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以來,我國出現了大面積的霧霾天氣,霧霾影響人民身心健康。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霧霾問題。首先要認識霧霾從哪里來?又到那里去了?
霧霾的來源大家都很清楚。比如: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筑揚塵和地表土揚塵,垃圾焚燒,家庭燒煤取暖和烹飪油煙等。治理方法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堵住排放源,就是堵源頭,減少排放。減少工業排放,減少民間排放,車輛限號通行,減少施工作業,采取濕法施工(通過灑水控制揚塵)這些方法的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控制排放空間有限,我們不能回到原始社會不搞任何生產。當堵源頭用到極限時,我們還有方法嗎?
當然有方法。這就是我重點想談一下“吸”收霧霾發方法。霧霾是微小的顆粒,看上去很多,其實壓縮成固體沒有多少。霧霾顆粒產生是因為污染源,這個大家都清楚了,那么霧霾顆粒的消失是自動不見了嗎?當然不是。有人說靠風,靠冷空氣,但大家想過沒有。風和冷空氣是用別的地方的好空氣吹走本地的霧霾空氣,根本沒有讓霧霾消失。如果沒風,沒有冷空氣怎么辦,如果吹來的本身就是霧霾怎么辦?
那么,霧霾又是怎么被吸走的吶?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霧霾是被自然生態環境吸收了。治理自然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自然的方法。我們知道,調節自然靠的是海洋、湖泊、森林、濕地、雨水。正是“海洋、湖泊、森林、濕地、雨水”凈化了空氣。海洋無法掌控所以,只能在“湖泊、森林、濕地、雨水”上做文章。
一、長遠治理霧霾的措施
1、增加湖泊面積。我國湖泊在逐年減少,近30年來,長江流域消失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96個,近50年來我國消失的面積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多大243個。所以,要采取措施,遏制減少趨勢,通過,攔河,蓄水。使其,恢復增長。這是長遠的治理發方法。
2、增加森林覆蓋率。目前,我國森林總面積已恢復到2.08億公頃,森林蓄積總量15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21.63%。眾所周知,森林每生長1立方米,就能吸收1.83噸二氧化碳,放出1.62噸氧氣。可以這樣說,造林就是固碳,綠化等同于減排。在城市及其周邊大力營造人工林,可直接凈化空氣、防止風沙揚塵,而且通過減緩熱島效應,可降低城市氣溫,間接減少空調污染物的排放。林業在修復生態、改善氣候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要大力植樹造林。增加森林面積。這也是長遠之計。
3、增加天然濕地面積。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經濟的發展,還有就是攔河造壩對洪災的有效治理,致使我國濕地在減少,功能在退化。科學規劃和保護濕地也是長遠之計。
二、快速治理霧霾的措施
上面的方法有效但,只是長久之計,要想快速遏制住霧霾還要依靠人民,用人力快速解決問題。可采取以下措施
1、農村人造濕地。我國北方冬季雖然植被和草地會干枯落葉,失去了對霧霾的吸收作用。但,北方還有一望無際的麥田。麥苗具有很強的吸附霧霾能力,但吸附到一定程度,就要通過下雨或人工沖刷讓塵埃入地。潔凈后的麥苗又可吸收霧霾。在雨水充沛季節我們大量建造蓄水池,將水蓄積起來。到冬季霧霾頻發時期,利用這些水,采用噴灌技術,讓麥田保持濕潤清潔。這樣,立竿見影地形成了巨大濕草地。使北方濕地面積突然增加幾十倍。吸附霧霾的能力顯著增強。
2、城市人造濕地。我國過快的城市化,使農田,林地減少。雨水落到城市,經下水管道過快地排走。降低了空氣濕度,減少了地區降雨量和水循環次數。城鎮化制造了干旱化。城鎮化后我們有方法多留住些水,濕潤我們的環境嗎?
解決辦法還是有的。城市可以通過工程把雨水蓄積起來,建設大型雨水庫。然后,每天用這些水(也可以調劑些其他水)噴灑路面和植被。這樣,就制造出了“人工濕地”。霧霾顆粒落到干燥的地面和從干燥地面揚起的速度是一樣的,如果有風的話揚起的比落下的還要多。但,如果落到濕潤的地面上,那就起不來了。這是第一步臨時吸收。第二部是通過沖刷將地面上的已經落下的霧霾,沖刷到下水道里。霧霾就會被徹底吸收。西安市前幾年這方面工作有市容園林局負責,抓的特別好。嚴寒天氣、可噴灑草坪和植被。更換吸水力強的地磚,儲存水分。
3、人造濕地就是人工增雨
農村每日噴灌農田。城市每日噴灑地面和植被(嚴寒季節為了防滑多噴灑植被),空氣濕度就會不斷增加,雨水(降雪雪)也會大大增加。水沒有浪費,只是增加了本地停留時間和循環。人工制造濕地,空氣濕度就容易飽和,只要遇見霧霾就很容易降雨雪。降雨雪就徹底解決霧霾天氣。大自然神奇的自調功能就被激活。
水,是萬物之靈。通過政府部門采取積極措施,增加我國水循環來改善我國空氣質量。我覺得是一個有效途徑。人民廣泛參與是快速解決霧霾問題的有效方法。
西安市地震局:宋江濤 86788760 15398008090
2017年0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