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特大橋上,飛掣如電的列車總會不期而至。
2016年11月8日,七星峰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牡丹江至佳木斯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正式開工。
牡佳鐵路,是黑龍江繼哈大、哈齊、哈佳、哈牡、牡綏之后開工建設的第六條高鐵,它的開工標志著黑龍江“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的“東環”開始形成環路。未來,牡佳鐵路將與哈大、哈齊、哈佳、哈牡、牡綏等鐵路構成我省快速鐵路網。標志著奮進的黑土地,奔跑著邁進高鐵時代!
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回望,在過去的三年里,一張“鐵路建設時刻表”,既包含好戲連臺的喜悅,又透出次第花開的從容:
2014年2月26日,中俄同江鐵路界河橋開工建設;
2014年7月9日,新建哈佳快速鐵路開工;
2014年12月15日,新建哈牡客運專線開工;
2015年6月13日,哈歐國際貨運班列從哈爾濱首發;
2015年8月17日,哈齊高速鐵路正式通車運營;
2015年12月28日,牡綏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全線竣工通車;
2016年2月27日,首班哈俄班列發車;
2016年6月7日,哈爾濱至漠河列車提速運行;
2016年11月1日,百年濱洲鐵路進入電氣化時代;
黑龍江“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主骨架粗具規模,即以綏滿鐵路為“一軸”,以“哈牡雞七雙佳哈”東部快速鐵路環線和“哈大齊北綏哈”西部快速鐵路環線為“兩環”,沿邊鐵路為“一邊”。到2020年,全省鐵路營業里程力爭達到7500公里以上,縣級城市通達率達到75%,復線率和電氣化率達到50%以上。以哈爾濱為中心的快速鐵路網,形成哈大齊1小時經濟圈、哈佳牡2.5小時經濟圈、哈爾濱至四煤城3小時經濟圈。黑土地上的鐵路血脈,正為龍江實現全面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2014年4月,省委超前謀劃,主動作為,提出構建“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總體設想,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搶搭國家新一輪擴大開放這趟列車。
2014年8月,《“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出爐,這是我省推進絲路帶建設的總藍圖、路線圖和施工圖。
隨后,國家發改委在“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中,將我省規劃的主要內容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絲路帶”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4月13日,“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推進工作會”明確提出,把“龍江絲路帶”建設作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全力以赴抓好推進落實。
省委書記王憲魁這樣鄭重要求:“要抓住國家對我省鐵路建設加快立項和給予投資支持的重大機遇,堅持從實際出發,優化鐵路建設方案,抓緊做好開工準備,加快推進重點鐵路項目建設,為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和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2015年底,我省完成鐵路投資763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8倍,竣工和在建里程2209.2公里……
來自鐵路方面的基礎數字同樣佐證著每一寸鐵軌的快速延伸。
哈齊客專鋼材使用量270多萬噸,水泥使用量1380多萬噸;
新建哈佳鐵路鋼材使用量41萬多噸,水泥使用量200多萬噸;
哈牡客專鋼材使用量40多萬噸,水泥使用量180多萬噸……
幾何級數的增長,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重點工程,還是樞紐項目,量的累積帶來龍江鐵路建設質的跨越。黑土地在“變小”,百姓的生活圈在“變大”,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在“變厚”。黑土地上,伴隨著鋼鐵觸角的不斷延伸,似乎一切都在變,不變的,只有它的方向,向前,向前。
——摘自《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