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摘 要:塞拉門常見于地鐵車輛,具有塞和拉兩種動作,在關閉時,由車內或車外塞入車門口使其關閉,在開啟時,當門移動開口一定距離后,能夠沿著車體內側或外側滑動。塞拉門的結構包括驅動電機、門板、滑到等多個結構,其安裝工藝和調試工藝較復雜,在機械調試過程中容易出現故障,而工藝難點解決方法包括檢查門口尺寸扭曲度、制作安裝樣板等五種。
關鍵詞:塞拉門;安裝調試;故障;工藝難點
中圖分類號:U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4-0096-01
隨著經濟和科技水平的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將成為未來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趨勢。地鐵車輛運行的可靠性受到乘客的重視。塞拉門是地鐵車輛的重要組件,其安裝的準確性及可靠性對車輛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塞拉門由于其結構復雜,并且不同部件之間具有較強關聯性,因此如果要保證塞拉門在實際使用中不會出現故障問題,就必須進行嚴格的安裝和調試。
1 塞拉門系統總體結構
塞拉門的具體組成部分包括:驅動電機、門控器、門鎖裝置、絲桿、壓輪、支架及吊架、上下滑到、左右門板、感應邊膠條、左右下角滑輪擺臂、緊急解鎖裝置、退出服務鎖以及透明窗口等多個部分。主要技術參數為:凈開高度1.85米,凈開寬度1.3米,開關門時間分別均為(3±0.5)秒,擠壓力150牛(含)以下,檢測最小障礙尺寸3×6厘米,完全開門之前障礙檢測出發次數3次,關門障礙檢測結束后門開距離65厘米。
2 塞拉門系統安裝及調試工藝
2.1 塞拉門安裝工藝
以目前地鐵車輛主要采用的塞拉門結構來看,根據其相關組件和車體安裝位置的特點,同時通過分析其工藝性能夠分析出塞拉門的安裝工藝,主要流程為:門口安裝尺寸檢查→密封壓條和門檻安裝→掛架和機構安裝→下擺臂和上平衡輪安裝→門扇安裝→附件安裝[1]。
2.2 塞拉門調試工藝
塞拉門主要通過電機驅動,因此對車門的調節必須精確,否則將影響其正常運轉。根據塞拉門的結構特點及部件的運動特性,塞拉門的調試工藝主要流程為:上部擺出調整→下擺臂調整→門扇對中→門扇平行度調整→門扇V形調整→門扇高度調整→門扇密封調整→擋銷調整→平衡輪調整→門扇開度調整→內外部解鎖并退出服務鎖。
3 塞拉門機械調試常見故障
(1)車門與車體剮蹭:導致此故障的原因在于上滑道和下擺臂的位置發生偏移,處理措施為檢查下擺臂和上滑道的位置,檢查門扇的外表面和車體側墻的距離是否滿足毫米的要求,檢查門扇的平行度。(2)左右門扇未同步運行:導致此故障的原因在于沒有進行門扇對中調節和上滑道對中調節,處理措施為檢查門扇是否對中,如果門扇可以對中,再檢查上滑道的位置是否對中。(3)車門下部密封不嚴:導致此故障的原因在于車門的下滑道沒有收緊,處理措施為調整下擺臂尺寸,并對下滑道采取收緊措施。(4)車門無法關閉:導致此故障的原因在于下擋塊和門檻互相干涉影響,并且上滑道發生位置偏移現象,處理措施為檢查下擋塊的位置是否和門檻的嵌塊互相影響,上滑道是否出現松動跡象,門扇是否能夠同時進入到滑到的彎曲處。(5)車門無法開啟:導致此故障的原因在于退出服務鎖鎖死,下擺臂滾輪和下滑道卡住,處理措施為檢查車門退出服務鎖是否出現鎖死情況,并檢查下擺臂的滾輪是否和門扇的下滑道安裝螺栓出現相互影響的問題,如果出現此問題,就應立即將下擺臂下移。
4 塞拉門機械調試工藝難點解決方法
車體的門口制造精度會直接影響到塞拉門的外觀及密封性能。應在車體生產的過程中制作用于檢測外觀弧度的樣板,對車體的側墻進行測試檢查,確保門口的弧度和門扇的弧度相匹配。列車車體工藝本身具有一定復雜性,因此在安裝密封條之前,應對門口的尺寸和扭曲度進行嚴格測試檢查,根據尺寸確定安裝密封條的準確位置,保證車輛的美觀和密封性[2]。可以在安裝機構吊架的過程中制作相應的樣板以降低測量過程所花費的時間,機構對中時,可以采用激光發射儀取中,以確保機構達到規定的安裝精度,避免日后頻繁調整車門。車門的對中性、上部擺出以及密封性都會受到滑到位置的影響,而車門的運行軌跡則主要受到滑到形狀的影響。如果滑到太過接近車內部,車門就難以關閉,車門的密封性就難以得到保障,并且車門的上部在縱向行程上會變短,車門的擺出尺寸會變小,最終容易出現門板和車側墻互相影響的情況。因此如果在調試過程中發現車門無法達到密封效果,就應對滑道進行檢查,調整滑道尺寸,保證車門的安裝質量。實際生產過程中,車輛的塞拉門如果在淋雨時出現漏水問題,那么導致漏水的位置基本上可以判定為門板上部或車門前密封條處,主要是由于密封條未能實現嚴格密封造成的。在完成了對車門的調試后,為確保車門的密封性能,應檢查密封處是否出現鼓脹現象,最好保證漏雨試驗一次通過。
5 結語
地鐵列車的塞拉門因其零件數量眾多的特性,因此對安裝工藝和調試工藝的要求較高,應盡量做到模塊化設計、安裝和調試,并在后續密封條結構設計過程中保證密封性,減少車門安裝后的調試工作量,使塞拉門能夠更好地使用。
參考文獻
[1]陳子卿.高速動車組塞拉門安全環路實現方法研究[J].鐵道車輛,2016,54(1):12-13,43.
[2]王伯銘,陳婧,李智澤等.地鐵車輛客室塞拉門動力學性能仿真分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5,18(4):14-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