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暉


摘 要:計算機類課程更新快、操作性強,在行動導向的教育模式下,計算機類課程的學習情境設計非常重要。學習是“知識”、“能力”和“意愿”的結合體,學習情境的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貼近生活、貼近工作。本文分析了3門計算機類課程的學習情境設計,從學習情境的選擇、內容與知識的對應、意愿與行為的結合、能力的分析等幾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學習情境;內容;行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4-0202-02
在實踐性較強的計算機類課程學習中,情境、內容和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首先了解學生上這門課程的興趣所在,這樣才考慮是否有開設這門課程的必要,如果學生不喜歡上這門課程,那他學習起來就會非常困難。老師要考慮用怎樣的案例才能讓學生感興趣。課程設計要貼近工作,貼近生活,給學生設定一定的場景(在工作領域會遇到的場景)。學校在設置課程時,會與企業專家探討如何有效的進行學習和實踐。
設計學習情境時需要考慮如下:(1)貼近生活;(2)貼近企業需求;(3)考慮學生的差異性;(4)與其他課程的關聯。
在進行情境設計時可以考慮以下四個方向:(1)完成一個產品;(2)提問式情境;(3)情境導向的形式;(4)有象征意義的,引發學生好奇心的情境(例如寂寞的因特網,office就是一個玩具等)。
完整的操作過程:收集信息、執行實施、記錄、反饋改進。
第一步:信息(學生從老師那里得到信息,自己來做完整的計劃);第二步:執行(學生完成自己的任務及功課);第三步:檔案記錄(每個模塊實現了什么,做了多久,有什么問題等);第四步:反饋改進(評分方式可以由老師或學生自己來評,再結合上其他同學打分。這里面有個評分機制的問題,這是影響學習情境的重要因素。)。
計算機類課程情境設計中,要對學生與老師的行為進行分析,分析示例如表1所示。
下面是每門課程設計的學習情境:
(1)學習情境1:計算機硬件基礎。
學習子情景:
公司為你買了一臺多媒體電腦,已經到貨,需要你自己安裝到自己的工作臺上。2個人一個小組,完成一臺多媒體電腦的外部連接任務。可以設計知識+實踐+意愿的學習情境設計,如表2所示。
達到能力目標如表3所示。
(2)學習情境2:OS操作系統安裝、配置、使用。
學習情境描述:為新建機房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學校的機房的部分計算機不能運行,尋找原因,重裝系統Windows系統,進行系統配置及系統管理。老師的計算機系統不能運行,尋找原因,重裝系統Windows系統,進行系統配置及系統管理。
情境實踐:
階段1:依據以前的經驗以及操作手冊,分小組(每組2人),在裸機的基礎上安裝Windows,寫出安裝流程,形成文件。或分析系統的不能運行的原因,重新安裝操作系統Windows。
階段2:根據老師下發的操作手冊進行簡單的系統配置,寫出操作流程。
階段3:根據老師下發的操作手冊,利用設備管理器查看計算機的硬件類型,添加、卸載必要的硬件軟件,進行用戶管理,寫出操作流程。
(3)學習情境3:數據庫情境設計示例如表4所示。
情境內容設計表(包括兩個部分)如表5所示。
計算機類課程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學習情境的設計也需要老師與學生在不斷的技術更新和學習方法研究中共同提煉和升華。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從多方面學習知識,提高技能。
參考文獻
[1]姜大源.關于德國職業學校課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國教育研究,2003(1):26-31.
[2]趙志群.從技能緊缺人才培養工程談項目課程開發中的兩個基本認識問題[J].職教通訊,2007(4):14-17.
[3]鄧寧.基于德國職業教育教學觀的教學設計實例分析[L].職業教育研究,2011(10):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