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永
2015年,我見到一個做家具終端零售的賣場老板張總,在與其交談的20分鐘內,他居然接了5個電話,以至于我跟他交流的是什么,他都說不清楚。后來我問他,你每天都是這樣嗎?他說是的!手機天天在手里拿著?難道真有那么多事兒?張總業務真的就那么多?為什么會那么忙呢?帶著這些疑問,我開始了解這個只有2500平方米的賣場,年銷售額約500萬元上下的家具零售企業是怎樣運作的。
1.內部溝通不暢
老板和員工忙的沒有章法 張總給員工下工作任務主要是靠電話給員工一對一的傳達。而每日晨會,賣場經理(張總愛人)會安排當日每個員工的具體工作。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同一時間,員工往往不能去做兩個人交代的不同的具體的工作事項。一定會出現張總與其愛人的被迫電話溝通(因為工作安排沖突),然后其又要去與自己的員工溝通,同時,還要跟員工要去服務的客戶溝通,多數時候不是一次的溝通,而是多次的溝通。試想一下,若是每天有三個以上的員工是這樣的重復溝通,老板的電話就已經不少了。每天的電話“忙”就不難理解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重復溝通,其根源在于張總和其愛人對于每天的工作任務分配沒有充分的溝通,另外就是張總沒有參加晨會,不知道其愛人對于當天工作任務的具體分派詳情。
2.老板成為了導購員的“秘書”
通過近一周與張總的接觸,我發現,每天都有導購人員打電話或當面找張總降價簽單銷售的情況,并且這種情況不是個例,幾乎所有的導購員都找張總簽單。正常銷售的訂單很少。這在張總的賣場,已經形成了習慣。導購員一遇到顧客議價或者難以搞定的訂單,就直接找老板簽單。老板要隨時準備著為導購員“簽單”。導購員已經失去了獨立簽下訂單的能力。長此以往,張總成為了導購員的秘書,成為了導購員簽單的臨門一腳,導購員只需接待顧客,介紹產品,到確定購買時,直接找老板。老板每天面對十來個員工的求助,老板不忙才怪呢?如若訂單簽不下來,導購員說,這不是我的原因,張總還搞不定呢!
3.老板說怎么干,我們就怎么干,不好干的、干不成的事兒找老板
在不長的一段時間里,我發現,張總和其愛人經常吵架,吵架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工作原因,一個說不該你管的,你老是管。一個說,我不管,有些事情就解決不了。一個說,你老是管,我還怎么管理。張總的確是一個業務高手,從創業到做成當地的知名賣場(雖然賣場不大)不得不說其親力親為的做事風格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現在賣場的銷量極不穩定,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競爭對手的賣場面積和銷售量遠遠的把自己甩到了后面。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因為整個賣場其實是他一個人在戰斗!
4.老板習慣于“忙”了,員工就習慣于“閑了”
在企業規模小時,尤其是以零售為生的企業,老板親力親為,有相當的敬業精神是我們所提倡的,這樣有利于提高團隊的執行力和凝聚力。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和階段時,老板的親力親為和敬業精神,會把企業害死。為什么呢?
老板在創業期,老板是一個戰士,其必須在一線戰斗,才可能有戰斗的結果。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和規模后,企業的老板應該是一個特種兵,什么是特種兵?特種兵就是在遇到特殊情況,一般士兵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自己才會出現。然而,老板在完成了創業階段的使命后,卻在扮演著“消防員”的角色。而不是“指揮官”的角色。
消防員思維是想著如何救火,指揮官思維是如何規避困難,用盡策略和方法攻城略地。老板老是去干員工要干的“活”,員工當然就“沒事”干了!當員工“閑”,老板忙的時候,業績不好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5.員工“閑”都是老板造成的
我經常跟很多老板講這樣一句話:把所有的工作分配出去,除非這個工作是有你身份屬性的,否則,寧可自己在辦公司閑坐著,也不要去做該員工干的工作!如果你干了,而且長期的干了,那么,你身邊就不會出現能獨當一面的員工,長期以往,員工也不會獲得該有的成長。反倒讓員工養成了一身的“懶病”。追求“閑”成為了員工的習慣。使其喪失了工作上該有的狼性。
老板能閑下來,員工能忙起來,才是一種良性發展的常態!老板很忙,員工很閑,是一種嚴重的病,這種病的病因往往是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