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帆
摘要:語文學科特殊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通過提高學生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幫助學生錘煉思想,提升學生的精神涵養,培育健康的人格。中職業教育中的語文教育教學能提高中職學生的全面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造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教學
閱讀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關鍵環節,對中職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語文教學的育人目標,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與生活化的關系
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閱讀與生活息息相關。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閱讀的實踐過程。
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通過閱讀能夠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養。在遵循生活化內涵及其特征的基礎上,剖析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將生活元素滲透到閱讀教學中,用生活經驗指導閱讀實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
1、語文閱讀生活化。實施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關鍵在于尋找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契合點,讓語文課堂向社會生活延伸,讓閱讀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將生活元素自然地融入到文本中,把閱讀教學和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讀懂文本的同時,也讀懂了人生、讀懂了生活。
生活化的閱讀教學就是把知識等新鮮事物,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其轉化為內在需要的過程。圍繞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教學活動引入到預先設計好的生活情境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
2、建立生活化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中職學校眾多關系中最基本的一種人際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并能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實踐是教師和學生雙主體協同互動的實踐,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精神的交流和對話,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一切有效教學不可缺少的基礎。所以,以正確的學生觀為指導,全面充分地了解學生,主動溝通師生關系,形成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是有效教師必須練就的基本行為。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努力做到“教得輕松,學得愉快”,讓課堂充滿情感的碰撞、情緒的體驗、生命的交流。從而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構建以生活資源為載體、生活情境為策略、生動開放的語文課堂。
二、利用網絡圖書館擴大閱讀資源
網絡圖書館是將館藏文獻向數字化轉變的一個載體,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被譽為“數字知識寶庫”和“校園第二課堂”。建立一個實體的圖書館耗資巨大,而利用網絡設備和計算機信息技術在校園內引入一套網絡圖書館,無論從財力還是人力上的投入要小很多,只是需要技術上的投資和管理。
現在的學校普遍都設有學生計算機操作教室,主要用于學生學習計算機操作知識。如果在此基礎上引進網絡圖書館資源,不需要硬件設施的投入,計算機操作教室的作用也不再單一。除此,學生的閱讀資源更為廣泛,閱讀興趣也會隨之提升;學校也會在文化教育方面更有競爭力。
三、體現中職語文課的特色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是結合學生的就業需求而設計的。活動的內容包括口語交際和其它一些主題活動,通過口語表達訓練,可以讓學生在模擬的社交場合中,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建立職業情感、提升職業素養。
1、培養中職學生的口語表達。為了提高每一次口語訓練的質量,必須要求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之前進行相關內容的閱讀,為自己的講話準備材料。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地嘗試練習。可以利用圖書館和網絡,選擇可利用的信息,讓學生做好筆記;利用每周一次的語文實踐活動課整理信息,列好發言提綱,進行課堂上發言,可以讓學生在每一次的口語訓練之前都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增加了學生之間的督促和交流,使得前期準備的效率大大地提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地利用了課余時間,讓學生閱讀了許多對自己學習和生活有益的書籍;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而非一味地娛樂;逐步地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學會在傾聽中互相學習和自我評價;為未來職業中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
2、突出閱讀教學的實用性和技能性。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確立教學目標時,要結合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現有學習困難以及學習心理特征,適當降低難度和要求,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未來的職業需求,讓學生意識到學會知識是為了培養自己的能力。
中職學生的學習任務不重,這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從教學課時里抽出幾節課來作為課外閱讀課,閱讀的文章可以是教師精選或是學生推薦,還可以從教材文本拓展到佳作名篇,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用圈點勾畫的方式記錄摘抄自認為優美的語句或段落,寫下感受,積累素材。
另外,在閱讀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布置問題,討論交流或是組織語文實踐活動,舉行詩歌朗誦、課本劇表演、講故事、演講等活動,實施鼓勵、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挖掘學生的智慧和能力。
四、結語
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的閱讀素養是一項長期而和艱難的教學活動,學生的閱讀質量在逐步地提高,一部分已經就業的學生也感受到了良好閱讀習慣對其職業素養提升的益處,教師和學生都在此過程中都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 李瑛,主編.語文教學論[M].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2] 王劍珍.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3] 原燕.中等職業學校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4] 張國榮.試論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