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萍
學校圖書館作為學生閱讀的主渠道,其建設狀況將直接影響學生閱讀的質量及數量。為深入了解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現狀,筆者于2014年3-4月對某縣9所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館舍面積、藏書數量、圖書種類、使用狀況、人員配備、書籍來源、購書經費等內容作了系統調查。
1 圖書室建設急需加強
調查發現,大多數農村中小學圖書室建設尚處在起步階段,在場館建設、生均館舍面積、人均藏書數量、圖書品種及質量上均存在較大缺口。農村學校圖書室基本由廢舊校舍改造而成,部分圖書室破損嚴重,甚至存在安全隱患。農村中學圖書閱覽室平均面積、生均面積,中學生人均藏書量;農村小學圖書閱覽室平均面積、生均面積,小學生人均藏書量等數據勉強達到教育部規定的二類中小學生均占地面積及藏書的要求。
A中學是當地一所市級規范化學校,學校圖書室是30年前修建的一排舊瓦房。相對于農村圖書館舍滯后的建設,農村學校圖書室的圖書質量更顯落伍,從表面上看,圖書數量達標了,但藏書質量不高、藏書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為達到人均圖書數量的標準,各學校往往只注重圖書數量,不注重圖書質量,致使一些格調不高、嚴重破損以及不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刊也被收藏到了圖書室。圖書品種單一、內容陳舊,很難激發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圖書購置中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話語權缺失,校方在購買圖書時不顧及學生年齡特點,圖書室里充斥著大量陳舊過時、無人問津的圖書。
2 校長圖書館意識淡薄
調查顯示,本應作為學生閱讀主渠道的學校圖書館基本陷于停滯狀態,這和學校領導的圖書館意識缺乏有直接關系。
在此前進行的一次農村小學生讀書調查中,有一項數據格外引人注目,學生課外書籍有49%來自家長購買,32%來自書店租借,向學校圖書室借閱的比例僅占9%。
調查顯示,本應作為學生閱讀主渠道的學校圖書館基本陷于停滯狀態,這和學校領導的圖書館意識缺乏有直接關系。一些農村學校校長眼光不夠長遠,視野不夠開闊,只注重抓業務教學,把圖書館作為輔助性設施,對圖書館建設未給予應有的重視,即使學生數量多,經費較充足,也不愿投入。校長圖書館意識的缺失,影響和制約了學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大多數農村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只是為了達標驗收而配備的,在人員安排、財力投入、硬件建設等方面不能給予充分保證。一些學校把圖書館看作是附件,圖書館的開放時間也極為有限,如此狀況,又怎能吸引孩子們的讀書興趣?
B小學是一所鄉鎮中心小學,該校校長是一位在當地教育界頗負盛名的老領導。校長認為:“讀書倒是挺重要,可咱們農村學校的條件哪能和人家城市比啊,就那幾本新書讓學生翻爛了還得再花錢添置。學生嘛,關鍵是把學習搞上去。”總體來說,這幾年中小學圖書館在發展,但是不少學校領導受觀念制約,對圖書室的重視不夠,單純為了應付上級的達標檢查,影響了學校圖書室的建設和使用。
3 圖書室呼喚專業人員
調查發現,農村學校圖書館管理人員基本是由其他老師兼任且人員不穩定,缺乏專業的圖書管理知識,從而影響了學校圖書室的有效利用。
農村學校圖書館管理人員基本是由其他老師兼任且人員不穩定,缺乏專業的圖書管理知識,從而影響了學校圖書室的有效利用。專業圖書管理人員的缺位,致使學校圖書館不能充分發揮效益,造成圖書資源的浪費。
C中學的圖書管理員王老師是位50多歲的老教師,因為身體原因脫離了教學一線。在走訪中,王老師表示學校領導非常關心老教師,把他安排在圖書室工作。像他這種老病號需要常年打針治療,有時身體不好請上幾周的假也不擔心影響學校工作,只要上級檢查時保證有人就行了。圖書館工作不是單純的服務性勞動,而是一種科學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圖書館工作的質量。多數農村中小學圖書管理人員文化水平低、業務能力差,缺乏圖書管理知識,導致圖書分類不正確,服務效率低,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這也是造成圖書資源浪費的又一個原因。
4 圖書室豈能只管不理
調查顯示,服務落后導致大多數農村中小學的圖書管理陷于低層次、內務管理不足、服務方式簡單。
一個好的圖書管理員就是一個播種者,能在孩子心中撒下熱愛讀書的種子。圖書管理員不只管理圖書,還應發自內心地關注教育熱點,關注教學活動,積極參與到教育實踐中,擴展圖書館的教育職能。然而現實狀況又如何呢?調查表明“兩基”工作驗收之后,部分農村學校便將“普九”期間購置的圖書束之高閣,學校領導認為建圖書館、閱覽室只為應付達標驗收和年度檢查考核,學生閱讀課外書會耽誤學習、影響考試成績。圖書管理員也覺得圖書館對學生開放,每天需要登記、取書、排架太麻煩,為圖省事干脆不開放。服務落后導致大多數農村中小學的圖書管理陷于低層次,內務管理不足,服務方式簡單。
D小學是一所鄉鎮新建學校,該校的圖書室寬敞明亮,書架排列有序,仿佛一切都無可挑剔。仔細觀察發現很多圖書居然一塵不染,甚至于有的圖書竟連原始包裝的塑封都未拆除,該校的圖書管理員劉老師苦笑著說:“學生很少主動來借書,我也沒辦法。”其實圖書管理員可以主動為讀者提供圖書信息、查詢檢索服務,對學生進行圖書館利用的基礎知識教育,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圖書館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篩選能力,培養他們終身利用圖書館的良好習慣。
5 誰為農村圖書室買單
調查表明,盡管《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明確要求學校圖書館每年要剔舊更新圖書,一般每年新增圖書比例應不少于藏書標準的1%,但限于經費等各種原因,真正執行的寥寥無幾。
在走訪時,所有農村學校校長在談到圖書館建設時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圖書經費的緊缺。大部分農村學校圖書是“普九”驗收時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購置分發的,之后由于經費緊張,許多學校沒有再添置過新的圖書。隨著各地逐步取消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原來面向學生收取的圖書經費也隨之取消,而縣級財政下撥的農村中小學校辦公經費并不包含專項圖書購置費用。調查表明,盡管《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明確要求學校圖書館每年要剔舊更新圖書,一般每年新增圖書比例應不少于藏書標準的1%,但限于經費等各種原因,真正執行的寥寥無幾。
在E中學的圖書室,我們翻遍了整個書架,發現最新的一本圖書是2005年10月出版的教輔用書,而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半個世紀以前。該校教務處的趙主任解釋說:“經費實在是太緊張,最近幾年的公用經費都投放到了微機室建設上,就把圖書室這塊給忽略了。”為此建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地方政府、學校共同籌措經費,設立圖書專項資金,確保學校圖書館每年購買新書。
6 探索合作辦館新路子
由不同的圖書館采購不同學科領域的新圖書,并通過館際互借等方式,使師生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書籍,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受社會、經濟等各項因素的制約,要在短時期內徹底改變農村學校圖書館的硬件設施、人員素質、經費撥款等現狀是不現實的。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實現圖書館效益的最大化,是我們應該積極思考的一個問題。在調查走訪中,很多基層學校的領導、老師在實踐中摸索出一些經驗,例如加強館際合作,豐富學校圖書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相鄰區域范圍內的學校可以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協調下,分工合作,重點建設,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和辦學特色,由不同的圖書館采購不同學科領域的新圖書,并通過館際互借等方式,使師生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書籍。
F小學是距縣城最遠的一所小學,全校只有50多名學生,很多孩子連縣城都沒去過。該校的校長帶我們來到圖書室,大的屋子擠滿了十幾個粗糙的書架,大都是老師們自己動手打制的。簡陋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圖書,大部分書都被翻得卷起了毛邊。隨手抽出幾本翻看,發現居然不少是近年出版的新書。看著我們愕然的神態,校長解釋說:“學校的確沒錢買新書,這些大都是學生自己從家里拿來的。孩子們雖喜歡看書但家里經濟都不富裕,于是就互相商量好,每人買一兩本拿到學校換著看,這樣既滿足了讀書的愿望還節省了開支。”
作者單位:
內蒙古包頭師范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