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illiam Smits 趙玲玲
(利拉伐)
奶牛擠奶流程關鍵點
文/William Smits 趙玲玲
(利拉伐)
從奶牛產奶的原理、擠奶流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正確擠奶流程,擠奶流程中的重要關注點,擠奶流程關鍵監控點等幾方面進行闡述,以保證擠奶設備工作正常,擠奶操作人員按流程操作,實現牧場效益的提升。
擠奶;預刺激;下奶速度;乳頭損傷;在杯時間;脫杯流量
為了保證奶牛健康和較長的使用年限,人員的擠奶操作和擠奶設備的性能都非常重要。人員操作不到位,能夠導致奶牛下奶不暢,損傷乳頭。擠奶設備工作異常同樣能損傷乳頭。不合格的消毒殺菌產品,在奶牛乳頭上使用,也有可能導致奶牛乳頭干燥皸裂,損傷不易恢復,因疼痛而不愿意被擠奶,從而加劇乳頭損傷等。因此,在擠奶過程中要從多方面考慮奶牛是否能夠被舒適地擠奶,并把牛奶盡可能多的擠出來,實現較高的產奶量,使牧場盈利。
乳用品種的牛,一般乳房組織比較發達,特別是在性成熟后。乳房內產生牛奶的組織稱為腺泡,腺泡周邊布滿血管,血液流經腺泡,部分小分子蛋白和脂肪等成分進入腺泡內形成牛奶,腺泡內存滿牛奶后,因為壓力的作用,一小部分牛奶會順著各級導管流入乳房中央乳池內。
自然條件下,小牛的吮吸動作促使奶牛分泌催產素,催產素作用于乳房腺泡,使牛奶從乳房組織深部流出,匯集到中央乳池內,小牛通過吮吸乳頭獲得足夠的牛奶。所以同理,如果沒有催產素的作用,機器擠奶也只能擠出中央乳池中的牛奶。而乳房中央乳池中的牛奶僅占奶牛產奶量的10%~20%,甚至更少。而因為大部分牛奶存儲在腺泡中,因此催產素的作用就變得尤為重要。
催產素的產生是需要給予奶牛乳頭一定的刺激,比如小牛的吮吸,擠頭幾把奶,奶襯的摩擦等,都能夠使奶牛以為是產奶的信號,從而分泌催產素。催產素隨著血液循環到達乳房,再作用于腺泡,才能使奶牛充分下奶。而催產素的半衰期很短,即只能作用6~8 min,且前3 min的作用最為強烈,所以要保證這3 min是在擠奶狀態,才能擠出較多的牛奶,把對乳頭的損傷降到最低。
任何應激,例如疼痛、噪聲、驚嚇、離群和異物等都會使奶牛產生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會大大抑制催產素的作用,使奶牛下奶不暢。一旦套上杯組之后,奶流量小,真空高,就會有損傷乳頭的風險。
2.1 擠奶流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擠奶流程都是先做乳房準備工作,即擠掉頭幾把奶并藥浴殺菌或先藥浴殺菌再擠掉頭幾把奶,等待藥浴液充分發揮殺菌作用,并使污物從乳頭皮膚上徹底游離出來,擦干凈乳頭,等待奶牛下奶然后上杯,以及巡杯、脫杯和后藥浴。只有少部分國家和地區,奶牛進入擠奶臺后,直接套上杯組擠奶,不做乳房準備工作。擠奶流程中有3 個主要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為了保證好的牛奶質量,必須擦干凈乳頭。從干凈的乳頭擠出的牛奶,不僅細菌數較低,大腸桿菌數低,而且乳房炎的發病率也會較低。
二是有效地刺激奶牛乳頭使其下奶。物理性的接觸奶牛乳頭,可以觸發奶牛分泌催產素,為了使腺泡內的牛奶被擠出來,催產素是必需的,而機器是無法把儲存在腺泡內的大量牛奶抽吸出來的。
三是要關注傳染性乳房炎傳播的風險,關注后藥浴和奶廳環境。因為細菌是肉眼看不到的,而且無處不在的,非常容易在牛與牛之間傳播,或者從奶廳大環境傳播給牛。
2.2 正確的擠奶流程
應用正確的擠奶流程,可以很快結束擠奶,對奶牛乳頭皮膚和乳頭末端的損傷也是最小的。對乳頭的損傷小,也就意味著乳房炎細菌侵入乳頭的風險減少,乳房炎病例減少,體細胞數降低,產奶量提高,利潤增高。
目前利拉伐推薦的擠奶流程:先藥浴,等待30 s之后,操作頭幾把奶和擦干(執行這2 步的操作人員需要緊挨著),再等待60 s的催產素釋放時間,然后套上杯組。這樣可以保證預刺激的時長,達到最佳預刺激效果,使奶牛下奶徹底,能很快地結束擠奶。
在牛場,可以通過監控以下幾點,來保證奶牛被盡可能高效的擠奶,擠奶流程中包括機器、人員和牛本身,所以應從以下幾方面出發來檢查擠奶流程。
3.1 每個在奶廳的人員一定要戴手套,從一頭牛操作到下一頭牛時,手套要消毒殺菌,特別是擠頭幾把奶時。如果擠奶流程是先擠頭幾把奶,一定是在消毒之后再操作下一頭牛。
3.2 前藥浴,如果使用碘制藥浴液,殺菌時間至少為30 s,其它成分的藥浴液根據說明書操作。但一定要選擇正規注冊過的藥浴液,在保證能夠充分殺菌和保護奶牛乳頭的同時,防止牛奶中的藥浴液殘留超標。
3.3 擠頭幾把奶,檢查乳房炎情況。但更重要的是刺激奶牛乳頭使其下奶。當把頭幾把奶直接擠到地面上時,牛奶中的細菌就會在地面、臺面邊緣生長繁殖。所以要保證杯組懸掛高于臺面,不能碰到臺面邊緣,防止杯組沾上細菌,而且防止脫杯后杯組掉下的瞬間,杯組內吸入細菌。上杯時也不要讓杯組碰到臺面任何部位,防止沾上污物,引入細菌。
3.4 頭幾把奶和擦拭都是預刺激,頭幾把奶和擦拭兩步操作總時長要至少10 s,如果分開操作,頭幾把奶至少操作8 s,每個乳頭至少擠出3 把奶。上杯時間需要從頭幾把奶開始算起,因為奶牛希望接受一個固定的有力的下奶信號。假如頭幾把奶之后隔了一段時間又操作擦拭,這2 個信號就會使奶牛混淆,相當于2 個很弱的信號,這樣產生的催產素不足以使奶牛徹底下奶,更不能很快結束擠奶。
3.5 每頭牛至少需要一條干凈毛巾擦拭。目的是上杯前,100%的奶牛乳頭都是干凈且干燥的:(1)蘸杯藥浴的方式,只清理乳頭和乳頭末端;(2)噴淋藥浴的方式,噴淋時容易噴到乳房上,擦拭時要保證把乳房上的藥浴液先擦掉之后再用干凈的毛巾擦拭乳頭,防止牛奶中有藥浴液殘留。
3.6 上杯時間是在預刺激之后的60~120 s。管理完善的牧場,會根據不同的產奶天數設置不同的上杯時間。例如新產牛在60 s左右上杯,高峰期的奶牛在70 s左右上杯,產奶末期的奶牛接近90 s左右上杯,而1 天擠奶4 次又處在接近干奶的牛群,可以再適當延長上杯時間,但也不能超過120 s(圖1)。
3.7 上杯之后一定要根據奶牛乳房形態調整杯組和奶管,保證杯組是順直懸掛于奶牛乳房下。不能往任何方向偏移,防止滑杯漏氣和某個乳區擠不干凈。如果有滑杯漏氣的情況,要使用支撐臂或鏈條支撐住滑杯的一側。

圖1 理想預刺激之后60 s乳頭的狀態
3.8 要根據牛群的產奶量和擠奶頻率來調整脫杯流量。一天擠奶3 次的牧場,建議脫杯流量設置在0.4~0.8 kg/min。脫杯流量和乳房剩奶的關系非常小。乳房剩奶的多少直接取決于預刺激的好壞和上杯時間的早晚。
3.9 結束擠奶后立即藥浴,藥浴液要覆蓋整個乳頭。冬季時,等待藥浴液干燥后再把奶牛趕出奶廳,防止凍傷。同樣要選取正規注冊過,含有足夠護膚成分且酸度合適的后藥浴液(如何選擇藥浴液,見2017年第3期《中國乳業》)。
3.10 標記乳房炎牛。把乳房炎牛隔離出來,并最后擠奶或在單獨的奶廳擠奶。
3.11 擠奶流程的一致性。再好的擠奶流程也需要有好的管理。管理的目標是無論誰在這個崗位,流程都是一樣的。例如從預刺激到上杯時間間隔是75 s,那么無論誰操作,操作哪頭牛,自始至終都是75 s。操作和等待時間的不同都會導致擠奶時間延長。
4.1 判斷擠奶流程是否合適
檢查擠奶流程是否合適時,最困難的是檢查奶牛是否接受到了有效的預刺激。隨著牧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擠奶時間越來越長,擠奶頻率也越來越高。目前很多牧場每天擠奶3 次,每個班次的擠奶時間在5~7 h。因為擠奶時間較長,擠奶人員為了盡快結束擠奶,加快了每個步驟的操作,對奶牛的預刺激時間也就無法保證。
檢查奶牛是否下奶最好的方法是監控牛奶流速和擠奶(在杯)時長。使用奶量計,可以得到這些數據。在得到奶流速數據后,要關注以下幾個指標。
4.1.1 最重要的關鍵指標(KPI)
最重要的關鍵指標(KPI)是在杯時長和平均奶流量。這兩個指標相乘等于班次產奶量。班次產奶量10 kg及以下的牧場,平均奶流量目標應該至少2.5 kg/min,這樣才能保證在杯時長4 min以下。班次產奶量12 kg及以上的牧場,平均奶流量目標應該2.5~3.0 kg/min,甚至更多。
4.1.2 前2 min奶流量的變化
前2 min奶流量分為4 個階段:0~15 s、 15~30 s、30~60 s和60~120 s。這4 個階段的奶流速應該是持續增加的。如果不是,就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4.1.3 前2 min收獲的奶量
3 天擠奶3 次的牧場,前2 min至少要獲得5 kg的牛奶。產奶量較高的牧場,最好能夠達到6 kg以上。目前在中國較好的牧場,這樣的數據已經實現了,即前2 min就收獲6 kg以上的牛奶。事實證明,上杯后奶流速就很大,而且很快達到了高峰流速,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杯時間較短,很快結束了擠奶。而這取決于好的預刺激和合適的上杯時間,也就是始終如一的,完善的擠奶流程。
深挖此數據也可以得到每個擠奶位點的數據。檢查是否每個擠奶位點工作正常,每個擠奶員工的操作表現等。如果有問題,此位點的擠奶流速就不會特別理想。通過把擠奶位點的奶流速和擠奶員聯系起來,就可以知道某個擠奶員的操作表現。
4.2 從奶牛表現判斷擠奶是否正確
檢查了擠奶設備和擠奶操作人員后,可以通過觀察擠奶后奶牛的表現,判斷擠奶操作是否正確。
4.2.1 擠奶后奶牛的乳頭皮膚光滑,無傷無腫脹變色。粗糙的乳頭,細菌容易在皺褶和裂紋里隱蔽并繁殖,藥浴液不能滲透進去殺菌。
4.2.2 比起乳頭皮膚更重要的是乳頭末端的情況。國內的很多牧場都開始定期監控乳頭末端的情況,例如粗糙程度、角質化狀況和擠完奶后乳頭孔多久完全閉合。利拉伐牛奶質量專家曾去國內多個牧場評測乳頭末端的情況,來監控使用三葉草奶襯后乳頭末端的變化情況(圖2)。
4.2.3 檢測乳頭末端粗糙度和角質化情況時,要選取至少泌乳牛群的20%作為檢測樣本,樣本要包含各胎次、各泌乳階段和各牛舍,這樣才有代表性。少于200頭泌乳牛的牧場,全群檢測。評分后計算出3和4分的比例,目標是3和4分的比例最多10%,也就是90%以上的乳頭末端是光滑無角質的(圖3)。

圖2 三葉草奶襯
4.2.4 最后一個要檢查的是乳房剩奶。脫杯后馬上手工擠奶。檢查至少10 頭牛,覆蓋每個泌乳階段。記錄每頭奶牛每個乳區的剩奶量。如果擠奶設備定期維護保養,上杯后杯組懸掛位置準確,如果擠奶流程完善,每頭奶牛剩奶應該少于200 mL。如果乳房剩奶超過500 mL,就需要檢查擠奶流程和杯組等方面。如果左右兩側剩奶差別很大,可能是杯組懸掛位置不正確,或者奶管太長缺少支撐。C

圖3 奶牛乳頭末端評測標準
William Smits,出生于荷蘭農場,畢業于荷蘭農業大學畜牧管理專業。曾于多個國家任牧場場長,擁有12 年大型牧場建設管理經驗,14 年利拉伐工作經驗,曾任利拉伐項目經理、市場部門經理和執行總監。目前任利拉伐東亞區牧場管理服務部門總監。
2017-03-20)
趙玲玲,利拉伐亞太集群牛奶質量和奶牛健康專員。碩士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主要負責奶廳評估和與奶廳相關的培訓。多次為國內外大小型牧場提供奶廳評估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