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鋒
【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生態文明大背景下的綠色節能建筑概念與特征進行了闡述,詳細介紹了綠色建筑的具體設計方法,分析了綠色建筑在節約工程成本、促進低碳生活和改善使命生活條件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綠色建筑;建筑工程;設計;節能環保
一、綠色建筑的意義
綠色建筑設計是指在設計施工階段以符合自然生態系統客觀規律為前提的能節約大量能源費用,給使用者更好的居住或者工作體驗的一種建筑設計方式。綠色建筑具備安全、健康、宜居功能并對生態系統擾動最小的可持續、可再生及可循環等特點,且綠色建筑可以與周圍環境融合,提升城市形象。綠色建筑的研究和發展將會是我國建筑業的前進方向,其研究與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1.綠色建筑的設計與施工方案節約工程成本
綠色建筑的規劃與設計施工的過程中都以節約能源為中心理念,在保證施工高質量完成的前提下,綠色建筑的理念更能有效的減少混凝土、水、油、電等自然能源的使用,這一特點對于降低建筑成本,減少浪費有重要作用。
2.綠色建筑碳排放量低,符合國家要求
全球氣候逐漸變暖與碳排放量息息相關,因此國家對于建筑領域提出了“低碳”的基本要求。綠色建筑中將低碳設計放在關鍵的位置,綠色建筑大多采用碳排放量較低的綠色建材,充分利用建筑所在環境的陽光等自然資源的,從而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的。另外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綠色建筑所使用的施工工藝,施工機械都滿足國家規定的低碳標準。綠色建筑對于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減少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具有重要意義。
3.綠色建筑提成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生活質量
綠色建筑所使用的將建筑與四周環境協調融合的設計與施工技術對于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綠色建筑不論建筑外觀還是建筑內部結構方面都做了較大程度優化,使建筑更貼近市民生活,使建筑周圍環境得到改良,使城市具有一個綠色的形象并且滿足建筑節能減排的需求,綠色建筑還可以減小施工噪音,減少碳排放,極大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使市民的生活與工作更加舒適。
二、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
1.綠色建筑設計應符合中國國情
目前我國正處在城鎮化和工業化高速發展的階段,現有建筑面積將近400億平方米,而且有關專家預計今后30年內還要建設300億平方米的新建筑。我國消費的增長速度飛快,但是資源再生率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而且建筑行業消耗自然資源巨大,在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過程中更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資源,因此我國發展節約資源的綠色建筑刻不容緩。
2.中國建筑應以低能耗為中心
綠色建筑的核心內容是在建筑活動的完整的生命周期內,在減少自然能源的消耗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前提下建設綠色和諧健康環保的居住環境,為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作出努力:一方面在經濟許可的條件下以示范城市和示范項目為代表,推行采用新技術,新設備,綠色材料,綠色工藝,在減少資源使用的同時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迅速在中低端建筑市場迅速推行合理使用資源為中心策略的低成本路線,即現階段中國應推行以低能耗為核心的綠色建筑。
3.強調適當技術和整體設計
適當技術就是指盡量采用符合當地環境、產業、設備、材料的技術,也就是因地制宜使建筑積極融入當地的環境條件中,保持當地的自然風貌,集成當地的文化和傳統。例如國內某大學的科研小組在陜北的黃土高原上進行了一次適當技術建筑的嘗試,他們將當地的窯洞住宅進行了設計,利用最簡單的玻璃溫室,浮力通風,太陽能熱水和天窗采光等現代建筑技術使得窯洞居住環境大為改觀,而且使采暖能源節約了60%以上。而所謂整體設計,就是要考慮全球環境和資源的整體,在建筑中盡量使用節約資源的各種技術和建筑材料。如何在建筑設計當中應用高技術和優質的材料是現在應該研究的問題,現在歐美國家已經開始將綠色設計方法和智能建筑技術結合使用。智能建筑指通過將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最優化組合,從而為用戶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環境。這與綠色設計的理念是一致的。
三、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
1.綠色建筑整體環境的設計
所謂整體環境設計,不是對于單一建筑而言的,而是對于建筑所在的一定區域范圍內,從城市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和城市的總體布局規劃進行一個整體的考慮,分析綠色建筑的可行性和經濟性,對于場地的基本條件進行整體設計。整體環境設計的方法有:以綠色建筑為理論基礎,在城市的建設開發當中與當地的自然社會人文環境相結合,在進行建設的同時對于已有條件進行保護和適當的開發不但要改變當地不合理的區域劃分和空間布局、資源配置還要讓城市的歷史文化,自然風貌得以傳承和延續。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飛速發展人們已經深深感受到環境對于人們身心健康的影響,綠化不只是可以美化環境還能讓人們有更好的生活氛圍,更高的生活質量。另外,加強綠化對于高溫天氣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綠色植物覆蓋地面會造成大量水分蒸發,使環境變得涼爽舒適。高大的綠色植物可以形成大量的樹蔭,降低路面的溫度,凈化空氣,提高空氣中氧含量。因此在進行住宅區的設計時一定要注意環境綠化的設計,營造出綠色的環境,應該將居住區綠化量量化于設計規范當中。
住宅區周圍的綠化應該注意減少使用草坪鋪地盡可能多種高大的喬木植物,這樣可以提高綠化的面積,而且住宅區內鋪地的地磚也應將水泥磚替換成有方格的地磚,這樣可以起到滲透性鋪地的效果,在方格中還可以種植綠色植物。
綠化過程中可以使用墻面、屋頂、陽臺綠化相結合的“立體綠化”將土地空間化,墻面綠化主要是在向陽墻面種植綠色藤狀植物,減少陽光直射墻面的面積,降低墻體外表面的溫度,保證室內溫度的相對穩定。綠化過程中從周圍環境的整體考慮通過借景、添景等手法使居住區內外環境協調。例如:城市河道周圍的住宅區可以就近利用河水的資源建立水邊經典。;臨近公園或其他景點資源的住宅區,應考慮設計經典通廊使得內外經典得以交匯;毗鄰歷史遺跡的住宅區應以保護和尊重歷史遺跡為前提,在住宅區的設計中添加歷史元素,使得歷史經典與現代建筑相融合,使住宅區具有歷史特色。
2.單體建筑的設計方法
(一)建筑的外形
建筑的外形影響建筑的熱耗,直面的建筑熱耗小于曲面建筑,建筑的布局形式對于建筑熱耗影響也很大,在相同體積時分散的布局模式就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熱耗大,在具體設計建筑時可以通過建筑外墻面積、建筑層高,減少建筑體形曲直變化,盡量采用規則平面形式的方式來達到減少熱耗,提高室內居住環境熱穩定性的目的。
(二)建筑外墻設計
外墻材料應該使用隔熱綠色材料來代替粘土磚,節省土地資源,如上海某房地產公司研制出了一種以秸稈為原料的新型綠色建筑材料——稻草板并在上海青浦縣投入使用,與傳統的粘土磚比較,稻草板色彩更加豐富,重量更輕,體積更小,保溫性隔熱性都顯著提高,而且其來源更加環保,解決了秸稈焚燒的問題,易降解,不會給自然環境帶來污染。
(三)建筑節能設計
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要減少對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盡可能利用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開發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借機鞥能源,建筑材料也應該盡量使用可降解無污染無輻射的綠色材料。
3.建筑智能設計
目前,建筑設計已經開始向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大量電子通訊技術在建筑中被應用,出現了可以根據溫度、 濕度、 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室內環境的“智能殼體” ,智能化的發展有利于綠色建筑以“高標準低能耗、 高效能、 低污染”為目標持續發展。
四、結語
世界各國的建筑行業已經將目光一直轉向了綠色建筑的發展,綠色建筑同樣也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綠色建筑的發展離不開全民的參與,我們應發揮我們的智慧,經驗和努力為我國綠色建筑事業做出貢獻,讓我國建筑行業早日走上節約資源、環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韓金洋等.綠色建筑及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J].科技向導,2012(02)
[2]朱慧明.綠色低碳建筑的意義及其發展現狀[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08)
[3]郭文.淺談綠色建筑設計[J].中國西部科技,2013(04)
[4]霍建邦.淺談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與方向[J].山西建筑,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