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珍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建設的不斷進步,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其在職能定位、單位管理內部結構和制度方面逐漸的發生了一些變化,因為事業單位自身的性質,其在內部缺乏有效的競爭機制,就資源的利用方面其也存在嚴重的隨意性。事業單位年終績效工資改革是事業單位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關系到事業單位內部的工資合理性、公平競爭以及人們工作的積極性。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制定是本著在內部實現和諧統一,不斷縮小其內部之間的差距,從而實現人們之間的公平競爭。
關鍵詞: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包容性增長
事業單位即在財政方面由政府支撐的,根據政府下達的相關的命令進行公共的產品供應的一種服務。這主要是受到了政府的公共性質的服務指示,進行非盈利性質的服務。因此,事業單位可以說是一項非盈利性的社會機構。就我國目前的事業單位現狀來看,其主要是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事業單位提供的服務是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技能性的。
二、其服務性質是明顯的公益性質的。
三、提供服務其所需的各項資產是具備公共性質的。
四、其所提供的服務是公共性質的。
五、其服務的內容具有行業的基礎性質。
一、我國事業單位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
社會事業單位興起于計劃經濟體制下,其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據了顯著的地位。并且其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以及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根據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要,在不斷的完善和發展中,在市場經濟的體制的發展和完善下不斷的調整自身的結構,但是就目前而言,其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職能的定位不清楚
就目前而言,很多的事業單位其在內部仍然會有人分不清事業和企業單位之間的區別,比如一些事業單位由于肩負著政府的行政職能及執法的權利,使其在政事的職責方面出現混亂的狀況,管理權限的范圍界定模糊不清,仍存在著一種“政府化”的狀況;還有的事業單位將其在經濟、技術、行政方面的優勢聚集,自身忽略了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的認識,導致其慢慢開始向著盈利性質轉變,甚至還有的事業單位在發展的過程中,向著壟斷行業發展,影響了經濟市場的秩序和穩定。
(二)事業單位內部的結構設置不合理
目前事業單位其不合理的現象很多,其中,內部的機制設置不合理也是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即很多的事業單位內部其設置的崗位都是重復的,這些重復的職位不但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還最終形成了一種政府在養著事業單位的現象,讓很多人對事業單位有了不同的認識。事業單位其涵蓋的范圍很廣,包括教育、文化、公益、衛生、科技等在內的不同領域。很多相同的事業單位或者是不同的比較相似的事業單位其在崗位的設置中就會存在很嚴重 的職位重復現象,折舊導致其在一些部門的職能上劃分不清,事業單位不按照規定,自己私自設置職位穩定現象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和政府資金的損失。
二、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評估問題以及包容性改革
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我們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其實就是職工通過應聘上崗之后,依照其本身工作崗位的技術含金量、勞動量的多少以及責任的大小來確定其崗位的優劣等級,通過事業單位所創造的社會經濟效益和勞動力價格水平來確定其最終的工資總額度,然后根據員工的實際勞動成果對其支付勞動報酬。 就針對其上述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改革,有以下方式。
(一)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包容性改革
目前在我國事業單位在員工績效工資的改革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由于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工資改革的目標與包容性增長的目標相違背,績效工資改革的方法不是非常的完善,特別是在反行政獨權壟斷方面是望而卻步的,在進行改革時,不管是對內進行改革,還是對外進行改革,都會存在一些不公正以及不合理的問題,因此可以說,目前事業單位在對績效工資進行改革時必須采取員工工資的包容性改革,為了能夠確保長久的發展,在事業單位的內部需要持續不斷的堅持包容性增長,有效的促進包容性的改革方式,建立健全包容性的管理體系,采取與包容性相關的配套方式進行改革。
。
(二)績效工資的包容性改革要達到員工相互間的包容性發展
所謂的包容性改革就是通過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對經濟增長進行分享,包容性改革最主要的表現就是縮小員工之間的薪資水平。事業單位工資分配制度需要將崗位工資放在首要的位置,同時還需要建立重實際、重貢獻、重優秀人才以及向關鍵崗位進行傾斜,使得分配激勵機制變得比較靈活,最終有效的調動了事業單位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因此可以說,包容性增長必須通過員工自己不斷的努力,確保了公平、公正,使收入比較低的員工得到了一些實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收入人員的工資水平,使高收入與低收入人員之間的工資水平差異得到了有效的縮短,消除了資金分配的兩極分化的狀況。
結束語
通過對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包容性改革問題的分析和探討,可以看出,包容性增長對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能夠促進事業單位員工的積極性,鼓勵其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保證了事業單位健康、穩定發展,有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進社會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社會主義的前進的速度。
參考文獻:
[1] 馬偉;;從寧煤集團薪酬制度改革看企業薪酬激勵機制[A];第七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06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于金慧;趙桂香;張玉萍;路曉靜;;大膽改革 不斷創新 開拓情報工作新局面[A];信息時代科技情報研究、科技期刊編輯學術論文集[C];2004年
[3]陶為群;趙鈺;;事業單位優化績效工資分配的一個模型與應用實例[A];江蘇省現場統計研究會第11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郭祥林;陳雙雙;;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改革的實踐與思考[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