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花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體系構建;職責劃分
1 高校教學管理體系構建與職責劃分概述
有效的高校教學管理體系構建與職責劃分是規范高校教學、科研與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進一步明確了高校的辦學重心全面轉移到質量內涵建設的戰略目標。以創新管理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促進教學內涵建設,促進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發展學校辦學特色與優勢,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引領行業科技創新,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已經成為高校迎接這一挑戰的關鍵所在。
新時期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新的評估標準,從教學模式、內容與手段出發,對教學管理等工作進行深入的探索,使得我國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然而,高校教學管理體系的相對滯后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高校教學管理的高效運行,使之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另外,信息化在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以及新時期下不斷發展的高校教育形勢,為高校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與職責的劃分帶來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展開對高校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與職責劃分的探討和分析。
2 教學管理體系及職責劃分評估指標設計原則
2.1 以實現目標為原則
教學管理體系及職責劃分的評估是為確定教學管理組織對戰略規劃及目標的踐行能力。因此,評估標準首先須達到管理目標和戰略要求,確定標準,保證質量;確定目標,科學細分;既要考慮日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又可引導重點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工作的高效推進。明確職責,使執行組織和個體都負起相應的責任,以實現最終的目標。
2.2 系統、科學、完整性原則
在評估標準項中,將宏觀與微觀協調控制的結合在一起,重視評價指標體系的系統性、科學性、完整性是關乎全局的。對教學管理體系的整體目標的實現為檢驗前提,將體系中各項內容的相互關系進行梳理與協調,規劃設計體系中各個層次和項目指標,使其實現均衡發展,達到系統性、科學性、完整性的高度統一。此方面可以全面反映教學管理體系及職責劃分的狀況,通過多因素綜合評定來實現全面、科學的高校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在此管理機制的引導下適時調整偏差,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2.3 一般與個性協調統一原則
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思想具有普遍適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突出各適用院校的特色性原則。為了加強組織間進行橫向比較和組織在不同階段的縱向比較,體系評價的指標要素應體現的一般適用性和個性,而不僅僅適用或反映某個組織。在指標制定過程中,須顧及學院的基礎條件和人才培養特點的差異,在一般性的基礎上,與院校特色項目結合在一起。剔除不合理的備選指標,以獲取精準高效的評價結果;另外,無法采取量化形式反映的指標采取定性的方式,與之相應的專項評定也須統一進行。
2.4 動態性和彈性原則
依據教學管理戰略和計劃的調整,評價指標需要遵循動態性和彈性原則。對評價指標體系適時進行調整和完善是至關重要的,根據發展階段循序漸進,制定并選取科學評價指標體系。在此過程中,在穩定性和延續性的基礎上,實現體系運用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即保持彈性機制,使體系運行具有各階段的自適應性。從評價時效性來看,評價體系的指標設計應體現出這兩個原則,也是快速靈活應對變化環境的客觀要求。不僅要在制度上保證和督促教學管理任務的時效和高效性,且還要及時督促執行組織或個體的責任。
3 教學管理體系構建及職責劃分思路
3.1 對教學管理體系中的內容進行專項設計
構建高效的教學管理體系對高校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運行體系政策制定,體系構建規劃和優質資源的整合利用的能力等是構建高效教學管理體系的基礎條件,高校教學管理體系的內容包括教學管理的組織文化、體系運行機制、運行流程、技術支持、測量評估五大類。其中,教學管理測量評價系統用于判斷和調節教學管理的實施能力,對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方向的實施有明確的指向性,在構建高效教學管理體系上具有導向性的作用。教學管理體系評價的根本任務就是通過科學地設計和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和機制,測量與調查研究對教學管理實施等因素判斷其產生正向或負向的作用,及時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來解決存在的問題,實現教學管理的最終目標。
3.2 通過教學管理體系構建中明確參與主體職責
在高校教學管理執行機構中,教學主管部門是龍頭,院、系基層教學管理組織是主干,管理者和教師是基礎。教學主管部門與各院系教學管理單位的協調工作貫穿始終。而在此過程中,明確各參與主體的職責是將教學管理工作不斷推進的基本保障。實施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體系,院、系基層教學管理組織和一線的教師、管理者是關鍵因素。制定高效的體系評估機制,投入優質資源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將校院兩級管理工作進一步深入,突出學校的宏觀指導作用和學院的實體地位,賦予學院更多自主權,調動學院主動性,實現責權利統一。在此過程,突出院、系基層教學管理組織和一線教師和管理者的作用,明確權責,充分發揮參與主體在體系中的主導作用,使各參與主體提高教學管理質量意識、主動投入教學研究與建設,并最終獲得教學管理的最佳效果。
3.3 教學管理體系構建中的機構設置與職責劃分
教學管理運作機構,即校內各專業領域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教學業務決策和各級辦公會的教學行政決策的職能實施機構。校長是學校教學管理運行機構的高層管理者,副校長專門負責全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是戰略性教學規劃的執行者。學校中的二級單位,即各學院的院長對本學院的教學工作進行管理和監督工作,系主任則是根據院長的引導對本系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日常運作的維護和管理。教學管理職能部門是平級教學管理者對教學工作進行協助的部門,一方面完成對專業領域教學管理者下達的任務,另一方面還需聽從上級教學管理直線職能部門的指揮。教學實踐工作的開展,可以通過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的學工處與教學管理部門共同完成,尤其是在新時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動手能力的要求下,實踐教學日益成為教學管理工作中比重較大的一部分,因而合作管理的項目模式也將是未來教學管理體系構建中的一個部分。
教學管理體系構建中,根據職能的不同,將決策機構分為業務部門與行政部門兩大機構類型。教學業務部門由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三個層次組成。對高校教學及相關事宜的戰略性、長期性等規劃行駛決策權;其中,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負責同領域專業教學重大決策的制定;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則負責具體某個專業的教學業務決策。由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派生的各級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踐教學等事宜進行相應的任務分派與職責劃分。如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對所管理專業領域的教學管理方面進行工作分配與布置,溝通與協調。
參考文獻:
[1] 劉拓,屈波.高校教學管理執行力評價體系構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4).
[2] 動態制衡教學管理體制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5(04).
[3] 程華東,李忠云.高等農業院校本科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構建與創新[J].高等農業教育,2005(01).
[4] 朱錫光.建立健全適應現代化教育要求的教學管理體制[J].西北醫學教育,2005(01).
作者單位: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