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學飛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中紀委書記王岐山2015年9月下旬在福建調研時提出來的,它既接續了十八大以來監督執紀“抓早抓小”的方法論,又緊跟正風反腐當前形勢,在執紀“攻略”上做出的戰術規劃。紀檢監察機關要從思想認識、行動舉措上準確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一、深刻認識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重要性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重要論述,是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紀檢監察工作所面臨形勢任務的科學判斷,指明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路徑,明確了紀檢監察機關深化“三轉”的方向,與“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黨規黨紀嚴于國家法律”等重要論斷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回歸黨章“原教旨”的具體體現,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指導性,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基本遵循。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具體舉措,根本目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全面從嚴治黨,不能只盯著極少數嚴重違紀違法的黨員干部,只有用黨的紀律衡量黨員、干部的行為,把管和治更多體現在日常,讓黨內生活嚴肅起來,真正管住絕大數,才能實現管黨治黨“全面”和“從嚴”的有機統一。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彰顯了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新理念,拓展了監督執紀的新思路,體現了依規治黨、關口前移的新要求;是從嚴治黨的創新之舉,是管黨治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與“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貫方針,是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細化。既是加強黨內監督的重大理論創新,又是推動黨的紀律檢查工作轉型的方向指引。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將監督執紀的關口前移,注重預防,用最多的辦法、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和挽救黨員干部,使踏上不歸路的黨員干部成為極極少數。紀檢監察機關要實現由“盯違法”向“盯違紀”、“抓大放小”向“抓早抓小”轉變,真正體現和落實全面治黨的要求。有效提升監督執紀問責實效,做到監督執紀問責“四種形態”的常態、大多數、少數和極極少數。
二、準確理解和把握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科學內涵
第一種形態解決的是黨員干部破紀之初的思想意識問題,強調的是“防致病”理念,要求全體黨員勇于自我批評、自我監督,并養成自覺接受監督的習慣。嚴抓細管,小過即問,小錯即糾,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黨內關系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經常開展,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使黨員干部未觸線先警醒,把壞思想、壞想法消滅在萌芽狀態,使小毛病在事前就能得到監測并醫治。
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最難的是第一種形態,最關鍵的也是第一種形態,第一種形態最能體現防微杜漸,也最容易被忽視。因為,“批評上級怕被為難,批評同級怕傷和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自我批評怕丟面子”,是缺乏黨性意識、好人主義在作怪的表現。落實好第一種形態,重在認識,關鍵在擔當。
第二種形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成為大多數”,強調的是“正歪樹”理念,對那些自律不嚴、常態化監督不力而觸碰黨紀黨規“底線”的,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及時處理和糾偏,防止小錯演變成大錯、小患釀成大禍。該黨紀處分的處分,該組織處理的處理,絕不手軟。這樣,使輕違紀黨員干部及時知止收手,切斷由“好同志”陡跌至“階下囚”的通道,起到懲戒警示作用。
第三種形態“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強調的是“治病樹”理念,對嚴重違紀但不足已淪為“階下囚”的,要依紀依規嚴肅處理,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是組織對干部的“最后挽救”,使其停職反思、懸崖勒馬。
第四種形態強調的是“極極少數”,是“拔爛樹”理念。對這類嚴重腐敗分子,要求出重拳、下猛藥,當頭棒喝、治病救人;對可能淪為“階下囚”的違法犯罪人員要從嚴懲處,毫不姑息。在予以紀律處分懲戒外,還要堅決追究法律責任,依法嚴厲打擊。
“四種形態”從違紀“起意”、違紀行為露頭等環節設防,通過層層設置防線,實現從嚴治黨到底到邊,用紀律管住全體黨員和黨組織,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四種形態”的提出絕不意味著反腐敗節奏放緩,反腐敗工作將要“轉段”進入“淡季”,而是進一步推進了全面從嚴治黨。“四種形態”執行紀律將更為精細嚴格,通過層層設卡,筑牢紀律底線意識,杜絕腐敗行為發生。將產生腐敗行為的思想根源鏟除,實現最大限度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從嚴峻復雜的反腐困境中走出來。
三、在執紀監督中踐行好“四種形態”
1.打實批評教育提醒首道防線。積極推進大約談、大宣傳、大培訓工作,狠抓警示教育,營造輿論氛圍,增強黨員干部黨章黨規黨紀意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四種形態”將監督執紀關口前移,要運用好批評教育提醒手段,守住紀律和規矩第一道防線。對于違反紀律和規矩的行為應違紀必究、寸步不讓。對黨員干部平時要多敲打、多提醒,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早發現、早糾正,防止黨員干部“小錯”釀成“大錯”。開展批評教育提醒是黨組織一項嚴肅制度和程序,談話時,必須明確告知被約談人存在的問題,將談話內容記錄在案,裝入干部廉政檔案,使被約談對象受到警示教育,行有所止。
2.確保紀律審查各環節精準到位。①處置問題線索要緊抓苗頭不放松。抓好線索處置,樹立紀律權威性。準確研判、合理處置問題線索,注重從信訪舉報、作風督查、網絡輿情等途徑發現問題線索,形成問題線索大數據庫,做到問題早發現。要緊緊圍繞“六項紀律”,正確運用五種處置方式,堅決把存量減下來,做到早處理。
在發揮好信訪舉報發現問題線索“主渠道”的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善于利用各方資源信息,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對問題線索抓住不放,認真研判。②紀律審查要抓早抓小不偏移。要嚴格紀律審查,突出紀律強制性。紀律審查堅持依“紀”定位,圍繞“四種形態”開展工作;把違反“六項紀律”、“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作為執紀審查重點;從教育、保護、挽救干部出發,恰當運用組織處理措施;擴大執紀審查工作路徑,以零容忍態度抓好執紀,查清違紀事實。同時,要用好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手段,達到既懲處又教育的效果。在事實認定上,重點抓住違紀行為;在證據要求上,區別對待違紀和違法;在審理金額上,不片面追求數額大小;在量紀上,要適度從嚴。對涉刑案件,“先處后移”;一般案件,移送前或移送時作出處分;少數疑復案件,一審判決前作出處分。③倒查追究、“一案雙查”不落空。要規范執紀審理,維護紀律嚴肅性。由“盯違法”向“盯違紀”轉變,充分發揮審理對紀律審查方式轉型的倒逼作用。在查辦違紀案件中,不僅要查清違紀者本人的問題,還要查明違紀者單位黨委、紀委“兩個責任”落實情況,在作出調查報告時提出對相關責任人責任追究意見,突出對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的責任追究,尤其是主要領導的責任追究;在實施責任追究時要有計劃、有程序、有步驟,不能輕描淡寫,要在一定范圍公開,提升追究問責效果。
四、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紀檢監察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一定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善于根據黨內法規和相關政策要求進行嚴肅的談話教育,善于運用黨章黨規黨紀審查處理違紀行為。紀檢監察要運用好談話函詢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出手;運用好多種組織處理手段,明確相應懲戒措施,做到寬嚴相濟;以堅強的黨性和責任擔當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推動從嚴治黨取得新成效。
紀檢監察干部要消除思想誤區,提出“四種形態”并非放緩反腐敗斗爭,而是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實施“四種形態”后監督執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關口前移了,紀委的責任更重、執紀力度更大;“四種形態”雖有自由裁量權,但不能大事化小,必須精準執紀、準確定性、恰當處理;改變思維慣性,深化“三轉”,積極調整職責定位、工作理念、方式方法,推動懲治成果向預防機制轉化;要解決能力不足問題,要按照“四種形態”要求推動轉型,學思踐悟,形成嚴、細、深、實的工作作風,回歸主業主責,有效解決“沒事干”、“不會干”、“不愿干”的問題,提升執紀監督能力和水平。
要完善內控機制,細化、實化約談、作風巡查等制度,緊盯來信來訪、線索處置、紀律審查、執紀審理、紀律處分等重要環節,建立完善公開機制,主動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加強紀檢監察干部的日常教育、培訓和監督管理,嚴肅查處紀檢監察干部在問題線索清理、處置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擅做取舍、選擇性辦案,以案謀私、跑風漏氣,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等行為,堅決防止“燈下黑”。
紀檢干部要把思想觀念從“執法”轉向執紀,把工作力量從抓“大要案”轉向日常監督執紀問責,把工作方法從以“法”為標準轉向用黨章黨紀去約束黨員行為,使干部敬畏紀律、遵守紀律,自覺守住底線。要把中央對形勢的判斷和任務要求牢記于心,轉變理念、克服慣性、提高能力,真正把監督執紀問責的職責擔當起來,用鐵的紀律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作者單位: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青化砭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