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偉
摘 要:近年來,生態環境惡化迫使水生態文明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為加快推進云南省水生態文明建設,同時探索適宜云南地區發展的水生態文明建設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就水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及在云南省試點建設的實踐進行分析,并總結出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對于云南的影響。
關鍵詞:水生態;文明;建設;體系;云南省;試點
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水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建設以水資源和水生態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恢復水生態系統健康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云南作為旅游大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及淳樸的民風民俗,通過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探索出適宜云南省經濟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方法,對于保障云南省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水生態文明建設對科學發展的支撐作用
水生態文明建設實質是建設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恢復水生態系統健康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其最高境界是實現人水和諧。現階段我國面臨的水問題復雜性決定了必須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宏觀框架下,以更深層次、更廣的視角、更高水平上推動建成適應節約水資源和保護水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從源頭上扭轉水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才能系統科學地解決日益凸顯的水問題。
1.1水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支撐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經濟體系作為建立在生態系統文明之上的經濟主體結構,受生態環境變化的制約,同時水資源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命脈。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即是保障社會經濟的基礎,又從不同的角度維護社會經濟體系的穩定運轉。因此在水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要確保水資源的利用符合科學合理的生態要求,優化配置水資源;要將長遠的生態利益,作為建設的關鍵。在水資源的節約、治理與保護方面,要制定系統的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從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融合。
1.2 水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維系良好水生態系統,實現人水和諧共存。近年來,大量的事實表明水環境惡化造成的各方面危害是非常慘痛的,尤其是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極大,這對于維持社會的穩定發展產生較不利的影響。水生態文明的建設,應重點加強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在開發利用水資源方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發展理念,確保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維系良好的水生態環境,努力實現人與水和諧共存、良性互動的目標。
1.3 水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水生態文明的建設能有效的改善人居環境,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和諧社會發展。水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有關職能部門的職責,應加強對公眾水生態文明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樹立水生態文明的新理念,使得水生態文明建設更好的符合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 水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及評價體系
水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以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發展為基礎,通過建立完善的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確保水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順利實現。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2.1 水生態文明的質量安全。確保水生態文明的用水安全尤為重要,其關鍵因素主要體現在用水安全及被用水的安全,在用水方面,應盡量提高水資源的安全檢驗標準,進一步保障水資源的質量安全。在被用水安全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利用體系,保證在水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避免超出水資源的承載能力,使其符合自然環境良性發展與人文發展的需要。
2.2 水生態文明的基本環境。水生態文明建設目的是構建和諧穩定的用水環境,因而在其建設過程中,需要維護生態環境的穩定,避免對其產生不利的影響。水生態文明的建設關系到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發展,其基本的生態環境需要得到重視并加以改善,進而提高水生態文明建設質量。
2.3 水生態文明的管理體系。水生態文明建設應優先建設管理體制機制,規范建設標準,提高建設水平。管理體系要能夠對其產生良好的約束,使其在符合生態環境發展的標準范圍內進行,對于遏制水污染及生態環境惡化提供保障。
3 云南省水生態文明建設思路及試點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提出“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當好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要求,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各方面和全過程。中共云南省委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時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化建設”的三項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十八大會議精神,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利部于2013年1月提出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啟動全國水生態文明市(縣)的創建。為貫徹落實水利部精神,加快推進云南省水生態文明建設,2013年6月,云南省水利廳印發了《云南省水利廳轉發水利部關于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有關文件的通知》(云水資源〔2013〕32號),通知要求在全省開展首批省級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
豐富的水資源、多彩的生態環境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是云南省最顯著的特色。為了充分利用好水資源優勢、保護好生態環境,按照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部署和水利部水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云南省先后開展了多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積極探索適合于云南特色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模式。
4 云南省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的幾點體會
4.1 探索適宜“云南模式”的水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和七彩云南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指引下,云南省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利用試點建設的良好契機,有效落實“三條紅線”和“四項制度”,保障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到實處。通過對河流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改善河流水環境,營造良好的水生態文明理念,加大旅游發展和生態建設的結合力度,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和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最佳結合,探索適宜云南發展的新模式。
4.2 因地制宜、彰顯區域特色。云南省具有良好的宜居氣候和旅游資源優勢,是發展健康旅游、休閑度假的最佳地方。利用云南省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契機,將旅游發展與生態建設的結合起來,結合云南省實施“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和“興水強滇”戰略,進一步提升水環境,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有效融合,探索以旅游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4.3 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云南的傳統文化的發展保留較好,將現代社會發展與傳統文化發展有效融合,使其煥發出極強的生命力,對云南的長期穩定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所以在水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云南試點建設要注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將水生態文明建設建立在民族傳統文化之上,使其能夠影響并推動云南傳統文化發展,從而保障云南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5 結束語
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在云南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下勢在必行,對于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及確保人類文明的和諧發展影響深遠。云南作為我國綠色環境與生態自然環境較為完善的地區,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區域,也是保障我國邁向綠色化與未來化發展的重要階梯,在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云南的試點建設成果,及時的總結出適宜“云南模式”的水生態文明建設對于提升云南的綜合實力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欒雨琳.水利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協同與互饋[J].水利發展研究,2013(07).
[2]詹衛華,邵志忠,汪升華.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水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水利,2013(4):7-9.
[3]黃茁.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體系探討[J].中國水利,2013(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