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日前,上海海事大學與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海洋極端鋼鐵材料制備與蝕損控制”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這是中國首個海洋極端鋼鐵材料聯合實驗室。
聯合實驗室依托上海海事大學海洋材料分析測試中心及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建立,擁有極地低溫環境模擬試驗系統、原油艙原位腐蝕模擬試驗系統及從事金屬材料制備及分析、材料微觀成分及形貌檢測、材料電化學性能檢測、海洋生物污損測試分析等一批先進儀器設備,總價值5 000余萬元;具有集材料制備、性能測試、機理分析、數值模擬、工程應用與技術等一體化開發的研究平臺。
該聯合實驗室將根據國家在極地低溫和南海高溫熱海域等極端海洋環境下船舶及海工用鋼材料的重大需求,結合國際前沿發展趨勢,主要在適用于極端海洋環境的新型海工材料研發、特殊海洋環境下材料破壞機理、海洋材料新型表面防護技術等方面展開合作研究。
據介紹,該聯合實驗室研究方向包括:極寒海洋船舶及工程裝備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深海極端環境高強耐蝕鋼的研發與應用、南海高濕耐蝕材料的研發及應用、海洋極端環境抗劣化涂層研發系統及深海石油關鍵裝備國產化及防護技術等。
電磁彈射器是最新一代航母專用的飛機彈射器,目前,公開宣布研制成功的只有美國海軍。
不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教授、“中國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國的全電推進系統處于世界領先位置,整整領先美國一代,美國要想趕上中國,需要十幾年。

有媒體報道,3月15日馬偉明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全電推進系統時說:“美國目前是中壓交流,還處于第一代水平,差我們一代。(他們目前)才開始做預研中壓直流,要趕上我們是十幾年以后的事情。(一項技術)領先不領先,先進不先進不是自己說的,需要世界同行評價,標準是客觀存在的。”
電磁彈射器是美國、中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的海軍正在研發的最新一代航空母艦專用飛機彈射器。與磁懸浮列車的原理相同,電磁彈射器使用一臺直線電動機作為動力來源,這是其與傳統的蒸汽彈射器最大的不同。電磁彈射與蒸汽彈射相比較,電磁彈射器的優勢在于其具有更安全可靠、環境適應性強、壽命長、全壽命周期費用低、兼容性好等特點。
近日,我國高可靠低成本進入空間技術發展戰略研究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牽頭,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發中心作為依托單位。
據悉,該項目將在多位院士的支持下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將結合我國航天強國發展戰略,圍繞新時期的國家空間任務發展需求,通過開展高可靠低成本進入空間技術途徑、可行性和未來發展分析,提出我國未來低成本進入空間發展戰略咨詢意見和建議。項目重點考慮圍繞商業服務過程中的低成本設計理念;關注技術變革及原始創新,集聚高端創新資源,牽引新技術發展。
該項目將為我國高可靠低成本航天運輸系統重大科技工程提供支撐,為我國進入空間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保障。
2017年初,航天科技一院12所智慧產業項目部車載大數據系統的“大道車輛監控平臺”與“大道車載終端”通過國家符合性測試,在此基礎上,采用該系統的兩家新能源汽車公司順利進入了工信部發布的第一批新能源車推廣目錄。
據介紹,該系統由車輛智能感知終端、車輛云數據中心、車輛大數據分析平臺、監控與運營中心、消費者服務系統5部分組成,能為汽車廠家研發部門提供數據積累,為售后服務部門提供故障及安全預警等相關數據服務,“從而為提升汽車廠商產品與服務的水平提供保障。”
車載終端可以獲取每部車輛電池、發動機等各個部分的狀態數據和故障信息,并通過無線網絡實時傳送至后臺數據中心;通過北斗與GPS衛星可獲取車輛的定位信息與行駛速度;自主研發的安全云平臺為終端數據安全保駕護航。
大道車輛監控平臺匯聚了每一輛聯網電動汽車的實時狀態、電池管理、故障診斷分析、全生命周期信息等10余種數據,車企用戶只需要輕點鼠標,所有信息一覽無余。就冷藏車而言,甚至連其濕度、溫度信息都可以隨時掌握。
構建安全可靠行業大數據,針對大數據的安全問題,智慧產業項目部依托航天大道安全云,汽車數據從終端到網絡再到云平臺,數據信息安全有全方位的可靠保障。“可以滿足企業信息基礎設施高安全、高保密、高性能建設的需求。”同時,運用智慧產業項目部的傳統技術優勢,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積累、建模與分析,可有力推進電動汽車行業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
2017年3月3日7時53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利用開拓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新技術試驗衛星“天鯤一號”,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據悉,“天鯤一號”于2014年3月開始研制,主要用于遙感、通信和高功能密度通用衛星平臺技術驗證試驗。“天鯤一號”衛星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思想,以高度集成的星載綜合電子系統為核心,形成通用化的小衛星平臺,承載可見光、紅外、微波等多種遙感和通信有效載荷,可實現空間碎片觀測、多源遙感信息的快速獲取以及在軌處理分發和應用,提升我國在快速發射、多功能集成應用方面的支持能力以及應急救災等空間信息獲取的快速響應能力。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開拓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研制的一型先進通用固體運載火箭。火箭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250公斤/700公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350公斤。開拓運載火箭作為航天科工在商業航天領域規劃的五大運載系統之一,具有運載效能高、機動發射能力強、任務響應速度快、發射保障要求低、環境適應性強、載荷拓展性好等特點,可滿足多種類、多用途、多任務衛星發射需求。
據外媒報道, 日本湯潛公司(GS YUASA)宣傳部2月21日稱,其子會社日本湯潛技術公司(GYT)向海上自衛隊提供“蒼龍”級潛艇適用的鋰電池,今年3月開始量產,預計2018年8月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
GYT公司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發適用于潛艇的鋰電池,21世紀初曾參與了與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當時)與三菱重工的“潛艇用新型主蓄電池研究”項目,并在豐富的潛用鉛蓄電池制造經驗與成果基礎上,完成了潛艇鋰電池的研發。
2015年日本自衛隊決定用鋰電池替代“蒼龍”級潛艇上搭載的鉛蓄電池,其后GYT公司與日本防衛省簽訂合同,約定為一艘“蒼龍”級潛艇提供鋰電池,2016年10月該公司在日本草津市建設專用工廠并調整了相關生產結構,截至目前具體的供應數量以及合同額尚不清楚。
2017年3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布了形式審查合格的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205項,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97項以及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460項。據介紹,形式審查不合格通用項目45項(其中自然科學獎4項,技術發明獎14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7項)不予受理。
自受理項目公示之日起40日內,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公示項目的創新性、先進性、實用性及推薦材料真實性和項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持有異議的,應當以書面方式向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提出。
表1為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環境工程與材料有關的受理項目。
近日,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研制的新型機場抗噪聲耳塞一項關鍵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人在84分貝背景噪聲下連續工作不能超過8小時,在104分貝背景噪聲下連續工作不能超過15分鐘,否則會對聽力造成損傷。我軍戰機在慢車、滑行、低空盤旋時,噪聲大都超過100分貝,加力試車時噪聲更大。機務人員長期處于高噪聲環境,既損害健康,也給機務保障帶來安全隱患。
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噪聲課題組實地檢測外場噪聲數據,深入考察民航機場抗噪聲設備,經過歷時3年的創新攻關,最終突破有源消聲關鍵技術,研制出第一批機場抗噪聲耳塞,并于2015年7月配發部隊試用,收集意見建議9200多條。改進后的新型機場抗噪聲耳塞采用鋰電池供電,能在100分貝噪聲背景下連續工作16小時,具有語音增強功能,使用者可以在5米范圍內、120分貝噪音背景下進行語音交流。國家聲學計量機構鑒定結果表明,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研制的機場抗噪聲耳塞采取前饋和反饋復合技術,性能優異,為國內首創,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表1 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環境工程與材料有關的受理項目
近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建成國內首套高溫寬帶材料電磁參數校準系統,其測量準確度高、測量頻率寬,能夠滿足高溫環境的測試需求,形成高溫寬帶電磁參數校準能力。
據介紹,目前美、德等發達國家已建立完善的材料電磁參數校準系統。而我國材料檢測還處于中低端水平,檢測設備雖然已經基本滿足國內需求,但在高端應用領域,國產檢測設備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材料電磁參數測量雖然參數比較單一,但是會隨著溫度、頻率等外界條件發生變化,因此雖然目前國內測試方法較多,卻沒有形成全面的測量能力,不同實驗結果缺乏可比性,無法知道數據是否準確。而采用材料電磁參數校準技術,可以為材料的研發和定型提供依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該技術可應用于電子、航天、高校基礎條件建設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