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揚先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王 民
懷念延河好女兒
——黎揚先生
文/王 民

黎揚
2016年7月,北京理工大學的師生們得到一個異常悲痛的消息:學校杰出校友、延安自然科學院大學部學生、原船舶工業部辦公廳副主任、延安自然科學院陳康白院長的遺孀黎揚先生于2016年5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7歲。根據黎揚先生生前的囑托:去世后不舉行任何告別活動,不通知單位、母校及各方親友,不驚動大家,不給大家添麻煩。一位伴隨著中國革命成長的知識女性、一位具有74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一位為黨辛勤工作了多年的高級領導干部,就這樣默默地離開了我們。當學校方面聽到這一噩耗時,黎先生已經離開兩個多月。
黎揚先生1919年生于廣州的一個殷實家庭,她自小在女子私塾讀書,1929年考上了廣州第五十小學。她自幼努力學習,初小時曾三次獲得銀質獎杯。1935年初中畢業,后考入廣州市立第二高中,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理科類女高中生。
1935年的北平,爆發了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廣州的學生也不甘落后,各個學校都響應北平學生的號召參加愛國運動。在此期間,黎揚曾跳出圍墻加入到游行隊伍中,拿著同學們糊好的小紙旗在游行隊伍中大聲呼喊:“還我東北!”“保衛華北!”“要求政府出兵抗日!”她在游行隊伍中慷慨激昂,盡情抒發著自己的愛國熱情和對國民政府的痛恨。
1937年,黎揚開始接觸到當時的一些進步期刊,其中有以魯迅先生的名著《吶喊》命名的進步期刊;還有一本書讓黎揚受益匪淺,那就是艾思奇著的《大眾哲學》。這些進步書刊讓黎揚更多地懂得了社會,學會了思考。
1938年黎揚高中畢業后報考了中山大學。沒想到在考場卻出現意外,在考試還沒有結束時日本飛機空襲廣州,考試被迫中斷,黎揚的大學夢就此中斷了。不久中山大學搬往大后方,她和幾位朋友隨著中大的學生到了桂林。
1939年秋,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招生,黎揚報考了該校并被錄取,從此開始了在重慶的學習生涯。在校學習期間,她參加讀書會并成為會員。當時讀書會主要宣傳進步思想,在這里黎揚秘密學習了《論持久戰》、《共產主義ABC》、《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籍,開始懂得一些馬列主義基本理論,使黎揚的目光開始觸及世界,也使她的人生觀從愛家愛國延伸到愛世界。
1940年初夏,黎揚經人介紹認識了在重慶的新華通訊社工作人員。當時的新華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重慶的公開組織。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黎揚和同學們意外見到了八路軍總參謀長葉劍英。葉參謀長和他們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給他們講了很多革命的道理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在這里,黎揚還見到了鄧穎超,經過深談,鄧穎超鼓勵黎揚和同學們要學好藥學、物理學,時刻準備為將來的抗戰作出貢獻。
同年“重慶大轟炸”以后,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同意黎揚等人的請求,安排他們去延安。在等待去延安期間,黎揚和同學路過學校的實驗室時,看到實驗室中還有一些沒被炸壞的試驗設備,想起《新華日報》上曾登載過延安自然科學院征求科學儀器、書籍的啟事,于是趕快回宿舍拿來自己的大皮箱,挑選一些能用的儀器設備,又找了一些比較完好的書籍裝滿整整一皮箱,搬到八路軍重慶辦事處,準備帶到延安。
1940年10月,黎揚等人終于踏上延安的土地,看到延安的寶塔,開始了在延安的學習、工作生涯。他們先被安排到女子大學的招待所住下,校長王明親自接待他們。在這里,黎揚親耳聆聽了毛澤東的講話,受到極大鼓舞。在中組部的安排下,黎揚到自然科學院地礦系學習。在“大生產”運動中,為了加強抗日根據地的建設,邊區需要大量的科學技術人才。所以黎揚決定服從組織安排在延安繼續學習,完成自己科學救國的夙愿。
黎揚從1941年至1942年在自然科學院學習期間,正值老革命家徐特立擔任院長,黎揚得到多方面的培養和鍛煉。她一邊學習,一邊積極參加各項科研生產活動,在灰生鐵的研制過程中作出了積極貢獻。黎揚回憶起當時的學習生活時說:“我們上課、住宿都是在窯洞里頭,一些小的活動也都在窯洞里。那時我們還經常在窯洞外上課,頭頂晴天,沒有凳子就坐在黃土地上,就這樣聽老師講課,一個上午下來,腰酸腿痛,特別難受。但是那時的同學們從不叫苦,老師也照樣站一上午講課,口渴了,腿酸了都不怕,都這么堅持著學習。”黎揚曾親耳聆聽徐特立老院長的教誨。徐老那堅貞不渝的信念,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給黎揚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1941年黎揚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申請,并積極參加入黨積極分子的各種活動。1942年,自然科學院黨總支吸收黎揚為中共預備黨員,從此這位昔日的富家小姐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主義戰士。
1943年在“搶救失足者”的運動中,黎揚無端受到牽連,曾被關押,但卻沒有找到任何問題。“搶救運動”結束以后,黎揚回到自然科學院繼續學習,此時徐老已離開自然科學院,因地礦系撤銷,黎揚改學化工系。
1944年,黎揚與自然科學院院長陳康白結為連理,組成了一個新的革命家庭。10月,陳康白院長隨王震旅長南下開展敵后斗爭,1944年底,組織上安排黎揚到中央宣傳部工作,任中宣部副部長徐特立的秘書。
在徐老直接領導下工作的那段日子里,徐老的革命精神和工作熱情深深影響著黎揚。黎揚在思想上得到教誨,在生活上受到關心。徐老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是深受人們愛戴的革命老人。徐老作為中央委員兼中央宣傳部的副部長,工作任務十分繁重,起早貪黑,全然不顧自己已是近70歲的老人。有的時候徐老太疲倦了,經常讀著文件就打起瞌睡來。這時候,黎揚就會把他叫醒,請他到臥室稍事休息,但徐老經常是被叫醒后反而不去睡,繼續工作。
那時黎揚的女兒還不滿周歲,為了不耽誤工作,黎揚只好把孩子帶到辦公室,女兒經常哭鬧要她抱。徐老見狀,把孩子抱到他自己的辦公室,一邊辦公一邊幫黎揚照顧孩子。這讓黎揚感動不已,成為她一生難以忘懷的記憶。
1945年抗戰勝利以后,中央派陳康白到東北人民政府軍工部工作。黎揚隨陳康白一同到了東北,在軍工部鶴崗辦事處做政宣工作。1948年到哈爾濱任東北工業部研究室研究員、實驗工廠研究室主任。1949年至1951年在沈陽任東北工業部機械局第八廠廠長、蘇聯專家主持的高速切削訓練班主任。1951年至1954年,黎揚為了工作需要在哈爾濱外語學院學俄文。1954年,黎揚隨陳康白到了北京,在二機部外國專家工作室任主任。之后,又到一機部、三機部、六機部繼續做外事工作。曾任三機部對外司代司長、援外辦公室主任、六機部援外辦公室主任、辦公廳副主任、造機局副局長等職。黎揚先生1982年離休,醫療等方面享受副部級待遇。

黎揚與北京理工大學的師生在一起
在建國以后幾十年工作經歷中,黎揚大部分時間從事軍事工業相關管理工作。幾十年來,她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對工作極其負責,自始至終保有充沛的革命熱情,是一名黨性強、敢于擔當的優秀業務干部,為中國的國防工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從她身上體現出延安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
離開工作崗位的黎揚先生時刻關心母校的發展,積極參加延安自然科學院校友會的各項活動。北京理工大學是自然科學院的繼承者,更是服務國家、為國家培養國防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為緬懷徐特立同志對我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偉大貢獻,激勵青年一代立志攀登科學高峰,為我國培養杰出的科學技術人才,1985年,在學校設立了徐特立獎學金。黎揚也參加了當時首期的捐贈,當談及為什么要為徐特立獎學金捐款時,黎揚說:“我曾經接受徐老的教育,現在是我回報的時候了,我希望這些獎學金可以用來培養下一代的優秀的學生。”多年來,黎揚一直關注母校徐特立獎學金基金會的情況,并將自己日常節省下來的費用捐獻給基金會,以感謝當年老師對自己的栽培和教育。從2005年開始,她每年向北京理工大學徐特立獎學金基金會捐贈10000元。
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2013年發生的事情。以往每到暑假黎揚全家都會去威海避暑,別看黎揚雖然已經是90多歲的高齡,但身體依然非常硬朗,每年都會下海游泳,一些常在海邊戲水的當地人都記得這位老當益壯的游泳健將。2013年8月23日,在一次游泳過后,黎揚不幸得了中風。黎揚被送到當地醫院搶救時,醫生馬上就下了病危通知,斷定她是腦梗塞。幸運的是,當地醫生對老人進行了緊急救治,才沒延誤病情。經過幾個月的悉心照料,黎揚逐漸恢復了意識,又能坐起身來了。當她徹底清醒時,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能忘記2014年為母校繼續捐款。
2014年5月,黎揚的身體剛剛好轉就聯系學校,準備辦理捐款手續。2014年5月21日早上,黎揚很早就醒來了,一想到今天要為母校捐款,黎揚5點左右就睡不著了。她起床再次清點了現金,裝入一個信封,并在封皮上寫下了娟秀的字跡:“徐老基金(10000元)”。這一天,黎揚和北理工來接收捐款的工作人員和學生們暢談了一個上午,她向學生們回憶了很多自己在延安時期的往事,并鼓勵學生們刻苦學習、奮發成才。
2015年以后,黎揚的身體每況愈下,非常虛弱,有時意識都模糊了。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她也沒有忘記向母校捐款。2015年4月,黎揚通知學校辦理捐款手續,并一再叮囑不要麻煩學校,不要來人,不要舉行什么儀式。就這樣,2015年4月22日,黎揚靜悄悄地辦理了捐款手續。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那一次竟是黎揚先生的最后一次捐款。截止到去世前,黎揚的個人捐款已達12.4萬元。
黎揚先生的去世,讓我們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校友,失去了一位國防戰線上的優秀兒女,同時也讓我們失去北京理工大學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者。我們將學習黎揚先生愛黨、愛國家,矢志不渝報效祖國的革命精神。繼承和發揚革命光榮傳統,傳承延安精神,為21世紀祖國國防的強大,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