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華廷,甘南縣興十四村黨總支書記。先后當選第五屆、第六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十七屆三中全會列席代表。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農林委員會常委,先后被授予全國農村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基層干部標兵、優秀共產黨員標兵、共和國經濟建設功勛人物、全國鄉鎮企業家終身成就獎、全國生態文明十大楷模、全國三農模范人物等榮譽稱號。
付華廷自1970年擔任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始終堅守“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誓言,帶領父老鄉親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把興十四村由剛建村時的“三無村(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樹無一棵)”、“三靠村(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吃糧靠返銷)”, 發展成為幅員4.2萬畝,人口11600多人,擁有35家企事業、21億多元總資產的高標準、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興十四村被稱作“東北地區實現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國農村改革第二次飛躍的成功模式”,被譽為“南有華西村,北有興十四村”、“我國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進典型,黑龍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桿”,被譽為“龍江第一村”,被時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贊為“黑土地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付華廷同志始終把“不讓一人受窮,不讓一人掉隊,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作為自己最大的政治追求,40多年如一日地帶領興十四村民艱苦創業,實現了共同富裕,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農業現代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職業化的正確道路,使農民離開土地沒有離開家鄉,徹底解決了很多地方都存在的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和“空心村”無人管問題,保證了興十四村的和諧穩定發展。一是農業生產實現了現代化。多年來,通過帶領全村村民改土造田、興修水利、購買農機和造防護林等措施,徹底改變了興十四人靠天吃飯的歷史。先后購置大型噴灌100多臺套,耕地實現100%高效、節水噴灌。建設了全省一流的大型農機專業合作社,現擁有大型農業機械500多臺(套),投資建設了黑龍江(興十四)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示范園區已建成萬米智能溫室1棟、實驗控制中心2543平方米和1331棟溫室大棚。興十四全村2.4萬畝耕地只有2%的村民從事種植業,98%的村民進入村辦企業成為產業工人。二是工業經濟實現了產業化。在發展畜牧業積累了資金之后,付華廷帶領鄉親們又辦起了小酒廠、罐頭廠、乳品廠等村辦企業,2002年富華集團華冠科技股票A股在上海成功上市,募資1.38億元。目前,興十四村有五個投產項目,2014年農產品加工項目產值達到4億多元,帶動就業2000多人。三是第三產業發展實現了多元化。一二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旅游等第三產業發展,興十四村投資建設了村史展覽館、村民別墅群、影視拍攝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森林防火觀光瞭望塔等30余處旅游觀光景區,以興十四村和付華廷為原型的電視連續劇《龍頭嶺》,電視連續劇《那些年,那些事》等陸續在村里拍攝,大力開發拓荒文化游休閑農業游、影視拍攝體驗游等旅游項目。
2002年以來,省委發出了“向興十四村和付華廷同志學習”的號召,并多次舉辦付華廷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興十四村已被中組部、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村實用人才教育培訓基地,被黑龍江省委確定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基地,被齊齊哈爾市委確定為全市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培訓基地。
源于基層,根在基層,百姓所想感同身受,這是付華廷作為基層代表的優勢,他就生活在百姓當中,對百姓的所思、 所想、所盼有著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付華廷堅持從人民權力使者的高度和代表人民當家作主的角度,認真執行代表職務,做到不忘身份、為民執言、依法用權,努力發揮人大代表應有的作用。在全國及省市人代會上,付華廷多次提過現代化大農業及農村城鎮化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人大的認可和肯定。
——摘自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