟,去看望那里各個民族的師生,給他們送書、送字典、送作業本、送電腦、送衣服、送文體活動用品。劉老日夜念叨著這些事,他真的非常想往邊陲的第二故鄉,思念那里的親人和孩子們;要不是不久前的一天深夜,劉老在睡覺時從床上滾跌到地上,把腿骨摔傷了,他早就夙愿以償了。臨終前夕,他還對駕駛員楊仁富吃力地揮著顫抖的手,哆嗦著嘴唇説:“走,走……去西盟……去瀾滄……去……”而千里之外的親人和孩子們,其實也非常想再見見可親可敬的劉老啊,他今年畢竟已是八十八歲的高齡了呀!

2014年3月8日,也就是劉老仙逝的前五天,陳昭、陳戀這對拉祜族姐妹專程去家里看望劉爺爺。陳昭和陳戀都先后是瀾滄縣竹塘鄉小學鄧穎超班的學生。由于每年劉老要帶隊去看望鄧穎超班,與姐妹倆非常熟悉,每次見面都鼓勵她們發奮學習,還給她們一些錢物,所以姐妹倆把劉老視為親爺爺。陳昭是拉祜族第一代年輕的女律師。陳戀則先考取云南財經大學,目前正在武漢大學讀會計專業研究生。而劉老在姐妹倆讀研期間,均在經濟上給她們一些資助。那天姐妹倆來看望劉老時,劉老照常又顫巍巍地伸出那有些遲鈍的手,遞給陳戀500元,姐妹倆怎么也不肯要,感動地說:“劉爺爺,這么多年來,您老人家已經給我們很多幫助了,如今不需要了。”劉老說:“需要,需要!你小陳戀還在讀研嘛!”他執意把錢塞到對方手里,親昵地說,“我只希望,你能更好地學習”。陳戀推辭不過,只得羞紅著臉取了100元,連說:“夠了夠了,劉爺爺,真的夠了。”劉老堅持要陳戀收下500元,對方難卻盛情,懇切地說:“劉爺爺,這次我收下,不過是最后一回了。以后您再也不要給我們錢了。”劉老笑瞇瞇地不置可否。兩姐妹衷心囑咐劉爺爺保重健康,劉老樂觀自信地說:“我最近身體還不錯,今年是米壽。”見兩姐妹聽不懂,劉老還講解了米壽的含義:“米字不是由兩個‘八、一個‘十組成的嗎?”“噢——”兩姐妹恍然大悟,秀美的臉滿是紅潤的笑容,宛若一對盛開的山茶花。想不到,拉祜小妹所謂“最后一回”的話竟然一語成讖——今天,是她們與恩人劉爺爺的永訣之日,以后,她們再也見不到劉爺爺那慈祥的音容笑貌了。五天以后,老人家在散步時突發肺梗阻,搶救無效而停止了呼吸。當姐妹倆在撕心裂肺的哀樂聲中,向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的瘦小的遺體告別時,她們忍不住放聲痛哭……

劉樹生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十分隆重、莊嚴。習近平總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與胡錦濤、溫家寶、朱镕基、賈慶林、李瑞環、吳官正等中央老領導同志,分別發來電函表示深切哀悼,并敬獻了花圈。來自全國各地的花圈、挽聯鋪滿吊唁大廳,甚至一直延伸到廳外廣場。各族各界群眾、干部三千余人先后匯聚到昆明市殯儀館和清真寺,向劉老表達深摯愛戴、虔誠敬仰和依依不舍的心緒情愫,許多人一直把他送到郊外的回族公墓,參加具有穆斯林習俗特點的葬禮,人們一個個依次揮鏟,為覆蓋他瘦小的僅有1米6長的遺體獻上一抔圣潔的紅土……

一位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和忠誠的人民公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深愛的每一位親人般的普通百姓,離開了他深愛的每一寸故鄉般的中國土地。他無聲無息地悄然而去時,身上除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留下的三處光榮的傷疤,什么也沒有帶走。這位一輩子都做好事的正省部級領導,在他終老之際,本人沒有一平方米的房產,沒有一輛私車,沒有一張金額可觀的存折和令人艷羨的信用卡,更沒有什么金銀珠寶和有價證券。多年來,他那些有限的工資結余和離休養老金,相當一部分都捐獻給了由他發起、創建的幾個扶貧興教項目和獎學助學基金。至于他隨時隨地“觸景生情”“見需起意”而“散盡千金”饋贈于人的事更是數不勝數。劉老從不管錢也不理財,他的工資收入全靠秘書保存、支用、記賬,自己往往是胸中無數、毫不經心的。他的幾任秘書都有過這樣的際遇:在外出差、工作期間,劉老好幾次吩咐秘書把他自己的錢贈予他人時,秘書尷尬地叫苦說:“我的老主席呀,你這個月的工資早已經捐完了啊。”“噢……”劉老略頓了一下,每每機敏地眨眨眼睛,豁朗地微笑著說:“那,就扣我下個月的錢吧。”寅吃卯糧,挪用私款,為助他人,以至于斯,鮮有所聞。故此可知,劉老最后是不會遺留多少閑錢的。

劉老心目里對于個人的“小小金庫”幾乎是一筆“糊涂賬”,但是有一筆巨款他是了如指掌的,而且說起來如數家珍、分毫不爽。那筆錢名為邊疆民族教育基金,是近年來劉老從各個渠道募集的私人贈款,由專門機構單獨登記造冊,陸續以關工委的名義用于公益項目。劉老的后事甫了,保管人員就把全部基金悉數清點、移交給了省關工委,其本息共計380萬元。

2016年,云南省關工委已遵照劉樹生的口頭遺囑,先撥付了120萬元給瀾滄縣,在竹塘鄉小學建造一個學生綜合活動中心。這一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的文體娛樂場所,總預算需220萬元,其余100萬元由縣委縣政府從財政上補足,2017年即可在古樸壯麗的拉祜山上竣工。

責任編輯 孫 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 JIZZ亚洲国产|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第一色网站|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五月婷婷欧美|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www.国产福利|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自拍偷拍一区|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大香伊人久久|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亚洲小视频网站|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九九|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福利国产在线|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丁香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欧美劲爆第一页| 亚洲嫩模喷白浆|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日本免费a视频|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日韩精品资源|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色悠久久久| 日韩av无码DVD| 国产新AV天堂|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91福利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欧美久久网|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色噜噜中文网|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片|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在线va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日韩久草视频| 亚洲天堂日本|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久久夜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