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彤彤
[關鍵詞]現象學;環境設計;空間詩意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發展,從現象學的角度談環境設計方法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現象學在十八世紀就由世界著名的學者提出,現象學主要是讓人們以自身生活中的經驗為基礎對事物解決的第一感覺,也就是利用所謂的直覺來挖掘事物的實質。
1 環境空間的實質
以現象學的觀點為依據,空間環境的實質主要是由空間的要素和場地面積以及存在等組成的,這些因素并且息息相關。環境空間的存在主要是人們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的空間體驗,而空間體驗主要是通過空間要素在活動中對活動場地的控制,使人們在活動過程中擁有一定的感知基礎。在同一場地進行活動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空間要素以及表現形式對活動場地進行環境設計會使人們在活動時得到不同的空間感悟,同時空間的感受也會出現差別。在各種條件環境相同的的情況下,人們不同的生活環境也會導致人們在活動中產生各自的空間感受。在此情況下,相關設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要以場地的運用功能為依據,以客觀科學的角度出發對活動場地進行環境設計,同時還要科學的對活動參與者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活動場所的空間元素,設計出完美科學的空間環境設計與規劃。在環境設計過程中,空間感知的表現方式與性能的解析占有重要的地位。空間感知的表現主要使設計人在工作過程中可以更好的體現出自身的空間要素,讓活動的參與者擁有更多的空間體驗,設計的手段豐富多樣,各設計人員通常根據自身拿手的方法更高的進行環境設計,性能的解析主要的主要目的讓設計人員以客觀的態度進行科學的分析,為更好的環境設計做好堅實的基礎。
設計人員在提高自身性能解析過程中,相關的設計人員要具備著客觀的設計立場與科學的設計方法,在設計過程中利用相關數據對活動場地的因素進行科學的分析與整理,更好的理解與掌握空間性能的結構,設計出科學的環境設計。同時設計人員在掌控空間結構與組織時應該擁有豐富的想象力與空間立體感,同時還要充分的了解人類工程學,對設計施工過程中建筑材料的特質、各種的建筑構架與技術方法都要進行了解與掌握。設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還應該不斷完善自身的技術方法、提高知識水平,在工作過程中優化自身的環境設計方法,更好的提高環境設計的質量。
設計人員還應該提高自身的感知表示能力,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設計人員的感知表達更好的提高環境設計的質量。在環境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的藝術水平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設計人員應該加強對相關書籍作品的觀看與理解并進行深刻的思考,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藝術水平,才能更好的提高設計人員對空間掌握能力,提高環境設計質量。設計人員在觀看作品書籍過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本專業的書籍與作品,還應該對其他領域的知識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掌握,環境設計的涉及面巨大,設計人員應對其他領域的知識進行了解,才能設計出更好的環境設計作品,并提高環境設計的可實施程度。設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利用現象學的觀點進行環境設計可以更好的體現出空間的詩意,提高環境設計的質量。
2 現象學角度談環境設計方法的構建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提高,以現象學觀點為依據進行環境設計,可以將空間的構架與實質更好的與人們的生活環境進行融合。再空間環境設計過程中,以各種因素為依據,更好的提高環境設計與實際生活的契合度,使人們可以對和環境空間有更好的理解與保護。
2.1 活動場地的容納行為
在環境設計過程中,自然環境與認為因素對空間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空間環境又對人們的各種活動進行限制。空間環境的建立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滿足人們的活動場所與生活秩序。與此同時,空間因素將空間的功能進行了劃分,各種功能錯中復雜又相互獨立,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相關活動以及行為方式有著約束。環境空間的相關因素具有著豐富的信息與數據。在環境設計過程中,環境信息的簡單對活動場地的容納行為就更好的進行掌握與控制,環境信息的錯中復雜使得空間環境難以掌握,進一步導致在環境設計過程中的難度,使人們對環境的感知程度下降。在實際生活過程中環境信息往往都是復雜的,人們在生活中往往都深有體會。例如,人們在進行相關活動過程中,人們的感受體會與活動場地設計中特定關聯的空間元素會被更好的突顯出來成為空間的主要元素,空間中其他元素則會暫時的成為襯托,與此同時人們的注意發生轉變,空間設計中的其他空間元素會被人們所重視并突顯出來,其他空間元素則暫時成為襯托,反映出不同空間限定都存在著。在環境信息復雜的環境中,各種空間功能錯中復雜的重疊在一起,各功能空間彼此又有著緊密的聯系。
例如:盧浮宮的建設就是這種設計方式的主要建筑之一,盧浮宮是法國著名的宮廷建筑,也是世界人們的寶貴財富,其中珍貴的藝術品人盡皆知,蒙娜麗莎的微笑等更是世界人們的驕傲。盧浮宮是弗朗索瓦一世在自身的王宮基礎上進行的擴建。盧浮宮的整體表現為“U”字形,搭配其莊重的建筑風格更好的體現出盧浮宮的莊嚴與藝術美感,古香古色的表現形式更好的突出了盧浮宮應有的藝術體現。其十九公頃的占地面積以及塞納河的陪伴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體現出盧浮宮的藝術氣息,反映出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藝術追逐。盧浮宮東方向立面的長度為172米,以柱式的形式分為了基座、中段和上端。利用雙柱形式為建筑的主體,寓意著國王的威嚴與國家的富足,更突顯出國王的藝術追求。盧浮宮在建筑過程中的寓意數不勝數,空間環境設計大師根據現象學的觀點更好的體現出各種寓意,為人類文明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藝術瑰寶。
2.2 人們與空間要素的聯系
在環境設計過程中,空間要素與人們有著重要的聯系,主要體現在人們在生活過程中對空間物質因素的影響,以及對其把掌控的能力等。人們在實際生活以及相關活動過程中,活動空間的大小、周圍顏色的屬性、陽光的照射程度等都對人們的空間環境體會有著重要的影響。人們在生活過程中對周圍相關環境要素的感知,可以使人們更高的對空間進行理解與掌握,并通過對空間因素的感知對空間的氣氛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在特定活動過程中,加強人們對空間要素的感知能力,可以更好的發揮出各功能空間真正的作用。在環境情況復雜的活動場地中,人們對空間要素的認知可以對人們情感產生巨大影響,更好的凸顯出活動的相關意義。
例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設計工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已現象學為基礎建立的紀念被害同胞紀念館的空間構建,對參觀人們的情感產生嚴重的影響。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墓地廣場上鋪設著鵝卵石枯老的樹木等空間因素體現出戰爭帶來災難的同時也反映出了日本人的暴行,在墓地兩旁的石碑上還記錄著南京大屠殺的過程中,時刻的提醒著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同時建立的母親像、遇難者名單石碑等更加構成了生死、悲憤等空間元素,體現出空間要素對人們的影響,更加告訴日本不能否定自身犯下的罪過,犯下的罪行是需要永遠去懺悔的。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藝術的發展,從現象學的角度談環境設計方法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并得到充分的利用,以現象學的觀點對環境設計進行完善,可以更好的提高設計人員的環境設計質量,發揮出空間元素的真正優勢,更好的完善空間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姚翔翔.空間的詩學——從現象學的角度談環境設計方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06).
[2] 辛藝峰.現代城市環境色彩設計方法的研究[J].建筑學報,2004(05).
作者單位:
沈陽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