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鎮間的恩怨情仇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6年北京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及就業意愿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向往城市的前三名依舊是北京、廣東、上海,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也仍舊是他們的首選。
事實上,不止大學畢業生,一場在何處生活的博弈早就開始。
9月,考入高中、大學的農民工子女隨遷入城,或者回到戶口所在地入學,有人入大城,有人回小鎮。新學年,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選擇。
成長就是不斷地向過去告別,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生長模式。大城小鎮,原本只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可去了大城市的人優越感附身,流落小鎮的則憋著—股勁兒,想要改寫自己的命運。
人們的夢不僅僅有關地域,還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和人生體驗。北上廣成為了中國青年人的統一追求,在大城市的學生占據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享受最好的平臺和機遇;在小城鎮中求學的孩子,大多是在某種戰役中的失敗者,帶著不甘的憤懣。
大城市里,學生們對抗著高強度的英語學習,省區排名;小城鎮的超級中學,孤注一擲,拼命刷題。可誰也沒有真正體會過別人的生活,只能憑借社交平臺上分享的照片和心情,各自吐憎或艷羨,默默點贊或心照不宣地評論。
“別處的生活”不過是“網絡上偷窺而來的生活”。
不論是校園還是社會,在大城市奮斗的青年都瞧不起小城鎮過著平淡小日子的同齡人,小城鎮里的青年唯—能夠還擊的,不過是想象中的大城市生活質量的欠缺。
的確,大城市的生活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通過辛苦奮斗而來,大多數的人認為在這種辛苦奮斗之后與小城鎮的人已經處于不同的文化階層。在從小鎮進入大城之后,一時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們,也很容易用力過猛,想要迅速地斬斷與過去的所有聯系,從心底里嫌棄小鎮。
可真實的生活百態,我們能夠選擇的何止大城與小鎮?
小城市有歲月靜好也有冢長里短,大城市有霓虹閃爍也少吧星光。貧窮的生活,日復一日的勞作,賺錢養家,清苦而簡單;富有的人冢,唾手可得的一流教育,難以計數的金錢運作,名字背后可以附上各種頭銜。
木心說:“我絕不反對把從前的生活從頭再過一遍,媽使不給我逢兇化吉的特權,我還是愿意接受這個機會,再過一遍同樣的生活,我也愿意了,也愿意追償那連同整船痛苦的半茶匙快樂。”
整船的痛苦是真的,那半茶匙的快樂也是真的,不是對世俗眼光的阿諛奉承,不是對種種借口的華麗包裝。大城小鎮,都有努力之后的收獲,真實的內心感受就是最好的生活選擇。
無論生活在哪里,世界那么大,總會有人真的過著你想要的生活,真的有人可以有你沒有的勇氣,做著你想做、卻認為還不可能做到的事。
經歷時間的有限性、跨越空間的有限性以及視野展開的有限性,每一個個體都成了井底之蛙,差別無非井大井小,討好誰鄙視誰又有什么必要?
關于成長最好的模式,從來不分地域,在自己的腳下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已是生活最好的開始。
(本刊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