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史婧力
責任與方法是安全水運的重要保障
——訪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成平
本刊記者 史婧力

隨著中國水運事業的快速發展,水上施工和涉水活動頻繁,新的科學技術的層出不窮,以及社會對安全和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這些都給水上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確保水上安全?當前水上安全應關注哪些方面?兩會期間,本刊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成平女士。
談到水上運輸安全問題,成平表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關注。一是從人的因素考慮,水上運輸與陸上運輸大致相同,所以從安全監管的角度來說,對于船長資質要嚴格把關,排除人的能力因素導致的安全隱患。二是從船舶本身考慮,關注點主要集中于小散企業的老舊船舶。當前,大型船企因為船舶本身和持證人員基本實現了規范化管理,航行狀態較好。而對于以上提及的小散企業的老舊船舶,抵抗氣候、水流復雜狀況差,加之超載、違規航行等情況的發生,使得這些船舶運輸面臨一系列的安全隱患。交通運輸部也一直在鼓勵老舊船舶提前淘汰,全面推進運力結構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安全隱患。
成平指出,港口安全問題是水上安全的一個重要區域,其中港口危化品管理屬重中之重。她認為,當前一些標準交叉或不夠細化或難以實施,如港口危化品堆放的安全距離所涉及的標準,即堆放場地與居民區的距離等。還有就是不同功能區域的監管主體及責任劃分尚不清晰,需要協調有關方面進一步明確并細化。此外,就是危化品監管力量各層級都不足,需要補充相應專業人員。同時需要進一步強調監管工作的規范化。港口安全必須引起重視,切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可能一個很小的事故,就會引發很大的連鎖反應,從而帶來深重災難。
從保障安全的角度來看,成平認為最關鍵的是“提升認識,落實責任”。她說,這話聽起來抽象,但實際上是要從提升認識開始,真正重視安全,杜絕對潛在危險抱有僥幸的意識。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崗位也是停留在原則的規定上,而沒有分解為具體的行為和動作,因此,落實職責往往因人而異。在這方面,美國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學習。美國相關監管部門履職非常明確,在抽檢企業的過程中,會將每項指標細化到表格上,清晰可查,以結果界定責任。對此,我們可以借鑒,進一步細化責任并嚴格追責。追責的“尺子”,即制定履職盡責的標準和方法,失職則嚴肅追責。目前,交通運輸部在推“雙控體系”,包括隱患的排查治理體系和風險防范體系。一方面要將所有違規隱患全部查清楚,另一方面要辨識風險,要有完善的防控措施和方法。從重視安全到落實責任,再加上有效的方法,這樣安全就有了更好的保障。
加強誠信體系建設,也是確保水上安全的重要保障。成平表示,交通運輸部目前正在穩步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方面的工作,如企業安全信用能與工商、銀行等相關聯,企業一處失信,就會影響其整個鏈條的運行。將誠信體系運用起來,便能夠促進企業自律,依法依規的履約,由此,一套完整的安全體系得以建立起來。
在國內,作為水上安全的重要技術支持保障力量之一,中國船級社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國際上,中國船級社所從事的業務與國際水準相接軌,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平臺上,與其他國家在同一平臺上工作與競爭。此次,交通運輸部專門針對中國船級社的發展出臺了《交通運輸部關于建設國際一流中國船級社的意見》,從這一點上足以體現對其發展的重視程度。《意見》的發布是中國船級社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船級社服務海運強國建設、服務“四個交通”、服務相關行業發展等方面的能力。未來,希望中國船級社在保持傳統和嚴謹的作風基礎上,繼續提升專業水平,并且隨著國家經濟的進一步強大,在世界舞臺上發揮獨特優勢,為水上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