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郡
摘要:利用水稻收割后,促使稻樁莖節上存活的休眠芽萌發成再生蘗,進而抽穗成熟獲得稻谷,稱之為再生稻。
關鍵詞:再生稻;改革;高產種植技術
發展再生稻,是水稻耕作制度的一項改革,具有省工、省種、省肥、省藥、省水、高產、高效、優質等特點。在慈利坵坪區種一季中稻,溫光資源有余,種雙季又顯溫光資源不足的稻區,充分利用光、溫、水、土等自然資源,種一季中稻,收頭季后,再畜一季再生稻,特別是田園化程度較高的坪區,更有利于現代農業發揮產業化、機械化、大戶農業、水稻專業合作社之優勢,增產、增收、增效,確保國家糧食之安全。
再生稻生產,在我縣早已有過試驗,進入八十年代后期,每年都有部分農戶種植,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曾創造了頭季加再生畝產達600-700公斤,再生稻200-300公斤的高產典型,也有失敗的教訓。關鍵是把推技術,因地制宜,科學培管,巧奪高產。
一、再生稻的基本條件和主要特點
再生稻的基本成功或創造較高的產量,取決于頭季稻收割后至寒露風來臨之前,時間段的長短。此段時間愈長,成功率愈高,創造再生稻高產也就愈有條件。
根據再生萌芽的特性,越上部的節萌芽越易成穗,越上部芽的穗粒越少,一般不及母穗的三分之一,葉片短窄,營養欠缺;而往下蘗穗逐節位下延,穗粒數增多,葉片面積增大,出蘗速度依次推遲,不能安全成穗。我們所能爭取利用的倒二節,爭取倒三節一部分。出葉與長穗同時進行,時間緊迫,從第一片葉伸出至抽穗,一般為15天左右。從群體而言,達到基本齊穗不少于25天。從母稻的收割到寒露風來臨必須保證不少于30天的有效期。我縣規律性寒露風出現多在9月10-15日前后,秈型晚稻的安全齊穗期定在9月12日以前。從而頭季稻的收割期最遲應保證在8月10-15日,在此時段內,越早越有利于再生稻的生長發育。
據本單位2013年的試驗研究:金優207頭季于8月1日收割,再生稻畝產260公斤;金優98,8月10日收割,再生稻畝產154.9公斤;金優桂99,8月21日收割,再生稻畝產只有90公斤。頭季稻每遲收一天,后季再生稻畝減產10公斤左右。頭季稻收割愈遲,再生稻愈有風險,乃至失敗(附表1)。
再生稻的高產取決于有效穗數的多少及結實率的高低;再生稻出蘗與穗分化同步,發育期很短,穗粒數僅為頭季母穗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谷殼變薄,千粒重降低;高產須做到增蘗增穗,力爭每個頭季穗莖上形成再生穗1.5-2個,使畝有效穗達到頭季有效穗的1.5倍以上,這是奪取再生稻高產的基礎。結實率的高低除培管之外,取決于抽穗期的天氣好壞,應搶在寒露風之前齊穗為好。再生稻的灌漿成熟處于氣溫比較適宜、晝夜溫差較大時期,有利于干物質積累,因此,米質優于頭季,出米率高于頭季。
二、奪取再生稻高產的關鍵技術
1 選準品種(組合),務求全年高產。原則上注意兩點:一是要求生育期適宜,保證頭季稻在8月10日前成熟收割;二是要有較強的再生力。既要使頭季稻高產,又要給再生稻留有充足的溫光資源。以中熟或中稍偏遲的中稻品種(組合)為宜,從三月底至清明播種至成熟全生育期130天左右的品種為宜(附表2)。
在品種(組合)的選擇上還要注意小氣候的差異及海拔高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日平均氣溫將下降1-1.5℃,不能保證頭季在8月10日成熟收割中稻的區域,發展再生稻宜持慎重的態度,必先經過試驗,把握可靠的規律后才能發展。
2 種好頭季,為再生稻打牢基礎。發展再生稻,目的是奪取糧食高產,高產的基礎又在頭季。頭季稻與一般普通中稻的不同之點是,必須立足頭季稻的早熟,生育期只能往前趕,絕不能往后拉。搶在3月底至4月初播種,培育高標準機插硬盤薄膜秧,或大棚機插秧,谷雨之前插入大田。科學管理水肥,促進早生快發,保證在8月10日前成熟收獲。
3 適時適量施好“兩肥”。一是“催芽肥”,當頭季稻黃熟50%左右,收割前7-8天,畝施尿素7.5公斤,氯化鉀 5公斤,其作用是促進莖稈的倒二節、三節的休眠腋芽萌動,這是促發再生苗的關鍵措施;二是“壯苗肥”,在收獲頭季后及時追施,每畝尿素5-7公斤,這是促蘗快發的必要措施。若遇低溫陰雨,光照不足,還要增施腐熟的人畜肥等熱性肥料,以保證再生苗有足夠的養分萌發和成苗成穗。
4 切實做好頭季稻的病蟲防治,重點抓好紋枯病、稻飛虱的防治,保證頭季青稈黃熟,生長活力強,蘗苗早生快發、多發,增加再生稻有效穗。
5 適時收割頭季,當成熟度達9成時即可收獲。用收割機收割快捷、省時、省力。要特別注意對禾蔸的保護,稻樁高度40厘米左右,平而整齊。收后及時清理田間渣草,扶正歪斜受傷禾蔸,搞好稻田四周的三光,清除田間雜草,消滅殘留的病蟲害,保持田間4-5厘米水層,及時追施“催芽肥”。
三、注意的有關事項
1 再生稻生產,事前必須有周密的計劃和必要的物質條件。灌溉方便的水源,頭季稻即使曬田,也不要開大坼,以干濕交替的濕潤狀態,確保根系活力強盛,莖粗稈壯,葉青籽黃的高產狀態。
2 頭季稻的收割,正是高溫時期,而高溫不利于保根促蘗,甚至有傷芽,傷苗危險。此期應以冷水調溫調濕,促小環境氣候改善。增強禾蔸割傷后的生理適應期,割后3-4天內,每天午后35℃的高溫情況下,采用流水串灌2-3個小時,以后干濕交替為主。此后在抽穗揚花階段,若遇低于22℃的寒露風天氣,應灌深水護苗。
3 在即將破口始穗時期,低劑量噴施“920”,是促使抽穗快而整齊,提高成穗率、結實率,促再生稻平衡增產的成功經驗。一般在始穗期、盛穗期兩次噴施,每次用“920”粉劑1克,先溶解在50克酒精或高度白酒中,兌水30公斤,采用細霧噴頭,全田均勻噴施即可。當進入抽穗盛期,視其未破口抽穗的穗數多少,以及高矮的整齊度,若即將破口穗的比例較大,全田又欠整齊,應該再噴施一次“920”,用量、水量與第一次相同。宜在晴天無露水,無大風的條件下施藥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