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君
提起北方城市的街頭早點,煎餅果子是絕對不能放過的。即使沒吃過,你總聽過這句“藥藥藥切克鬧,煎餅果子來一套”吧!
顧名思義,煎餅果子就是煎餅加果子的組合裝。但是,這只是非常寬泛的解讀,你知道這玩意兒到底是咋回事嗎?PS:煎餅果子應當寫做煎餅馃子,馃子是北方方言,即油條,本文遵從慣例也寫做果子。
原教旨主義派:天津煎餅果子
滿大街的煎餅果子和大餅夾一切,小攤上的老豆腐和熱騰騰的鍋巴菜,是天津的早晨。煎餅果子是天津人的日常,清早的小區門口和公交地鐵站旁,保準兒會有排隊的小攤兒。早幾十年,還有小販在天黑后挎著食盒,走街串巷叫賣,給晚睡的人來一套當做夜宵。
據說,煎餅果子和鍋巴菜都是百余年前從山東傳來的,被天津人改良成今天的樣子。不過,天津煎餅果子和山東煎餅還是大不一樣。
首先,說說煎餅,煎餅是小販攤的那張大薄餅,天津人用綠豆面,有的小販直接把磨拉出來,邊磨綠豆邊做。其次,果子泛指其中的內容物,但實際分為兩種:果子(油條)或馃箅(bì)兒(北京人叫薄脆)。馃箅兒是用薄面片油炸而成,矩形,果子和馃箅兒一定要當天炸的,焦黃香脆。最后,根據需要,小販可以做出幾種,素煎餅(只有餅皮,少見),煎餅果子(加果子或馃箅兒),再加雞蛋的實際要叫雞蛋煎餅果子。
天津煎餅果子的一般化流程:平底爐抹油,攤綠豆面糊,磕雞蛋撒蔥花,翻過來,放果子或馃箅兒,折起來,抹甜面醬、醬豆腐(腐乳)和辣子,對折裝袋提走。(注:蔥花煎一下會出香味;甜面醬一類的濕料不跟果子和馃箅兒接觸,可以保持香脆。)
一般來說,一套煎餅果子默認一個果子(馃箅兒)一個蛋,但并非鐵打不變。你還可以選擇倆果子單蛋、倆果子倆蛋等,視自己食量和心情而定,當然價錢也隨之變動。有的小區攤販還延續著最淳樸的定價規則,煎餅果子一套5塊,自帶雞蛋4塊(是的你沒看錯!可以自帶雞蛋!哏兒的人民真是實在得可愛)。
此外,一切加烤腸、生菜、榨菜、肉松、海帶絲的都是邪教,在天津人看來,食理難容。天津人吃煎餅果子,嘛也不(搭)配,頂多來一份豆漿。
傳統始祖派:山東煎餅
據史料,明萬歷年間,山東已經出現了用鏊(ào)子制作現代煎餅的情景。在很多老一輩山東人眼中,煎餅是等同于饅頭的日常主食。
山東煎餅有很多講究,首先原料多樣:小米、玉米、麥子、高粱、地瓜和蕎麥等,其中小米面混合黃豆面的是上品,玉米面的是中品,高粱面和地瓜面的是下品;其次,做法不同:有攤煎餅、刮煎餅、滾煎餅等;最后,口味也多樣:有甜煎餅(新磨的糊子)、酸煎餅(發酵的糊子)、糖酥煎餅(加白糖的小米糊子)等。不同的原料和做法,使得煎餅的長相、硬度、味道都不一樣。但是山東煎餅有一個共同的主旨,那就是山東煎餅像山東人一樣,非常豪爽大氣。
不管哪種做法,都離不開煎餅鏊子。直徑半米多的鏊子架在火上,把小米面糊攤勻稍待片刻,輕輕一揭,就是一大張煎餅,摞好,晾涼變軟后疊起來保存,市面上多見疊成長方形或扇形。煎餅本身含水量很少,便于保存和攜帶,是很好的干糧。不過,這種玉米、小米的煎餅剛出鍋烘干了水分很脆,受潮后就變得勁道,用撕扯來說都不為過,特別考驗牙齒。
至于山東煎餅的吃法,最出名的莫過于煎餅卷大蔥了。打開一張煎餅,放大蔥,抹醬,卷好了就開吃,煎餅卷大蔥就著渣豆腐吃,就著小咸菜吃。(渣豆腐是用豆腐渣和青菜葉燉熟而成,沂蒙地區常見。)
當然,不僅僅是大蔥,山東煎餅其實什么都能卷,蔬菜禽蛋、肉類海鮮、咸菜辣醬……想卷什么就卷什么,卷什么都能吃。
從這種煎餅衍生出一種菜煎餅,是山東滕州的著名小吃,和天津煎餅果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兩張煎餅中間夾上各種蔬菜,白菜、韭菜、胡蘿卜絲、土豆絲、粉條、豆腐、雞蛋、火腿腸等自選,在鏊子上再烙熟,疊好切兩半裝袋。香椿雞蛋餡、韭菜雞蛋粉條餡、鮭魚餡……這能把手抓餅之類的小吃甩十里地!
新時代改良派:北京煎餅果子
20世紀80年代,天津煎餅果子傳到了北京,備受北京人民的喜愛。不同于天津人的原教旨主義情結,北京人對煎餅果子做出了諸多改良,豐富了食材,提升了賣相。加烤腸、加生菜、加榨菜、加海帶絲、加雞柳……甚至可以加辣條。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敢加的。至于醬汁和調料,除了甜面醬、辣醬和醬豆腐,還會出現番茄醬、香菜和芝麻等。
在北京的煎餅主要分成兩大派,北京的天津煎餅和北京的山東煎餅。
北京的天津煎餅
北京的煎餅果子大多用的是白面,相較于天津煎餅果子的綠豆面,白面的口感更細膩,成本更低,吃起來會粘牙,回味有點發酸。純白面有筋性,純綠豆面的筋力不夠,攤出來的煎餅容易破,所以說綠豆面煎餅果子很考驗小販的技巧。北京的山東煎餅
除了在天津煎餅果子基礎上加一切的品種,北京還存在一種山東煎餅的變種,名曰山東大煎餅。除了制作工具遵循傳統外,也是一款顛覆傳統、什么都敢加的豪華版煎餅果子,口味選擇多,營養更豐富,吃一套直到中午都不會餓。
總之,不管是煎餅果子還是煎餅,都各自有一批忠實粉絲,但對于博愛的吃貨來說,只要好吃就好,管你是咋做的!而且這種普通美味的平民小吃如今甚至走出國門,征服了不少外國人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