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娜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為青年成才指點迷津,為青年成才教育指方向。青年成才教育路徑需要遵循一定的邏輯理路:首先需明確開展青年成才教育的客觀依據,其次要把握青年成才教育路徑的應有之義,最后要推進青年成才教育路徑的優化,只有遵循于此,才能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高品質的人才。
關鍵詞:青年;成才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4-0170-02
青年興則國家興,縱觀歷史的發展,很多先賢對青年成才做過很多定義。比如:愛迪生曾經提到:“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1],愛因斯坦也將成功理解為:“成功=X+Y+Z”[1]的公式。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世情的發展使得青年成才早已不再適用這些簡單的公式。那么,如何讓青年成才?如何把青年培養成合要求的接班人呢?這些問題的提出,使得開展青年成才教育、優化成才教育路徑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開展青年成才教育的客觀依據
青年成才教育的探索不僅是教育與時俱進的結果,而且是教育因素內外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青年成才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觀依據,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范式。
第一,社會發展之所求。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代社會,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逐漸演化為人才之間的競爭。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教育是人才培養的支撐,教育的發展不僅是青年素質提高的要求,更是文化發展、科技進步、經濟昌盛的不竭動力。青年是國家人才儲備的后續力量,關注青年的成才教育已成為社會發展之所求。就社會發展的形勢看:一方面我國已擁有一批高層次的專業人才,但高素質、高水平的黨政隊伍人才缺乏,專業人才隊伍、企業管理人才隊伍、技能人才隊伍難以滿足社會需要。另一方面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存,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日趨多樣化,加重了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青年的思想,致使部分青年在文化多元化的形勢下迷失方向,這勢必也會加大青年成才教育的難度。由此可預知,要培養更多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加強青年成才教育已成為社會發展之所求。
第二,學校教育之必然。學校是開展青年成才教育的主要陣地與直接場所,學校教育作為最直接、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它是按照既定的教育目標,專門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青年成才。毫無疑問,青年成才教育是學校教育之必然。因為把青年培養成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各所學校在制定教育培養目標時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所以學校必然成為青年成才教育最宏觀的路徑。然而,教育者往往把成才教育單一地理解為學習成績的高低,忽視了成才教育是對身體要素、品德要素、智能要素、情商要素等各種要素的影響,忽視了學校的輿論環境、文化氛圍、人文素養、管理制度等都會影響青年成才教育的效果,再加上傳統的教育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青年成才教育效果欠佳。在此種情形下,開展青年的成才教育以及如何進行青年成才教育將成為學校教育之必然。
第三,家庭教育之所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孕育人才的秘密基地。青年成才教育除了要借助學校這一主要的教育主體,還需要借助家庭這一教育主體來完善教育。教育需要情感的陪護、生活的感動,青年三觀的形成、做人處事的態度,無不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但是由于家庭環境的不同、父母學歷程度的差異以及價值取向的不同,家庭教育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也是良莠不齊。大多數父母并沒有充分理解青年成才教育的內涵,總把富貴、成績作為衡量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致使家庭教育陷入功利化,這種錯誤的思想必定會使得青年成才教育誤入歧途。在此種情形下,很多人正在迫切地尋求一種符合時代需求的教育方式為家庭教育指明方向。因此,青年成才教育成為家庭教育之所需是大勢所趨。
二、青年成才教育路徑的應有之義
路徑的承載內容以及路徑的選擇反映了時代的訴求。在一個文明程度較高的時代,青年成才與否已成為個人綜合素質的比拼。那么,青年成才教育路徑應該承載哪些內容呢?主要從身體要素、品德要素、智能要素等方面來考量。
第一,重視體育,摒棄惡習。健康的身體是成功的基礎與保證。重視體育、摒棄惡習對青年的成長成才尤為重要。毛澤東同志曾多次告誡青年要“野蠻其體魄”[2],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即要積極參加運動,重視體育,摒棄惡習,強健體魄。青年正處于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才能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因此要重視體育,樹立多運動的意識。但是伴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青年常需要因工作或者學習而熬夜,熬夜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破壞。習近平總書記告誡青年摒棄熬夜惡習,有干勁是好,但熬夜會損壞身體,不是長久之計。只有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為成功奠基。體育鍛煉能促進個體的生長發育,長期參加體育鍛煉對提升個人身體素質大有裨益。青年成才教育要求青年要有強健的體魄,要合理安排時間參加體育鍛煉,要提升興趣,摒棄危害健康的各種惡習。
第二,發展智育,培養人才。發展智育是培養人才的必經之路。發展智育,不僅是生產和科技發展的需求,也是提高個體生活質量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需求。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智者對于人之必不可少,不僅是為了勞動,而且是為了精神生活的充實。”[3]那么應該如何發展智育呢?要堅定信念,勇攀高峰。堅定的信念會使人產生源源不斷的前進驅動力。可以說,信念是我們的精神支柱。青年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只是通往成才之路的一小步。一些人總想著不勞而獲,理想目標是有的,但是總做不到知行合一,不想早起,懶得加班,還想取得好成績、獲得好薪資。針對這部分青年消極懈怠的態度,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青年時代,選擇吃苦就是選擇收獲”[4]。青年時期經受的挫折與考驗都會成為成長路上的墊腳石。青年要想成才,就必須做好吃苦的準備,必須要做到勤奮、刻苦、求真、求實。勤奮刻苦地學習知識,求真求知,多動腦,勤思考,才能真正領略知識的真諦,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
第三,提升道德修養,立足道德實踐。提升道德修養,簡言之就是對青年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懷的建構,在青年心靈深處對德育產生心理認同,以期青年最終成為對他人有益、對社會有益的青年才俊。青年時期是塑造個人品德的關鍵時期,青年的道德修養不僅關系到青年能否成才,還關系到國家整體文明的優劣。司馬光曾經說過:“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①由此可知,有才無德之人算不上人才,德才兼備才是國家和社會需要的人才。在這個緊張激烈的現實社會中,家庭、學校常常會將教育重點偏向智育的一方,導致人在面對誘惑時陷入困擾。那么青年又該如何做?青年要加強道德修養,立足道德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爛熟于心,要以榜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要練就勇于接受批評的良好心態。要立足道德實踐,在實際生活中多做好事。此外,高校可以將德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將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公德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觀教育等德育內容通過課內講授、課外輔導的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學中,通過實踐的方法提升青年的道德修養。
三、青年成才教育路徑的優化
青年成才教育需要綜合考慮青年的生活現狀、心理特點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才能“對癥下藥”,才能優化教育效果。為了給青年成才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習近平總書記曾要求各級領導部門:“為廣大青年成長成才、創新創造、建功立業做好服務保障工作”[5]。因此,為提升青年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氛圍,青年成才教育路徑的優化需要巧用教育方法,拓展路徑,并優化路徑。
第一,推進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三種路徑的融合。家庭教育是青年成才教育的重要基礎,學校教育是青年成才教育的主導,社會教育是青年成才教育的拓展方式。只有將三者相互融合、優勢互補,才能提升教育效果。為了增進青年成才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內容不應千篇一律,應當緊隨社會變化改變教育方式,尋求激發青年潛力的教育形式和個性化教育途徑,給予青年智商和情商兩方面教育。學校與家庭要加強合作與溝通,勇于挑起教書育人的重擔,擺脫重教書輕育人的傳統教育傾向。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發展素質教育,教會學生學習與做人的方法,培養更多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還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這一資源,社會教育作為一種隱形的教育形式,要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發揮各方面的優勢力量,突破社會教育的瓶頸。注重三種渠道和路徑結合,使得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形成青年成才教育的有機整體,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培育現代化的新型人才。
第二,發展青年成才教育的活動路徑。活動路徑開辟了青年成才教育的新渠道。青年成才教育活動路徑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知識競賽活動、參觀考察活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紀念日教育等活動,使受教育者在參與活動中形成某種目標品質,激發隱于其身的潛力,通過活動路徑達到教育目的。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活動內容的日益豐富,涉及范圍日益廣泛,更多的青年在參與活動中獲益匪淺,在社會中找到了自己的“新航標”。但是,青年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激烈的社會競爭、與日俱增的利益訴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都對青年的心理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也對青年成才教育造成了極大的阻礙。這一現象急需更多的人關注。因此,教育者應借助活動路徑,組織安排蘊含教育意義的活動,努力找到推進社會實踐活動發展的突破口,提升青年興趣,使其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形成某種品質,達到教育目的。
第三,構筑青年成才教育的網絡陣地路徑。自1994年我國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互聯網的開放性打破了地域界線,為我們提供了新的交流平臺。現如今互聯網已成為青年獲取學習資源的重要手段。應大力地利用網絡路徑對青年進行成才教育。為了使學生及時查找、了解相關的信息,高校應充分利用網絡與各大高校加強網站建設方面的交流與協作,通過微博、微信平臺構建網絡共建、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的青年成才教育網絡體系。然而在利用網絡途徑的同時,絕不能忽視網絡的消極效應,需要實時加強對網絡環境的控制。切實加強高校校園網BBS網絡環境的管理,增強青年網絡文明建設,堅決抵制網絡濫用行為和低俗之風,建設資源豐富、信息健康的“綠色網絡”。此外,要努力提高教育者的網絡科技素質,形成良好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有效的傳送能力,積極地搶占網絡“地盤”,用好網絡陣地,使網絡成為青年成才教育的“新天地”。
第四,優化青年成才教育的自我認知路徑。自我認知路徑是青年在內心認知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反思與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路徑。為何要優化自我認知路徑呢?從哲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青年成才的關鍵在于主體本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縱使家庭、學校和社會都在為青年成才提供絕佳的外部環境,但是未必所有的人都能成才。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即是個人的努力。因此,優化青年自我認知路徑是極其關鍵的。許多青年由于受到了成才教育的影響,也表現出為之奮斗并努力踐行的態度,但真正做到“知、情、行”統一的為數不多。網絡時代帶來的快餐信息使得青年喪失了對問題理性思考的動力,再加上青年學生對成才教育的片面理解,也使得教育的時效性難以發揮。在此種情形下,青年要想成才就必須提高對自我的認識,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要培養主動思考和探索精神;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做到學為所用;要學會自我管理,要學會自立自強。重視優化青年的自我認知路徑,才能真正達到青年成才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岳鳳成.基于科技史的創新思維方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1(3).
[2]侯婧.毛澤東體育觀對當代體育觀的映射研究[J]. 搏擊:武術科學,2011(12).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4]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2).
[5]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30(2).
[6]繆建東.家庭教育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