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姜玉+孫源樵+夏慶華



摘要:目的 了解0-6歲兒童乘車安全相關行為,分析父母在兒童安全乘車方面的認知情況。方法 采用自填式問卷調查的方法對0~6歲兒童父母進行調查。對0~3歲兒童家長,通過全區(qū)10個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計免/兒保門診隨機選擇擁有私人轎車且日常使用轎車接送孩子的家長調查;對4~6歲兒童家長,則將隨機抽中托幼機構中的擁有私人轎車且日常使用轎車接送孩子的家長納入調查。采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共調查3509人,兒童乘私家車出行時,乘車方式由高到低依次是使用安全座椅(44.1%)、由大人懷抱(28.1%)、獨自坐座位系安全帶(18.0%)、獨自坐座位不系安全帶(9.8%),隨著年齡增大,使用安全座椅和由大人懷抱比例減少而獨自坐座位比例增加。90%以上兒童乘車時坐后座,但仍有1.8%安全座椅安裝在前排和7.2%兒童直接坐前排副駕駛位置。家長對兒童安全座椅核心知識的總體知曉率為67.1%,僅23.8%的調查對象知曉全部核心知識。對安全座椅相關知識和態(tài)度情況越好,安全座椅使用率越高(?趨勢2= 357.8,P<0.001),而家長認為使用安全座椅乘車最安全則孩子安全座椅使用率也最高。結論 長寧區(qū)0-6歲兒童乘坐私家車時安全座椅的使用率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仍較低。安全座椅的實際使用率與兒童家長對安全座椅的認知和態(tài)度密切相關,家長的認知水平還較低,存在認識誤區(qū), 且文化程度較高,家庭年收入較高的對象知識水平較高。應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特別是文化程度較低家庭的兒童安全乘車的認知教育,促進家長采用更可靠的兒童乘車安全措施以確保兒童乘車安全。
關鍵詞:0-6歲兒童、安全座椅、行為、認知
道路交通傷害是兒童傷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全球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1]。其帶來的嚴重后果,給兒童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創(chuàng)傷,以及沉重的社會負擔。據報道,中國每年有超過25000 名兒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2],死亡率是歐洲的2倍,美國的2.6倍[3]。目前我國機動車數量激增和城市化進程發(fā)展快速,而隨之而來的兒童道路交通傷害的發(fā)生風險也顯著提高,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因此,本文調查了解上海市長寧區(qū)兒童乘車安全措施使用及父母對此的認知、態(tài)度情況,為預防兒童乘車傷害發(fā)生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在長寧區(qū)居住半年以上、擁有私人轎車且日常使用轎車接送孩子的0~6歲兒童父母。
根據公式N=Uα2*P(1-P)/δ2,以P=30%, U0.05=1.96,δ=0.08*30%=0.024計算,得到樣本量為1401例,考慮無應答及抽樣方法的設計效率,適當擴大樣本量,即0~3歲和4~6歲兒童每層各需要調查1500人。
針對0~3歲兒童家長,以全區(qū)10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為調查現場,通過計免/兒保門診隨機抽取符合納入標準的對象。針對4~6歲兒童家長,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長寧區(qū)42所幼兒園和21所托兒所(包括總部和分部)中分別隨機抽取36所和18所,對抽中托幼機構中的符合納入標準的家長進行調查。
1.2 調查方法
采用自主設計的問卷,經過多輪專家論證和預試驗后確定。主要內容有:人口學信息,如家長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孩子的年齡、性別等;兒童乘車及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相關情況;家長對兒童安全座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和使用意識、態(tài)度情況。
0~3歲兒童家長在計免和兒保門診候診時,由調查專員發(fā)放問卷,家長現場自行填寫,確認無缺漏項后回收。4~6歲兒童家長,則由經過培訓的衛(wèi)生老師發(fā)放,家長根據填寫說明,在家填寫完成后交給衛(wèi)生老師回收。
1.3 質量控制
對社區(qū)的調查專員和幼兒園衛(wèi)生老師進行培訓。調查現場有調查專員對問卷內容進行解釋,并對填寫好的問卷進行完整性審核質控。帶回家填寫的問卷同時附填寫說明。問卷回收后,由社區(qū)和疾控中心質控員分別抽查10%、5%進行電話質控, 以驗證問卷真實性(核心信息符合率92.35%)。
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760份,回收問卷3568份,應答率為94.89%。在回收的問卷中,重要信息缺失的廢卷和非父母回答的問卷未納入分析。總共有3509份有效問卷納入分析,有效應答率為93.32%。
1.4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Epidata 3.0 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平行雙錄入法錄入數據。 使用SPSS 17.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采用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3509份,其中男童占51.4%,女童占48.6%。小于1歲組兒童占14.8%,1-3歲組占39.6%,4-6歲組占45.6%。問卷應答者中,男性占33.0%,女性占67.0%;大多數應答者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88.6%);65.0%的家庭年收入在12-120萬之間(表1)。
2.2 兒童乘車相關行為
表2顯示,0-6歲兒童乘車方式中,以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比例最高(44.1%),其次是由大人懷抱乘車(占28.1%),18.0%獨自坐座位系安全帶,9.8%獨自坐座位不系安全帶。不同年齡組兒童的習慣性乘車方式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2=586.7,p<0.001)。<1歲組和1-3歲組由大人懷抱的比例較高,分別為43.2%和36.3%,而4-6歲組獨自坐座位系安全帶和獨自坐座位不系安全帶的比例較高,分別為29.0%和17.8%。
對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兒童,進一步分析其使用的座椅類型。使用最多的是幼兒型安全座椅(65.1%),其次是提籃式安全座椅(17.0%)和增高型安全座椅(12.5%)(見表3)。不同年齡段間兒童安全座椅使用類型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2=406.3,P<0.001)。有120名(45.8%)一歲以內嬰兒朝前使用了提籃式以外的其他類型的安全座椅,而有39名(6.6%)的4-6歲兒童仍使用提籃式兒童安全座椅。
兒童在乘車時的乘坐位置以后排為主,仍有1.8%的安全座椅安裝在前排,未使用安全座椅的兒童有7.2%習慣性乘坐前排副駕駛位置(見表4)。兒童安全座椅安裝位置,年齡組間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2=2.2,P=0.396)。未使用安全座椅的兒童中3歲及以下兒童乘坐比例高于4歲及以上年齡組,但年齡組間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2=4.2,P=0.121)。
2.3 家長對兒童乘車安全的態(tài)度和認知情況
調查顯示,66.1%的家長認為兒童乘車時使用安全座椅是最安全的乘車方式,但僅37.5%的對象認為掌握了安全座椅的相關知識。
本次調查共涉及6條兒童安全座椅相關的核心信息。兒童安全座椅核心知識總知曉率為67.1%,其中知曉率最高的為“父母抱著孩子乘車,不能在汽車發(fā)生碰撞時有效保護孩子”(81.5%),其次是“兒童乘車時是否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與車速無關”(78.3%)。知曉率最低的為“1米4以下兒童乘車不能坐在后排座位上并系上安全帶”(43.0%),其次是“1歲以下的嬰兒應使用反向安裝在汽車后排座位上的兒童安全座椅”(47.6%)(見表5)。836人(23.8%)的調查對象知曉全部核心知識,183人(5.2%)全部回答錯誤(見表7)。
而對于關于兒童乘車的描述“短途旅行需要使用安全座椅”、“低速行駛需要使用安全座椅”、“開慢點不能確保兒童乘車安全”的認同率分別為72.7%、74.7%和76.3%。83.1%的家長認為有必要對安全座椅使用強制立法。
除了認為兒童乘車使用安全座椅最安全和知曉一歲以下嬰兒應使用面向后的安全座椅兩項外,其余知識和態(tài)度條目,不同年齡組間的差異均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表5)。
采用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家長知識水平的影響因素。變量賦值如下:應變量以知識得分大于等于4分為認知水平較好,賦值為1,以低于4分為認知水平較差,賦值為0;兒童性別:女孩為0,男孩為1;兒童年齡:4~6歲為0,其余為1;調查對象性別:女性為0,男性為1;調查對象文化程度:大專以下為0,其余為1;家庭年收入:6萬以下為0,其余為1。
結果顯示,文化程度較高,家庭年收入較高的調查對象兒童乘車安全相關知識認知水平也較高。見表6。
2.4 家長對兒童安全乘車認知與乘車行為相關性分析
分析調查對象安全座椅使用的態(tài)度和知識與兒童是否使用安全座椅的關系(表7)發(fā)現,認為乘坐兒童安全座椅的家長,其子女座椅的安全座椅使用率最高,達52.5%,對最安全乘車方式的認識不同,安全座椅使用也呈現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2=256.5,P<0.001);安全座椅使用率隨調查對象相關知識回答正確率上升而增加,趨勢檢驗有統(tǒng)計學意義(?2趨勢= 357.8,P<0.001)。
3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長寧區(qū)0-6歲兒童乘車使用安全座椅的比例為44.1%,明顯高于北京的一項調查結果[4],但遠低于美國76%的使用率[5];其中,0-3歲年齡組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率(49.8%)好于4-6歲組,也較2012年該區(qū)某調查中27.7%的0-3歲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率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6]。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據顯示,兒童安全座椅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中兒童傷害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7],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在高收入國家非常普遍,但中國尚未具有國家層面出臺的兒童乘車安全座椅強制性使用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而且許多家長交通安全意識薄弱、違法駕駛行為多見。本次調查中,有38.2%的0-3歲兒童乘車時是由大人懷抱的,更有46.8%的4-6歲兒童乘車時獨自坐在座位上,獨自坐在座位上的4-6歲兒童有超過三分之一還不系安全帶,甚至還有7.2%的未使用安全座椅的0-6歲兒童是坐在前排副駕駛座位上。這些不安全的乘車行為使得兒童乘車安全未受有效保障,同時也會或多或少得引起駕駛員分心,形成駕駛安全隱患,從而導致交通事故發(fā)生時兒童傷害的發(fā)生或加重。為此,今后我們應該強化輿論宣傳,交通、衛(wèi)生、教育等多部門聯合,倡導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以不安全的兒童乘車行為為重點開展社區(qū)干預。
本次調查發(fā)現,0-6歲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率隨家長對安全座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的改善而提高,而且家長對安全座椅的使用態(tài)度與兒童安全座椅的實際使用行為密切相關,家長認同安全座椅是最安全乘車方式的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率最高。但是,總體上來看,調查對象對于安全座椅的認知水平還較低,核心知識的總體知曉率為67.1%,僅23.8%的家長知曉全部核心知識,存在不少認識誤區(qū),例如超過一半的家長并不知曉“1米4以下兒童乘車不能坐在后排座椅上并系上安全帶”、“1歲以下的嬰兒應使用反向安裝在汽車后排座位上的兒童安全座椅”,近1/3的家長對兒童短途、低速乘車時的安全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仍持有“短途旅行不需要使用安全座椅”、“低速行駛不需要使用安全座椅”、“開慢點也可確保兒童乘車安全”這類錯誤的觀點,與陳曉軍[8]、李海[9]等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根據logistic回顧分析家長知識水平的的影響因素顯示,文化程度較高,家庭年收入較高的對象其兒童乘車安全相關知識水平也較高。盡管長寧區(qū)屬于經濟文化較為發(fā)達的上海市中心城區(qū)之一,但其0-6歲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率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尚存在不小的差距,除缺乏強制使用立法等政策大環(huán)境支撐外,家長對于兒童安全座椅不高的認知水平可能是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強化兒童安全乘車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特別是應重點加強對文化程度較低家庭有關兒童安全乘車的認知教育。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家長掌握相關知識,改變對兒童安全乘車的認知,進而采用更可靠的兒童乘車安全措施以確保兒童乘車安全[10]。
參考文獻
[1] 林穗,方胡艷,蔣林,等.廣州市5歲以下兒童2001—2010年意外死亡趨勢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12):1258-1260.
[2] 段佳麗,符筠,耳玉亮,等.北京市中小學生交通傷害流行現狀及其相關危險行為[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35(8):1131-1135.
[3] Routley V, Ozanne-smith J, Li D, et al. Pattern of seat belt wearing in Nanjing,China [J]. Inj Prev,2007,13(6):388 -393.
[4] Purc-Stephenson RJ,Ren J,Snowdon AW.An exploratory study of parentsuse and knowledge of car safety seats in Beijing,China[J].Int J Inj Contr Saf Promot, 2010,17(4):231-238.
[5] Macy ML,Clark SJ,Freed GL,et al.Carpooling and Booster Seats: A National Survey of Parents[J].Pediatrics,2012,129(2):290-298.
[6]姜玉,夏慶華,周鵬,等. 0-3歲兒童的父母有關兒童乘車安全相關知識和行為調查[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5,19(1):31-34.
[7] Barraco RD,Cheng JD,Bromberg WJ,et al.Child Passenger Safety Workgroup of the EAST Practice Management Guideline Committee Child passenger safety:an evidence-based review[J].J Trauma,2010,69(6):1588-1590.
[8] 陳曉軍,楊靜珍,Peek-Asa C,等.城市兒童乘車安全措施使用情況調查[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10):851-854.
[9]李海,黃小娜,楊君等.海淀區(qū)2所幼兒園兒童安全座椅購買使用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5,36(4):595-597.
[10] 張睿,郭向暉,耳玉亮,等.北京市兒童家長對兒童加高座椅認知狀況及干預措施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9,25(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