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國偉
仁懷市副市長、市一級河長陳晉朝:源頭控制偷排 標準優于國標
◎本刊記者 劉國偉
4月25日,“尋找中國好水”調研組來到貴州省仁懷市。仁懷是國酒茅臺的產地。有好水的地方才能產好酒,所以白酒企業在仁懷遍地開花。同時當地釀酒行業散、小、亂的特點,也給當地河流環境治理工作帶來很大挑戰,仁懷的河長顯然不好當。

4月26日,在貴州省仁懷市行政中心,副市長陳晉朝作為市一級的河長,向“尋找中國好水”調研組介紹了當地環保情況。
仁懷市總人口69萬,面積1788平方公里,當年紅軍“四渡赤水”中的第三渡就發生在這里。這里不可復制的氣候環境和濃厚的釀酒習俗,成就了特色鮮明的醬香名酒。當地有人說,仁懷是一座為酒而生的城市。
4月25日中午時分,在毛毛細雨中,調研組來到這里的一處生活污水處理站。這里經過處理的水水質達標后可直接排入附近的溪溝河道,最后匯入赤水河。
來到現場的仁懷市環保局局長蘇榮全介紹說,這里的村寨污水處理流程,可以用“四水歸一”來概括,即洗滌水、廚房水、衛生間水和糞坑水統統都流進化糞池,經過化糞池處理后,一部分水用來澆灌莊稼,另一部分收入田間地頭的檢查井,匯集后再輸送到生活污水處理站,在污水處理站處理干凈后排入溪溝河道。而相對干凈的雨水則不在“四水歸一”之列,而是直接進入溪溝河道。為了保證該系統的流暢運行,蘇局長說在鄉鎮一級他們成立了農村生活污水運維領導機構,有專人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這一套系統,從管線布置到設備投資,平均每個村莊的投入大約為140萬元。這方面的資金,由上級財政資金兜底,百姓上交一小部分。設施和硬件有了,為了使之發揮應有的作用,鎮里還對農村居民認真進行科普教育,使他們認識到這些環保設施的作用和意義。現在農村地區的污水處理和垃圾分類回收已成為常態。
在仁懷市名酒工業園區第一凈水廠,我們目睹了8個酒廠排出的黑乎乎的臟水,在經歷一系列流程后從排放口清澈流出的全過程。蘇局長形象地把第一凈水廠稱為“大馬拉小車”,因為該廠的處理能力遠未達到峰值,還有余力滿足生產污水排放量的增加。
仁懷在河長制實施方面順勢而為,組織部署十分順利。蘇局長對我們說,仁懷自2013年開始實行河長制以來,形成了市長、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和村一級單位負責人的“市、鎮、村”三級河長制管理網絡,為保護赤水河營造了一種新常態。在具體落實中,仁懷建立了“三巡查、兩報告、一考核”和每月一次不定時水質監測的工作機制。河長制的推行在現實中也收到了明顯成效,水質監測報告就是這方面的硬指標:2013年以來,水質監測顯示各河流溪溝水質穩中有升,向河流溪溝中亂丟棄垃圾的行為得到有效控制,五馬河、九倉河等赤水河仁懷段主要支流的水質,均達到或優于功能區水質標準。

仁懷市茅臺鎮副鎮長王昭,是赤水河流經茅臺鎮河段的分河長之一,在介紹當地的水環境治理。
離開第一凈水廠,調研組乘車穿過酒香四溢的茅臺古鎮街頭,來到二合區棄土場生態修復點,在這里的河畔,我們見到了茅臺鎮副鎮長王昭,他是赤水河流經茅臺鎮河段的分河長之一,茅臺鎮鎮長羅小軍則是當地的河長。按照茅臺鎮赤水河流域河長制責任分工,王昭負責牽頭推進各溪溝突出問題整治、水污染綜合防治、河道生態修復和河道保護管理,協調解決實際問題。
茅臺鎮為貫徹河長制,對涉及流域治理的6個部門職責做了高度細化;
1.綜合行政執法第四大隊負責督促物業公司對各河道溪溝兩側居民生活垃圾進行及時清運,開展河道溪溝“禁漁”和“禁船”工作;2.環保站負責檢查各河道溪溝兩側的白酒生產企業,杜絕違法排污現象;3.水務站負責開展各河道溪溝水環境保護工作;4.經發辦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優化產業結構;5.村鎮建設服務中心開展河道溪溝違法建筑巡查,杜絕未批先建;6.林業站推進河道溪溝綠化生態修復工作。
他們還動員企業和群眾積極參與河長制工作,發現違法排污、亂傾亂倒的企業和個人,就立即制止并上報河長制領導小組辦公室。
在仁懷實地調研的最后一站,選在國酒茅臺廠內日處理能力7000噸的中華污水處理廠。
蘇局長一邊領著調研組穿行在巨大的茅臺酒廠廠房中,一邊介紹情況:該污水處理廠是中華片區2萬噸茅臺酒基酒生產區域的配套環保設施,項目總投資約1億元,占地18畝,2015年12月通過環保竣工驗收投入使用。該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7000噸,其中生產廢水4000噸,生活污水3000噸,在處理工藝上采取的是“預處理+好氧+曝氣生物濾池+超濾+消毒+中水回用”。
該廠的作用絕不僅在于污水變清水,經過該廠處理后的廢水,還能夠回用于廠區綠化、衛生、消防和建設等方面的用水,實現了廢水重復利用。
對自身的治污只是茅臺酒廠諸多環保舉措之一,該廠近年每年還拿出5000萬元的生態補償資金,用于污染治理和扶貧。
4月26日早8時,調研組來到仁懷市行政中心6樓,仁懷市副市長陳晉朝向專家和媒體介紹了情況。作為市一級的河長,陳晉朝說,他們按照“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制治分離、連片治理和優于國標”的原則,從源頭上控制了污染物的偷排、漏排和超標排放。
陳晉朝還介紹說,仁懷市政府請了6家具備第三方污水處理和在線監控資質的污水處理企業入駐仁懷,結合河長制與生態補償,多管齊下,使得集中式飲用水源達標率穩定保持在10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高達85%,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了100%。
貴州省環境監察局稽查處副處長孫中發,也為調研組介紹了赤水河貴州段流域環境整治的歷史沿革。孫中發說,治理和保護赤水河的決策,是貴州省委省政府基于2007至2011年間的觀測結果,發現河流水量銳減和水質下降后做出的。與許多河流水域遭遇不可挽回的污染破壞后才采取補救措施不同,這種主動作為的意識讓赤水河免遭更大破壞。在具體的治理行動上,貴州建立和執行了河長制,制定了《貴州省赤水河流域環境保護河長制考核辦法》,依照完成整治任務量和斷面水質情況、生態保護情況量化考評,確保了各項任務落實。
調研組一行人在蒙蒙細雨中乘車離開仁懷。我們默默祝福這座歷史名城保護好身邊千載流淌的赤水河,守住這片酒香彌漫的青山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