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胡萍
摘要:對雞大腸桿菌病的臨床癥狀、流行特點、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雞;大腸桿菌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4-0022-02
雞的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各種雞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大腸桿菌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在雞群的環境、衛生條件不良或由于種種原因使免疫力降低時,任何地區、任何時間都可發生該病。雞大腸桿菌病的表現形式復雜,又常并發和繼發其他疫病,從而使臨床癥狀更加復雜。大腸桿菌的血清型很多,各種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從而使治療十分困難。筆者綜合多年的實踐工作經驗,對雞大腸桿菌病的防治要點進行了總結,現介紹如下。
1 臨床癥狀
雞大腸桿菌病的致病原是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常誘發大腸桿菌性敗血癥、心包炎、肝周炎、卵黃性腹膜炎、輸卵管炎、腸炎、眼炎、氣囊炎、臍帶炎、大腸桿菌性肉芽腫和關節炎等病型。該病在20世紀80年代就在我國蔓延和擴散,各地區雞群中一般發病率為1l%~69%,死亡率為3.8%~72.9%。該病導致雞只死亡、生產能力下降以及藥物治療費用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巨大,而且由并發病或繼發病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也很慘重[1]。
2 流行特點
近年來,養雞生產者對病毒性疾病高度重視,防治逐漸合理化,病毒性疾病的發生逐年下降。但在許多養雞場,細菌性疾病已成為威脅養禽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疾病,其死亡率也明顯升高,且以大腸桿菌病為主。
隨著抗生索和磺胺類藥物被廣泛應用以來,許多養雞生產者從進雛之日起便不停地大量用藥。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細菌病的發生,但由于臨床上濫用藥物,用藥劑量不準,使該菌的耐藥菌株不斷出現,抗藥譜不斷加寬,因此藥物防治的效果越來越差。據報道,在雞的443株大腸桿菌內,有78%對任何藥物都有耐藥性。來自雞的665株大腸桿菌中,80%為耐藥菌。
根據剖檢診斷發現,雞感染單純的大腸桿菌病較以往少,而混合感染造成的并發癥或繼發癥等多因素疾病近年來顯著增加。
3 發病原因
(1)養雞生產者對大腸桿菌病重視不夠,他們對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比較及時,而對細菌性疾病常忽視。飼養者亂用抗生素,病雞與健康雞同群給藥,沒有隔離飼養。一些種雞場為了獲取暴利,將受污染的種蛋和弱雛賣給用戶,造成各種細菌病的早期感染,使細菌病在養雞場形成了較嚴重的惡性循環。飼養密度大,通風透氣不良,給大腸桿菌的散播提供了條件。同時,天氣驟變也是該病的誘因之—。
(2)水是造成大腸桿菌病發生的最直接原因之一。水質不潔是造成大腸桿菌得以廣泛傳播的主要條件,大腸桿菌很容易通過飲水感染雞群。飼料腐敗也極易造成該病的發生,動物性飼料尤其魚粉受細菌污染的概率相當高,雞在食用這些受污染的飼料后,有的發生菌血癥,有的中毒死亡,有的造成繼發感染,該因素已成為養雞業發生大腸桿菌病的重要原因。致病菌株越來越多,雖然藥物治療可以暫時緩解病情,但只能消滅部分不耐藥菌,而耐藥菌繼續繁殖,且毒力越來越強,從而進一步感染成年雞。
(3)由于某些病毒病可使病雞的免疫器官受到嚴重破壞,使雞的抗病能力減弱,對細菌的抵抗力明顯降低,造成了細菌病與病毒病的混合感染。
(4)我國養雞業與世界相比相對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生產效率低,養雞場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均不同程度地影響了養雞業的發展。有些管理人員只重視育雛的成活率和蛋雞的產蛋率,而不重視育成雞的管理。
4 防治
搞好雞舍衛生,徹底清除雞舍糞便與污物、墻壁沖洗干凈,然后用消毒液噴灑。保證雞舍通風透光,養殖密度適宜。飼料要新鮮全價。及時發現、隔離病雞,并適時進行對癥治療。對病死雞的尸體要及時送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
雞大腸桿菌對多種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敏感,比較常見的敏感藥物有氯霉素、慶大霉素和環丙沙星。養雞場應分離病原做藥敏試驗后,根據試驗結果選用高敏藥物進行治療。注意交替用藥,避免產生耐藥菌株。由于大腸桿菌易產生耐藥性,常用抗菌藥物治療不確實,很難控制持續性感染,疫苗免疫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大腸桿菌血清型復雜多樣,采用現地多發病型菌株制備的疫苗具有地方針對性。有人用標準菌株的地方菌株作為菌種,研制成雞大腸桿菌多價滅活苗以及雞大腸桿菌病中草藥佐劑多價滅活苗。其中蜂膠和多味中草藥制成的佐劑不但具有增強免疫的功效,還兼有治療、保健及促生產作用。應用疫苗免疫,明顯降低了雞的死淘率,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
在藥物治療時,除以抗菌,殺滅病原為主要目的外,還要考慮酸中毒、電解質失衡、腸痙攣、腎衰等并發癥的治療,以便盡快促使病雞康復。先根據藥敏結果進行藥物治療,清除病原的同時根據機體脫水程度采取飲用口服補液鹽等,恢復離子平衡。其次,在病原體基本被殺滅時,停用抗菌藥物,可使用微生態制劑恢復腸道菌群。同時,配合中藥制劑治療,使機體盡快康復[3]。
5 討論
目前,只有采取以免疫防控為主,同時配合消毒和藥物治療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防止該病的流行。要想徹底控制雞大腸桿菌病的流行,必須采取加強飼養管理和綜合防治的方法,兩者相輔相承,密不可分。在搞好環境衛生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先進的飼養技術,再輔以綜合防治措施,一定能將雞大腸桿菌病控制在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 周小華.一例雞大腸桿菌病的防治體會[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0(11):77.
[2] 李存剛,盧繼華.雞大腸桿菌病防治體會[J].中國動物檢疫,2002, 19(10):37.
[3] 孫 雨,王美君,卜仕金.雞呼吸道疾病誘發大腸桿菌病的機制及防治體會[J].山東畜牧獸醫,2008,29(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