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強
[關鍵詞]信息技術;法制教育;法律保護
在長期的計算機專業課教學中,我嘗試著在計算機專業課上進行法制教育的滲透,從而潤物細無聲的對學生進行學法、懂法的教育,讓學生覺得法律離我們并不遙遠,法就在我們身邊。在進行法制教育的同時,學生的德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步的升華與提高。
1 培養良好的網絡道德
當前是一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期,在這樣一個信息網絡開始普及的時候,網絡的迅速發展和青少年網絡群體的日益龐大,給中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網絡的負面作用
1.1.1網絡傳播的跨文化特性沖擊了學生未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互聯網將全世界各國聯系起來,不同的文化形態、思想觀念在計算機網絡上或交融或沖突,使媒介文化大聚合成為可能。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異化思想的沖擊。網絡上信息的自由度已經超越了文化、政治、軍事、經濟、地域、民俗等方面的絕大部分限制,形成信息傳播的無政府狀態。
1.1.2網絡傳播的信息垃圾弱化了學生的道德意識。網絡傳播信息垃圾數量多,而且網絡傳播信息垃圾難以控制。網絡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學術信息、娛樂信息、經濟信息以及各種各樣的黃色、暴力信息混雜在一起,使網絡成為信息的萬花筒。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學生是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而接觸過網絡上黃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1.1.3網絡傳播的伴生品毒害了學生的心靈。網絡空間到處充滿新鮮的事物,而且在不斷地增加著。因此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少年學生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往往會導致青少年學生對網絡的極度迷戀。“網絡上癮癥”、“網絡孤獨癥”、“網絡詐騙”等網絡傳播的伴生品就應運而生,它像毒品一樣,極大地毒害學生的身心。網絡沉迷主要表現為:網絡關系沉迷(過分迷戀在網上建立的友誼或愛情或與其他的異性交往,并用這些關系取代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網絡色情沉迷(沉溺于網上的X聊天室或網上的色情內容)、網絡強迫癥(過度迷戀于網上賭博、網上拍賣,或過度迷戀網上免費派送)、信息超載(不能自制地在網上瀏覽搜索過多的資料或數據)、計算機沉迷(強迫性地在計算機上玩游戲或對某方面進行了編輯或攻擊)等,網絡沉迷的危害極大,中學生一旦沉迷于網絡,輕者使學生精神頹廢,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重者導致學生精神失常甚至命喪黃泉。
1.2 網絡法制道德的培養
在學習《網頁制作》和《網絡安全》時,我充分利用學校的校園網對學生進行網絡法制道德教育。
1.2.1網絡傳播中急需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首先主動學習網絡知識,了解網絡,同時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修養,做學生的表率。在了解網絡運用網絡的同時,教師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做好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模范。
1.2.2加強對青少年的網絡知識技術和道德要求的宣傳教育。讓中學生全面地了解網絡知識掌握網絡技術,使其懂得利用網絡去認識社會、接觸社會、服務社會,懂得利用網絡去獲取知識、搜索信息、促進創新;重要的還要使其了解網絡社會的復雜性,認識到網絡對人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并懂得網絡是一個人們共享的社會,也需要規則和美德。
1.2.3培養學生的思想免疫力和道德自律能力。①引導學生正確識別網絡信息中的“垃圾”,合理利用電腦游戲。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倫理”,杜絕不文明的網上行為。不文明的網上行為,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
1.2.4樹立遵守信息法律法規的法制意識。要讓學生了解與信息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法制觀念,養成在信息活動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與行為習慣。
1.2.5培養學生鑒別與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判斷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使學生能自覺選擇正確信息,抵制黃色信息、反動信息、封建迷信信息以及各種低俗、下流的垃圾信息的侵害,讓學生自覺意識到維護信息活動正常秩序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2 責任感的培養
當今社會要求人們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學習PowerPoint時,我做了“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和“遠離網吧,珍惜前程”的多媒體課件,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
2.1 對自己負責
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生命只有一次,而中學生正值一生的黃金時期——青春期。因此,應該倍加珍惜,要讓這朵生命之花開得更加鮮艷,平時要懂得愛護自己的生命,不要做有危險的事情。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一副健壯的體魄是學習和將來工作的根本;對自己的時間負責,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過去的時間就不再屬于自己;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良好的言行造就良好的品德,只有不斷優化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品行,加強自身的修養,才會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對自己的前途負責。
2.2 對別人負責
人是社會的組成因子,每個人隨時都要處理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的關系,現代社會最強調團結、協作的精神。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觀念,社會才變得融洽、和諧。同學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團結友愛,尊敬老師,對同學負責、對老師負責。
2.3 對家庭負責
家庭是養育自己的搖籃,每個人都有義務對家庭負責。作為學生,以最好的成績和表現向家長匯報就是最好的負責。
2.4 對集體、社會、國家負責
作為學生,首先遵守班規、遵守校紀校規,做一個合格、守法的公民,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有修養的公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立志為改善自己和改善人類而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參考文獻:
[1] 王吉慶.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藝,李冬梅.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繼承與創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李藝主編.信息技術基礎(必修).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高平鳳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