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編輯部
不同文明間總是相互吸引著。早在兩千多年前,各國就沿著一條古道,打破藩籬,互通有無。古絲路的悠揚駝鈴和舟楫遠影依稀可辨,綿延至今。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通過對接沿線各國的實際需求與發展戰略,聚焦基礎設施建設等經濟合作,為世界經濟注入嶄新的動力,迅速點燃了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熱情與想象力。雄渾的新絲路交響由此奏起,成為新的歷史起點上的強音。
倫敦口岸,幾名工人正操作機械碼放集裝箱,一批批母嬰用品、軟飲料以及維生素等將搭上中歐班列,穿越英吉利海峽水下隧道,直抵全球最大的日用品交易中心浙江義烏。
隔著一條北侖河,廣西東興市的對面就是越南,中國居民譚城再也不用去尋找“地攤銀行”,直接掏出人民幣就可以在越南購買所青睞的商品。
12歲女孩曼娜扎來自巴基斯坦東北部山區,她就讀的小學僅有一盞白熾燈泡,高高懸掛在校門口的胡楊樹枝丫上。每天放學后,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在太陽落山前完成作業。如今,“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正帶來“光明大禮”。
道路與航線正在跨越邊境自由地延伸,資金與人員也日益頻繁流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各國與地區之間的隔閡正在打破,就業增加,貧困減少,許多美好愿景一一實現,基于實際需求的合作機制迅速形成。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正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土地上蓬勃生長。
但是,全球經濟仍未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復蘇脆弱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之敵”。形形色色的“逆全球化”思潮抬頭,開放與保守、變革與守舊、經濟一體化和“碎片化”等矛盾凸現。世界經濟早已深度聯結,沒有哪一個經濟體能重回孤島。倒退沒有出路,零和博弈早已過時;只有和合共生,才能共贏發展。
“‘一帶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2015年10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中英工商峰會的致辭中指出,“一帶一路”是開放的,源于古絲綢之路但不限于古絲綢之路,地域范圍上東牽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是穿越非洲、環連亞歐的廣闊“朋友圈”,所有感興趣的都可以添加進入“朋友圈”,共同演奏這場全球性的絲路交響樂章。
從改革開放,到加入世貿組織,再到共建“一帶一路”,中國與世界的命運已緊密交織,這正是中國提出“命運共同體”的切身經驗基礎。作為國際自由貿易的堅定維護者和全球化的積極推動者,中國正以極大誠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通過更深度的開放和更良性的方式與世界建立更深刻的聯結。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的家,每個人的生命體驗都與家國相連,你對美好的向往關乎國家的方向。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召開,這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三年多來最高規格的論壇活動。南方周末將持續關注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進展,為新絲路交響貢獻我們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