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琦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 觀光農業
摘 要:本論文根據筆者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分析情況,總結出近年信陽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總體情況、發展特色以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筆者從資本靈活引入、精品項目建設、市場拓展開發、人才隊伍建設、特色品牌打造、綜合競爭力提升等方面提出進一步優化信陽市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市場的可行性發展對策。
城鎮化是伴隨工業發展,非農產業在城鎮集聚,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是資源高度集約化配置的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內容。目前,信陽市深入推進“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建設,以提高城鎮化質量為重點,加快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統籌推進中心城市、縣城、中心鎮協調發展,創新體制機制,努力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在此背景之下,實現信陽市觀光農業、鄉村旅游與新型城鎮化的有效對接意義重大。
一、信陽市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現狀
信陽市近年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迅速。各縣區美麗鄉村建設初具規模,生態農業觀光項目日益繁多。同時,信陽積極整合豫南鄉村民俗文化、鄉村自然環境和城市生態綠道設施,完善鄉村旅游線路和游憩功能布局,推薦了42個村為全國“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旅游扶貧重點村,信陽市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迎來發展新機遇、新高潮。
信陽市各縣區采取多種舉措,打造精品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關注度美譽度在省內外獲得提升,品牌效應進一步凸顯。2015年,羅山縣靈山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被河南省旅游局評為“河南省鄉村旅游示范村”,被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評為“河南省美麗宜居鄉村試點村”。平橋區完成中國鄉村旅游“百千萬品牌”推介工作,推薦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及中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新縣榮獲“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稱號,田鋪鄉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旅游景觀名鎮,浉河區浉河港鎮白龍潭村文新三園入選“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戶”等。
二、信陽市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存在問題探究
“十二五”期間,信陽市旅游產業取得了進步,發展勢頭良好,旅游經濟規模持續擴大,市場知名度不斷提高,但是發展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旅游建設資金缺口大
由于信陽市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市級財政資金較少,沒有用于旅游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因此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對外形象宣傳缺乏保障。近年來,有投資意向的業主較多,但項目真正落地生根、資金注入的還很少。民營企業家投資旅游領域不多,社會閑散資本利用偏低。部分縣區雖然擁有數量大、種類多、品位高且極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資源,但由于受觀念、資金等因素的制約,旅游業發展仍然沒有擺脫粗放型經營方式,旅游產業整體水平相對偏低,占縣市GDP的總量小,與自身突出的資源優勢極不相稱,難以適應當今旅游業發展的需求。
(二)旅游要素配套不完善
信陽市旅游要素配套不完善表現在:交通通達性不夠,遠沒有達到旅游交通的“舒適、快速、順暢”的要求;娛樂項目不豐富且規模檔次都不高,缺乏綜合性大型娛樂項目設施;住宿檔次和服務水平不高,目前全市沒有一家五星級旅游飯店,難以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全市也未建立方便游客的旅游咨詢中心,“集散”功能還很弱,旅游商業區、旅游休閑特色街區等還有待完善。
(三)旅游商品開發程度較低
信陽的旅游商品開發不足,除了信陽毛尖、信陽紅茶、南灣魚、板栗、銀杏、息縣香稻丸等淺層次的商品外,專門進行旅游商品深加工的企業匱乏,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鏈沒有形成,難以適應旅游者多層次的需求。部分縣區開發了觀光游、農家游、紅色游、生態游、溫泉游和漂流等旅游產品,大部分依然停留在依靠觀光型旅游產品的階段,休閑度假和鄉村文化開發規模尚小。缺乏系列化配套服務,特色旅游大項目不夠鮮明,旅游深層次開發不夠,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等產品很少,難以適應旅游者多層次的需求。
(四)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待加強
旅游景區缺乏專業的中高級管理人才,沒有建立起與旅游產業結構相匹配、緊貼行業需要的專業管理體系。缺少專業的高素質旅游服務人員,一線直接面對游客的服務人員,由于缺少常規性和專業性的培訓,在禮儀禮貌、服務技巧、服務標準上素質有待提高。同時,缺乏對高層次旅游人才的引進政策,待遇不高,人才留不住。一些景區招聘的員工,由于企業文化的缺失,造成員工沒有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人員流失頻繁。
(五)旅游宣傳推介力度不夠,產業融合不足
部分旅游企業在政府牽頭推介以后,對外營銷能力欠缺,營銷意識跟不上景區建設步伐。主要表現在宣傳品單調,品種不多,內容單薄,形式陳舊;其次是渠道不多,未能做到各方參與,共同協作,形成動作大、聲勢大的對外宣傳活動。
三、優化信陽市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思考
“十三五”時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時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信陽市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要破解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對策。
(一)政府投入與民間資本注入并舉
設立發展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旅游宣傳推廣、旅游規劃編制、旅游人才培訓、旅游公共服務、旅游發展獎勵和旅游重點項目引導性投入。圍繞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策劃申報相關項目,加大投入力度。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采取以資源換資金、以經營權換資金等多種形式,引導金融資本進入旅游業,豐富信陽旅游產品。在農村金融領域,著力支持解決農民與企業發展觀光農業的小額貸款問題,破除他們資金渠道單一、融資貸款難等困境。另外,要引導實力雄厚的旅游企業參與休閑觀光項目的開發和運營,借力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強大的資金支持,讓信陽市的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獲得全新發展和質的提升。
(二)以精品項目建設引領促進發展
發揮政府部門在旅游精品項目中的引導作用,謀劃大型旅游項目,加快建設一批旅游龍頭項目。指導、服務好在建重點旅游項目,加強調度,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為項目做好服務,調動各縣市區推動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同時,推動鄉村旅游升級。
(三)加大推介力度持續拓展市場
在信息化時代,將信息化引入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有著非凡的意義。合理設計出本地的宣傳策略,有計劃地推廣市內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加大主要客源市場拓展投入,舉辦各種宣傳推介活動,組織旅游企業赴周邊地市和沿海城市地區開展旅游推介活動。要想法設法走出去展示信陽旅游地形象,加大各旅游企業綜合圖文資料投放力度,建立長期的旅游企業相互推廣平臺,為當地分散的有特色的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類型進行精細的包裝展示。
(四)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
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與優秀企業一樣需要專業的管理經營人才,高質量的經營管理有利于促進重點旅游項目的拓展提升,也決定著旅游開發項目建設的成敗,引進人才、技術及管理經驗是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大優秀旅游人才引進、交流、培養力度,通過招聘或者技術交流的方式,吸引一批觀光農業方面的優秀人才服務信陽發展,讓各縣區的觀光農業在硬件、軟件上都有全面改觀,實現人才資源在區域內的優化配置。定期開展旅游從業人員培訓活動,有針對性開展全市旅游從業人員行業培訓。
(五)打造觀光農業鄉村特色品牌
與傳統的旅游業不同,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擁有其他旅游活動無法替代的特性,其特殊的鄉村生活理念、農業與鄉村文化、生存方式是其主要獨特魅力。信陽各縣區緊密結合區域內農業與鄉村特色,避免雷同,因地制宜地打造能彰顯地域特色的品牌景觀。加強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規劃指導,重點引導扶持一批有代表性的鄉村旅游示范村,抓好旅游星級酒店、景區、農家樂的接待服務管理工作,加強培訓和日常標準化管理建設工作。
(作者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