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飛
空調“冷” 戰誰領“風” 騷
◎英飛
剛入春,各大家電品牌就已經緊鑼密鼓地打起了空調銷售宣傳戰,有的強調自己的產品制冷快、有的聲稱省電、有的推出智能化……究竟哪種空調最適合你,大家不妨和評價君一起來圍觀一場綜合測試吧。

空調制冷后房間溫差大容易引起感冒,是減分項。
前不久,《消費者報道》雜志將海爾、格力、美的、志高、松下、大金6個品牌的熱銷款大1匹、1級能效變頻空調送至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就耗電量、制冷效果和智能體驗3個大項進行了對比評判。從評判結果來看——
空調作為“高能”家電,首先要測的就是1小時和8小時的耗電量。
雖然都是同級別的空調,但它們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在室內30℃、室外35℃、空調設為23℃的測試條件下,6款空調最初1小時耗電量都沒有超過1度電,但耗電量最低的大金0.336度和最高的格力0.923度,相差2.75倍。而8小時耗電量比拼,表現最好的是大金和志高,均在兩度電以內,與耗電量較高的美的、松下相差1度電左右。
假設用戶一年需要空調制冷3個月,每天8小時,以北京0.49元/度的民用第一階梯電價計算,耗電最低的大金比耗電次高的松下每個夏天能省51元電費。
需要注意的是,耗電量最高的格力將近5.5度電,遙遙“領先”于其他品牌。原因之一是格力室外機的工作溫度(50℃)比其他“選手”(40℃)高太多,導致室外機沒法變頻運行,自然費電。
不少人還有個誤區,認為“買了變頻空調就能一勞永逸地省電”。本次測試工程師指出,變頻空調省電的關鍵是到達預設溫度后,作為耗電大戶的壓縮機能以較低功率運行。如果不注意房間保溫(關好門窗等,減少進出頻率)或者以小空調帶大房間,室內溫度總達不到預設值,會令壓縮機一直以較高功率運行。而變頻空調滿功率耗電量往往高于定頻空調,所以有可能比定頻空調更費電。
那么,以省電為主要賣點的變頻空調,“一晚低至1度電”“1赫茲變頻”的宣傳語是否名副其實?

6品牌空調1小時及8小時耗電量

6品牌空調制冷舒適性評分

6品牌空調制冷速度(℃)
《消費者報道》雜志指出,美的“一晚1度電”的大致測試工況為室內27℃、室外30℃,測試所用的熱平衡室保溫性能較好。但在實際使用中,空調會受墻體保溫性能、溫濕度等因素影響,理想化條件下的測試數據不太容易完全套用于現實。
至于“1赫茲變頻”概念,廣東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電氣實驗室高級工程師姜華表示,空調壓縮機工作在超低頻的時間非常短。8小時測試中,實際處于超低頻工作的時間可能還不到15分鐘。在1赫茲工作頻率下,壓縮機會運轉得很慢,基本起不到制冷效果。而且,長期超低頻工作也會使壓縮機折壽。這種以犧牲制冷效果及舒適性為代價換來的省電,無異于失了初心。
除了省電,變頻空調的優勢還在于通過改變壓縮機的轉速以維持房間的設定溫度。比起定頻空調頻繁開關壓縮機,變頻空調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室內溫差更小,帶給用戶的舒適感也較好。
國標《房間空氣調節器》(GB/T 7725-2004)規定,空調在正常使用下,當設定某一溫度時,其允許的溫度調節范圍在±2℃之間。受測的6款空調均設為23℃。也就是說,在測試過程中,房間溫度可以在21℃至25℃之間變化。
考慮到國標中并沒有涉及“制冷舒適性”的測試細則,《消費者報道》結合用戶實際體驗和測試工程師的意見,將空調在工作過程(0.5~8小時)中的房間溫差及平均溫度作為衡量制冷舒適性的兩個指標。測試工況仍然是室外35℃、室內30℃的熱平衡室,每個屋布置了9個測溫點,并各有兩個60瓦燈泡模擬兩個成年人的熱度。評價君想強調一下,這里所說的溫差,是指房間內不同時間、不同測溫點之間的溫差,不是房間平均溫度與預設溫度的差值。
測試結果顯示,溫差方面,只有大金各測溫點的溫差能全部保持在2℃以內,而其他品牌的溫差普遍在2.5℃至3℃左右,其中美的空調的房間最大溫差達4.2℃。溫差過大,最直觀的感受是忽冷忽熱,除了影響舒適性,也容易引起感冒。房間平均溫度方面,大金和海爾在國標范圍內,尤其大金各測溫點的平均溫度與接近預設溫度最接近,而松下、格力表現稍遜,均在21℃以下,有些測溫點甚至低于19℃,與房間預設溫度相距甚遠,超出了國標范圍。兩項綜合評分,大金最佳,松下墊底。(注:由于該測試數據出自保溫性較好的熱平衡室,且測試過程沒有人員進出,錄得的溫差值理論上會比消費者日常使用時低。)
夏日炎炎,“出門5分鐘,流汗兩小時”成了大家的真實寫照??照{的快速制冷能力也是人們看中的性能指標之一。
通過記錄6款空調運行1分鐘、5分鐘、10分鐘情形下9個測溫點的平均溫度發現,松下和志高10分鐘后已
將房間溫度分別降到22.5℃和22.8℃,美的、格力和海爾也達到23℃多,反倒是剛才制冷舒適性拔得頭籌的大金,制冷速度方面成了倒數第一,運行10分鐘后的房間溫度仍比預設溫度高2.1℃。
值得注意的是,6款空調工作1分鐘后的房間溫度,只比原來室溫(30℃)降低了不足2℃,5分鐘后依舊與預設溫度存在2℃差距??梢?,部分廠商宣傳的“1分鐘速冷”也有夸大之嫌。不過,隨著空調廠商陸續推出配套的手機APP,用戶遠程遙控空調的運行狀態成為可能。這樣一來,到家之前提前開空調,制冷需時較長的弊端也就化解了。不過從環保和健康角度講,室內溫度逐漸變涼讓人體慢慢消汗也有好處。
在打造“物聯網”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成了空調行業當下的熱詞?!断M者報道》雜志關于空調購買意向的問卷調查顯示,548名受訪者中,81.57%的人表示會考慮選購智能空調。
本次評價的6款空調中,海爾、志高、美的、格力這4款國產空調均有配套使用的手機APP,可控制空調的模式、溫度、風速、風向等各種運行狀態。而松下、大金的所有功能操作則集成于遙控器上。

評分采取5分制,單項指標根據檢測結果得出單項得分,保留小數點后一位。綜合評價根據各項指標所占權重加權平均。

買一款省電的空調,一個夏天能節約幾十塊錢電費。
在完成用戶注冊、空調連接好路由器、手機聯網的情況下,4款國產品牌的APP均能實現對空調的遠程/近程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格力的近程控制是通過局域網完成的,而當用戶有遠程控制需要時,則要在近程控制基礎上通過網站完成用戶注冊,并在手機網絡設置上重新設置。除了美的外,其他3款空調還能被多臺手機同時操控。
貼心的是,4個國產品牌的APP均搭載了在傳統遙控器上難以實現的“睡眠曲線定制”功能,方便用戶按需預設空調不同時段的運行溫度。其中美的和格力的時間精度為1小時,海爾為半小時,志高則可精確到1分鐘,同時還能定制風速及擺風。由于人體體溫在深度睡眠中會下降,這項功能可幫助用戶自動提高睡著之后的溫度,既保證了舒適性,又能省電。志高還能根據所在地的天氣預報調整除濕運行狀態,應付南方的潮濕天氣。
海爾、美的及志高的APP上帶有“一鍵檢測故障”功能,這個設計便于用戶了解空調的實際故障情況,省去在說明書上查閱故障代碼的步驟。其中志高帶有“云診斷”功能,其大數據云平臺能實時監測每臺售出空調的狀態,從而提升故障的“透明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亂收費現象。
空調的內部清潔一直是難題,因為用戶最多只能清潔濾網,無法做到內部的深層次清潔。而海爾空調帶有一鍵自清潔功能,點擊遙控器上的“自清潔”按鈕,空調就通過冷凝水回流完成清潔,清除深藏在蒸發器中的灰塵。
綜合這幾個細節,志高和海爾的智能表現更顯優勢,美的和格力中規中矩,松下和大金兩個日系品牌仍然依賴遙控器,比較傳統。
最后,《消費者報道》雜志對耗電量、制冷效果和智能體驗的評分權重依次設置為35%、40%、25%。綜合評分顯示,志高、海爾的耗電量和制冷效果表現不俗,同時智能指數較高,分列第一、第二位;在耗電量和制冷舒適性方面拿到“雙冠”的大金由于被制冷速度和智能指數拖了后腿,綜合排名落到第三位。
本欄目責編/季天也jtyair2013@vip.163.com
【環境百科】
空調匹數與能效比
空調匹數(P)原指空調的輸入功率,包括壓縮機、風扇電機及電控部分,后來則表示制冷量(輸出功率)的大小。1P的制冷量大致為2000千卡(大卡),即2325瓦,2P的制冷量是1P的2倍,也就是4650瓦,依此類推……不過現在,匹數已經不作為精確的單位,而用來衡量空調功率的級別,一般制冷量2200~2600瓦都稱為1P,3200~3600瓦為1.5P,4500~5500瓦為2P。
根據保溫性、密封性、樓層、朝向、高度等因素的不同,空調的適用面積以每平方米130~180瓦的制冷量來算。所以,1P的空調大致適用于十多平米的房間。
空調能效比(EER)是指在額定工況和規定條件下,空調的制冷量與有效輸入功率之比,這個值越高,空調就越省電。國標《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2021.3—2010)將能效比分成1、2、3級,對于額定制冷量小于4500瓦的空調來說,3個等級的能效比要求分別為3.6、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