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凱
[關鍵詞]評價理論;弟子規;態度意義
《弟子規》是我國重要的一部儒家經典著作,勸導人們如何作為子女去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而從語言的角度出發,在《弟子規》當中運用了大量關于態度的詞匯表達作者勸導大家如何正確建立思想道德準則。所以通過評價理論的分析可以清楚的找到《弟子規》中的態度意義。
1 評價理論的概念
評價理論是一種根據系統功能語言學發展延伸而得來的,在系統功能語言學中對于人類的語言分成了三大功能,即概念功能、語篇功能以及人際功能。而這三種功能分別由不同的情景語境中的語場、語式以及語旨所決定。而評價理論就是針對系統功能語言學中的人際關系系統的研究與發展。在評價理論中包含了三個次級系統分別是態度次級系統、介入次級系統以及級差次級系統,在這當中態度是最為重要的關鍵系統,是表現出人對其他事物或者人的情感。同時評價理論的內容中轉變了過去理論中只是從語氣或者是情感兩個方面進行研究的局限。而評價理論的重點是在對話的過程中說話者是怎樣在語言中傳遞出自己的態度,也包括了與聽眾進行協商的。所謂的評價就是使用語言進行表現自身態度的一種方式,通過建立不同的語篇和改變人際交往中的情感。
2 態度系統的概念
態度次級系統是評價理論中最為重要的關鍵部分,是一種從心理上的情緒影響到個人行為上的轉變,從而對事物或者人做出相應的判斷,在態度系統中包括了情感子系統、鑒賞子系統、判斷子系統。在個人的態度中有著許多在社會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的實踐過程的經驗總結。
情感子系統就是指說話者對事物或者其他人的反應和情緒,在這里面主要分為積極的情感以及消極的情感,進而可以看成是說話者對于這些客觀事物是反映出愉快或者不愉快、安全或者不安全、滿意或者不滿意這三個方面。
鑒賞子系統是指在說話者對“事物”進行積極的或者消極的評價,在進行鑒賞的過程中說話者會將其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反應階段、構成階段、估價階段。其中反應階段是指受到鑒賞的事物引起了說話者的注意,以及能夠吸引到說話者的程度。構成階段是對事物的細節進行評價。而估價階段是通過語言對其社會意義的評價。
判斷子系統是說話者憑借自身對于社會準則的理解,對其他人的行為進行評價,這種判斷是以一種性質為其他人的行為進行定義,例如“誠實”、“虛偽”、“勇敢”、“堅強”、“軟弱”等一些詞匯,都是人們對于其他人進行判斷的內容。在進行判斷的過程中,一般會分為兩種類型的判斷,首先是社會約束性的判斷,這是屬于較為嚴重的一種判斷,通常是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違法,或者是否符合道德觀念,而另一種是社會評判性的判斷,即是指社會的組織或者團體對于某一被評價對象的褒義或者貶義的判斷。
3 《弟子規》的重要內涵
《弟子規》源于《論語》中“學而”一篇的改編,將論語中關于孝、悌、信、愛眾等我國傳統的思想道德觀念提煉出來,作為《弟子規》的思想核心,全文采用了三字式的書寫形式,簡單明確,包含了對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言談舉止、接人待物等方面的禮儀規范以及道德要求。
4 基于評價理論的《弟子規》的態度分析
在《弟子規》中包括了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以及對于個人品質的要求,所以在《弟子規》中同樣也會對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社會規則作出自己的評價,一方面指導人們建立正確的道德行為規范,以及高尚的思想品行。另一方面,也是表達出自身對于這些社會行為以及事物的態度和評價。所以在《弟子規》中使用了許多的評判性質的詞匯去表現作者自身的態度。而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弟子規》中大量的使用了情感系統、鑒賞系統、評判系統的態度表現方式。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使用的情感系統詞匯是最多的,這樣的表現手法可以讓讀者從中感受到強烈的情感傳遞,例如在“父母命,行勿懶。”中的“懶”就是一種情感的態度。這些情感的表現形式可以更加有效的勸導讀者遵守孝悌之道的重要意義。同時在《弟子規》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判斷性的語言,這些評判的詞匯可以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將自己對于社會上的一些行為以及事物予以評判,或者表揚、或者批評。而對于鑒賞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文章的“信”“謹”等章節中,表達出作者對于社會中一些行為規范是如何進行評價的。
5 結語
總而言之,評價理論在《弟子規》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表現出作者的態度。通過分析,在《弟子規》中作者使用了三種態度次級系統的內容,包括了情感、鑒賞、評判。在這些態度的表現中,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作者勸導讀者培養自身優秀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高上的社會行為準則。
參考文獻:
[1] 王曉宇.評價理論視角下《弟子規》的態度意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2] 王盈盈.評價理論視角下微博語篇的態度意義研究[D].山西大學,2013.
[3] 趙曉榮.評價理論視角下政治演講語篇中的態度意義分析[D].河南師范大學,2016.
作者單位: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