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發揮得不太好,分數剛剛上一本,填報志愿的時候我很是揪心。萬幸的是,最終還是被武漢大學錄取了,盡管護理學這個專業并非我所愛,但對于當時的我依然是最好的鼓勵。
入學后不久,我了解到學院與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等校都有著交流合作的項目,護理專業的學生可以有機會去國外交流。我毫不猶豫地參加了學院的面試,并順利成為了國際班的一名學生。
大一第一學期期末,之前去凱斯西儲大學弗朗西斯·佩妮·波爾頓護理學院(簡稱FPB學院)交流的兩位學姐歸來,學院有意安排她們為大家交流見聞。這讓我更加憧憬自己在將來的某一天,也能獲得這樣的機會。
大二的第二個學期,某天突然接到學院的通知:我們年級已獲得申請去凱斯西儲大學交流學習的申請資格。我立刻按要求準備申請所需的材料,參加完學院組織的由外方教授主考的面試。當我在學院網站上查到自己獲得了去交流學習的機會時,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接下來的日子,我與將要同去交流的3名同學還需要完成申請國家公派留學資格的各種手續,同時準備辦理護照、參加體檢、注射疫苗等相關事宜。當我終于拿到了美國簽證,訂好了機票,內心卻沒有了最初的那般興奮,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擔心。
17個小時的飛行喝不上一杯熱牛奶
國內尚未開通直飛克利夫蘭的航班,因此紐約成了我們的中轉站。由于系統隨機分配座位,我與同學并沒坐在一起。坐在我左邊的女生Miss.Chen是紐約某大學的留學生,她到美國學習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即將大二。坐在我右邊的男生則剛參加完高考,將要去波士頓的一所大學開始他的留學生活。
到了晚上,我本想喝熱牛奶助眠,卻被空姐告知只有冰的,Miss.Chen為我解釋到美國人的習慣就是喝冰的。
經歷了17個小時的飛行,飛機平穩降落在紐約細瓦克機場。下飛機后大家先去入境處,工作人員會檢查護照,詢問入境理由等,然后留取指紋并照相,接著再去領托運的行李,過海關。過海關時需要把飛機降落前填好的海關申報表交給工作人員,我們幾個運氣不錯,沒有被抽到開箱檢查。
接下來就是轉機了,有工作人員檢查機票,對方問我:“Whereare you going to?”我猶豫了一下,答:“Cle、Cleveland.(克里、克利夫蘭)”對方看著我:“Yousure?(你確定嗎?)”我答:“Yeah,I am sure I just dont knaw how to pronounce it comectly.(是的,我確定,我只是不知道怎么發音才正確。)”他給了我一個微笑,讓我再說一遍。這次我聲音大了些,說:“Cleveland.”“Perfect!”我笑了,頓時覺得心里輕松多了。
等我們找到登機口的時候,旁邊剛好有公用電話,是投幣式的,4個25美分的硬幣可以打5分鐘。我想給家里打個電話報平安,于是去登機口對面的商店換硬幣。恰好遇到一對來美國旅游的母子,在阿姨的幫助下,我如愿換得了硬幣。阿姨還熱心告訴我們打國內的電話要在號碼前加撥01186,并等我把電話撥通后才向我們揮手示意離開,那時候感覺到同胞的溫暖。
由于天氣原因,航班晚點了兩個小時,所以到克利夫蘭的時候已經是當地時間13號凌晨了,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取完行李,本以為會有人在出口處舉著接機牌等待,然而并沒有,不禁失望至極,疲憊、沮喪、寒冷頓時一股腦襲來。
直到我們拖著行李在機場門外轉了一圈,終于遇到人問:“Are you from Wuhan?”確認身份后,司機Grag把我們送到了賓館。我們本以為到達克利夫蘭就能住進傳說中那有著兩室三衛帶廚房的溫暖公寓,結果被告知我們要在這個賓館住一段時間。好在賓館前臺看我們疲憊不已,一時半會兒弄不清楚情況,沒收費就先給了我們房卡,讓我們先去休息,起床后再直接找經理溝通。
有沒有松鼠給你打過招呼
第二天早上,學院負責交流項目的老師Samira和她的助手Wichiva來到賓館,和經理溝通好了住宿問題,就帶我們參觀學院及周邊環境。
克利夫蘭“森林之城”的美譽真是實至名歸,空氣超級清新,天空藍得不摻半點雜質,耀眼的陽光透過樹葉縫隙西落下來,路邊不時有一兩只尾巴蓬松的松鼠探出腦袋來打招呼。
Wichiya領我們去學校的國際學生事務中心及新生報道處辦理了手續:在國際學生事務中心,我們將護照及I-20 Form(申請簽證的必備材料,也是入境和在學校報道時證明身份的文件)交給老師查驗,并填寫了關于專業、住宿地址等基本情況的表格,而新生報道處的手續就顯得簡單許多,只需將自己的姓名告知接待處的學生志愿者,簽名后領到印有自己名字的胸牌就可以了。然后,我們還辦理了凱斯西儲大學的學生證,以便平時進入電腦室及周末進出學院。
之后的四天里,我們同這里的大一新生一起接受了凱斯西儲大學的禮儀培訓,內容涵蓋了方方面面,甚至細微到發電子郵件給老師時應該如何稱呼,女生遭遇惡意騷擾該如何自衛等。校方的貼心安排讓我慌亂跳動的心緒漸漸平靜下來,盡快適應這里的環境。
心上綻放出一朵花
迎新活動結束,我們迎來了在這里的第一門課——全球社區健康。雖然這門作為學院大四學生的課為期只一周,但由于是第一次上課,我還是挺緊張的。更讓^緊張的是,老師在第一節課就告訴我們:周五結課那天除了會有考試,還有以小組為單位做案例分析的匯報,并且要上交一篇有關human right問題的小論文。
于是那一周,除了每天上課時認真聽講,課后的時間幾乎都被自己爭分奪秒地花在了看課本復習、預習以及查資料,準備周五的Quiz、Group Presentation和小論文上,睡覺的時間屈指可數……有幾次開機后由于沒及時找到自己寫好的材料,心里猛地一塞以為自己忘記保存,難受得一頭撞死在墻上的心都有,直到耐著性子鼓搗半天終于找到的時候才猛舒一口氣。
某天晚上,正在賓館房間修改論文的我,突然聽到窗外響起的煙火聲,和小伙伴都恍然有一種仍置身國內的錯覺,鼻子一酸好想回家。然而當我拉開窗簾望向窗外升騰起的焰火,卻聽見一個聲音告訴自己:只有在這里學出一番樣子來,不枉費來之不易的機會,回家過年時才能看到最美的煙火。于是我轉身坐下,繼續改論文。
黑暗的一個星期終于過去,我終于順利地完成了當初視若猛虎的任務,心上好似有一朵花綻放。
美利堅人民個個都是活雷鋒
相比國內路遇旁人摔倒,生怕被訛而視若無睹的現象,老美們“管閑事”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天下午,我們在學院門前等待穿梭汽車接我們回賓館。那日溫度較低,風中夾著絲絲涼意??傻攘藘扇齻€小時,天色漸暗,仍未見車來,我們都有些焦急與不安。同伴們紛紛躲入學院內減少冷風侵擾,我擔心司機找不到我們,仍堅持坐在學院前面的長椅上等待。
我瑟縮著把書包抱在胸前,不禁有些想家,倘若現在是在國內就不必受這個苦。大概是當時的樣子有些失魂落魄,不久,一個美國男生在我面前停下來,問:“Areyou OK?Doyou need anyhelp?”我先是愣了一下,對來自陌生人的問候有些困惑,隨后感動地對他回以微笑,答道:
“I am fine.Thank you?!蹦猩步o我一個微笑,然后離開了。也不知道是因為想家太難受,還是因為心里太感動,那一刻,我突然顯了眼眶,兩滴眼淚灑落在書包上。
第二次遇到“管閑事”的老美仍與穿梭汽車有關。因為要去學校參加迎新活動,賓館安排了一輛車送我們去。因為司機不太清楚具體位置,開到那條街上后,司機停下車來,示意我們留在車上等候,自己拿著地圖下車找人問路。這時,一個美國中年男子從車旁經過,透過車窗發現我們幾個亞洲面孔坐在車上,卻不見司機蹤影,擔心我們遭到綁架,透過窗確定我們平安無事后才離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