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峰,柘麗*,余榮,侯嘉,王磊,董暾
(1.生物飼料安全與污染防控國家工程實驗室生物包膜工程中試基地,杭州 311112;2.福建省龍巖市農業學校,福建龍巖 364000)
資訊
包膜半胱胺對生長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張曉峰1,柘麗1*,余榮1,侯嘉1,王磊1,董暾2
(1.生物飼料安全與污染防控國家工程實驗室生物包膜工程中試基地,杭州 311112;2.福建省龍巖市農業學校,福建龍巖 364000)
試驗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方式和劑量的包膜半胱胺對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選取體況良好、體重相近(55.96±4.32kg)的杜×長×大三元雜交商品豬180頭,隨機分為3個處理組,每個處理3個重復,每個重復20頭豬。對照組飼喂基礎飼糧;試驗A組在基礎飼糧中遞增式添加半胱胺鹽酸鹽(0~28 d,81 mg·kg-1;29~56 d,108 mg·kg-1);試驗B組,全程(0~56 d)添加半胱胺鹽酸鹽67.5 mg·kg-1。試驗周期56 d(0~28 d,中豬;29~56 d,大豬)。結果表明,包膜半胱胺不同添加方式對育肥豬生長性能均無顯著性影響(P>0.05),但在數值上均有較明顯的改善。其中,試驗A組、B組0~28 d平均日增重分別提高45.54 g、80.75 g,29~56 d分別提高66.85 g、62.04 g,0~56 d分別提高56.40 g、71.39 g;試驗A組和B組0~56 d平均日采食量分別提高210 g、190 g,提高程度相近;此外,試驗B組0~28 d、0~56 d料重比分別降低0.12、0.07。經濟效益分析結果表明,試驗A組每頭額外收益30.55元,投入產出比為1 ? 7.4。試驗B組每頭額外收益48.07元,投入產出比為1 ? 16.6。結果表明,在中豬及大豬階段添加包膜半胱胺能夠明顯提高育肥豬體增重及采食量,改善飼料轉化率,并帶來額外收益。其中,與階段遞增式添加更高劑量半胱胺相比,全程添加半胱胺67.5 mg·kg-1效果更好,更適宜應用于生產實踐中。
包膜半胱胺;生長育肥豬;生長性能;經濟效益
半胱胺(CS),又稱β-巰基乙胺,分子式H2NCH2-CH2-SH,是半胱氨酸的中間代謝產物,是天然存在于動物體內的生物活性物質。研究表明,半胱胺可以特異性的消耗生長抑素,從而提高生長激素水平,進而促進動物生長[1]。此外,還有研究表明,半胱胺還是谷胱甘肽的組成成分,而谷胱甘肽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物質,因此半胱胺具有提高機體抗氧化功能的作用[2]。研究表明,經過包膜緩控釋處理后的半胱胺鹽酸鹽,能夠有效避免其在加工生產及使用過程中的損失,同時避免未包膜處理造成的動物胃腸道潰瘍,使得半胱胺的作用效果發揮到最大[3]。然而,半胱胺存在時間效應和劑量效應,包膜半胱胺產品是否可以在生長肥育豬中長期使用,以及以何種劑量組合方式添加使用,暫未見報道。本試驗旨在通過中豬到大豬期間,飼糧添加不斷遞增的包膜半胱胺鹽酸鹽以及長期添加一定劑量的半胱胺鹽酸鹽,研究其對生長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并計算相應經濟效益。從而為包膜半胱胺鹽酸鹽在豬飼料中長期使用的可行性,提供參考依據,并篩選出最優使用方案。
1.1 試驗材料
包膜半胱胺鹽酸鹽,有效成分含量為27%,由杭州康德權飼料有限公司提供。具有穩定過胃,腸道定點緩釋的功能。
1.2 試驗時間與地點
飼養試驗于2015年7月23日~2015年10月15日在臨安文華農牧豬場進行。豬場實行規模化生產,各項防疫及管理工作科學規范,且配套設施齊全,滿足本試驗的要求。
1.3 試驗設計
試驗選取體況良好、體重接近的杜×長×大三元肥豬180頭,隨機分為3個處理組,每個處理3個重復,每個重復20頭肥豬。試驗周期56 d,分為中豬料(第0~28天)、大豬料(第29~56天)兩個階段。對照組飼喂基礎飼糧,試驗A組在基礎飼糧中,分別在中豬料和大豬料中添加半胱胺鹽酸鹽(以包膜半胱胺形式添加)81 mg·kg-1和108 mg·kg-1,試驗B組則在各階段飼糧中添加的半胱胺鹽酸鹽(以包膜半胱胺形式添加)67.5 mg·kg-1。
1.4 試驗飼糧
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試驗飼糧參考中國豬營養標準進行配置。
1.5 飼養管理
試驗期間按豬場常規飼養模式進行飼養管理,試驗豬由專人飼養。肥豬飼養密度為每頭1.2 m2。自由采食和飲水。
1.6 考察指標
以重復為單位,分別在各階段結束時對試驗豬進行稱重(空腹12 h,于次日早8:00稱重)。試驗期間及時記錄各重復豬只投料量及浪費的飼料量,同時及時記錄死淘豬體重,以用于相關數據分析。試驗結束后,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各組各階段的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階段料重比,同時對經濟效益進行分析。
1.7 統計分析
試驗結果采用SPSS 10.0軟件采用One Way ANOVA進行統計,并進行Duncan's多重比較,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表1 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2.1 半胱胺不同添加方式對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體重相近。而當飼喂試驗飼糧28 d后,試驗A組、B組體重分別較對照組提高了1.27、2.34 kg,提高比例分別為1.65%、3.04%;飼喂56 d時,試驗A組、B組體重分別較對照提高了3.15、4.08 kg,提高比例分別為3.17%、4.11%。
半胱胺不同添加方式對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見表2。由表2可知,各處理組間各飼養日齡體重無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試驗第0天各組間

表2 半胱胺不同添加方式對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在本試驗中,各處理間各階段體增重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第0~28天(中豬階段)、29~ 56 d(大豬階段)及0~56 d(整個試驗期),添加包膜半胱胺后,日增重均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0~28d期間,試驗A組、B組日增重較對照組分別提高了45.54、80.75 g,提高比例分別為6.0%、10.7%;29~56 d期間,分別較對照組提高了66.85、62.04 g,提高比例分別為8.4%、7.8%;0~ 56 d期間,分別較對照組提高了56.40、71.39 g,提高比例分別為7.3%、9.2%。
此外,由表2可知,與未添加包膜半胱胺的對照組相比,添加包膜半胱胺后生長育肥豬各階段日采食量均提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在試驗第0~28天(中豬階段),試驗A組、B組日采食量分別提高了140、130 g,提高比例分別為6.7%、6.2%;在試驗第29~56天(大豬階段),試驗A組、B組日采食量分別提高了290、 260 g,提高比例分別為12.2%、11.0%;整個試驗期,試驗A組、B組日采食量分別提高了210、190 g,提高比例分別為9.4%、8.5%。
不同試驗階段,各組間料重比無顯著差異(P> 0.05)。在試驗第0~28、29~56及0~56天,試驗A組料重比均與對照組相當。而試驗B組在試驗第0~28、29~56及0~56天,料重比分別較對照組降低了0.12、0.01、0.07(P>0.05)。
2.2 半胱胺不同添加方式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半胱胺不同添加方式對經濟效益的影響見表3。
由表3可知,在56~100 kg豬中添加包膜半胱胺,通過56 d的飼喂試驗,與對照組相比,試驗A組每頭豬額外收益30.55元,試驗B組每頭豬額外收益48.07元。其中試驗A組,包膜半胱胺投入產出比為1 ? 7.4,試驗B組包膜半胱胺投入產出比為1 ? 16.6。從投入產出的角度,試驗B組中包膜半胱胺的添加方式和劑量效果更好。

表3 半胱胺不同添加方式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半胱胺又名β-巰基乙胺,是天然存在于動物體內的生物活性物質,其中的巰基可以特異性的消耗生長抑素,從而提高生長激素水平,促進動物生長,大量研究表明,半胱胺消耗生長抑素的這種作用具有時間、劑量依賴性,即不同濃度的半胱胺對動物的促生長效果不同,在不同的時間段添加半胱胺對動物的效果也不同。同時半胱胺的作用效果也具有時間可逆性。
本試驗中,與對照組相比,在56 kg體重的生長育肥豬飼糧中分別添加半胱胺鹽酸鹽(以27%包膜半胱胺鹽酸鹽添加)81、67.5 mg·kg-1飼喂28 d,試驗豬日增重(0~28 d)分別提高了45.4、80.75 g,其中半胱胺鹽酸鹽67.5 mg·kg-1組平均日增重提高量約為半胱胺鹽酸鹽81 mg·kg-1組的1.78倍。該結果與此前的報道相似。李慧研究表明,在62 kg育肥豬日糧中添加半胱胺鹽酸鹽(27%包膜半胱胺,以有效含量計)27、54和108 mg·kg-1時,以27 mg·kg-1半胱胺對日增重的提高最明顯,而隨著半胱胺添加量的提高,日增重降低[1]。表明若以促進生長為目的,半胱胺的添加劑量并不是越高越好。然而,在本試驗育肥豬階段(29~56 d),當試驗A組半胱胺鹽酸鹽添加量改變為108 mg·kg-1,而試驗B組繼續飼喂相同劑量(67.5 mg·kg-1)半胱胺鹽酸鹽時,兩個處理組29~56 d日增重較對照組分別提高了66.85、62.04 g。即在29~56 d期間,當試驗A組半胱胺添加量由81 mg·kg-1提高到108 mg·kg-1后,日增重較0~28 d進一步提高。而試驗B組,在29~ 56 d繼續飼喂與0~28 d相同劑量半胱胺時,日增重卻較0~28 d有所降低,但日增重提高量與試驗A組相當。結合生長期試驗結果,在56 kg生長豬日糧中添加低劑量半胱胺飼喂28 d,其平均日增重高于高劑量組,如果繼續飼喂相同劑量半胱胺28 d,日增重提高程度降低。相反,在進一步提高半胱胺劑量的高劑量組,日增重進一步提高。分析原因,這可能與半胱胺作用的時間、劑量效應有關。因此,在一定周期內長期使用一定劑量的半胱胺后,可能會因為生長抑素的反饋式調節而減弱半胱胺的作用。此時,則需要進一步加大半胱胺的用量,以維持其作用效果。本試驗體增重數據表明,在飼喂周期56 d內,仍以低劑量(半胱胺67.5 mg·kg-1)長期添加半胱胺帶來的體增重最好。不同劑型的包膜半胱胺在不同動物生產中的應用,以提高生長為目的的有效使用劑量、使用時間有待進一步研究。
郭新珍研究表明,在12~25 kg仔豬日糧中添加半胱胺鹽酸鹽60 mg·kg-1飼喂30 d,仔豬日采食量顯著提高(P<0.05)[4]。雷勝輝等研究表明,在65 kg育肥豬中添加半胱胺36 mg·kg-1,可提高平均日采食量。本試驗結果與之相似[5]。本試驗中,試驗A組、B組在不同飼養階段,生長育肥豬的平均日采食量均較對照組提高。與對照組相比,試驗A組、B組0~28 d平均日采食量分別提高140、130 g,29~56 d分別提高290、260 g,整個試驗期分別提高210、190 g。結合半胱胺對日增重的影響,表明半胱胺對日增重的提高原因之一是對采食量的提高,即采食量的提高是為了滿足添加半胱胺后快速生長的需要。同時,采食量研究結果表明,該生產工藝的半胱胺不會抑制生長育肥豬各階段的采食。
以往的研究表明,不同劑量半胱胺對商品豬料重比的影響不同。雷勝輝等研究表明,在65 kg育肥豬中添加半胱胺36 mg·kg-1可降低料重比[5]。李慧研究表明,當在62 kg育肥豬日糧中添加半胱胺27、54 mg·kg-1飼喂40 d后,料重比較對照組分別降低0.02、0.07[1]。而郭新珍研究表明,在12~25 kg仔豬日糧中添加半胱胺鹽酸鹽60 mg·kg-1飼喂30 d,對仔豬日料重比無明顯影響[4]。本試驗結果與此前的研究結果相似。在本試驗中,試驗A組(0~28 d添加81 mg·kg-1、29~56 d添加半胱胺108 mg·kg-1)對生長育肥豬各階段飼料轉化率幾乎無影響。而試驗B組(持續添加67.5 mg·kg-1半胱胺)試驗第0~28、29~56和0~56天料重比分別較對照組降低0.12、0.01、0.07。這表明半胱胺對飼料轉化率的影響可能與添加量有關,不同動物不同生長階段需要添加與之相適應的半胱胺,才能達到最優的促生長效果。
本試驗經濟效益分析結果表明,遞增式添加半胱胺(0~28 d添加81 mg·kg-1,29~56 d添加108 mg·kg-1)每頭能帶來額外收益30.55元,投入產出比1 ? 7.4。長期添加半胱胺67.5 mg·kg-1每頭能帶來額外收益48.07元,投入產出比1 ? 16.6。表明長期添加半胱胺67.5 mg·kg-1經濟效益更好,與生長性能結果一致。
在商品豬生長育肥階段,遞增式(0~28 d添加81 mg·kg-1、29~56 d添加108 mg·kg-1)或者長期低劑量(67.5 mg·kg-1)添加包膜半胱胺鹽酸鹽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試驗豬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改善飼料轉化率,帶來額外收益。
商品豬生長育肥階段持續添加的半胱胺鹽酸鹽67.5 mg·kg-1,效果優于分別在兩個階段遞增式(0~ 28 d添加81 mg·kg-1、29~56 d添加108 mg·kg-1)添加包膜半胱胺鹽酸鹽,且該添加方式與生產實踐更符合,具有推廣意義。
[1]李慧.包膜半胱胺對肥育豬生長、胴體品質、肉質和消化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4.
[2]楊彩梅.半胱胺對肉雞生長性能、消化功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7.
[3]武志勇,張曉駟,馮靜波.腸溶包被半胱胺對豬生產性能應用研究[J].江西飼料,2007(6):42-43.
[4]郭新珍.小肽和半胱胺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13.
Effects of Coated Cysteam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in Growing-finishing Pigs
ZHANG Xiaofeng1,ZHE Li1*,YU Rong1,HOU Jia1,WANG Lei1,DONG Tun2
(1.Biological Feed Safety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Hangzhou 311112,China;
2.Fujian Longyan Agriculture School,Longyan 364000,Fujian China)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usage and dosage of coated cysteam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in grow?ing finishing pigs.Total 180 healthy three way cross pigs(duroc×landrace×large white)with similar body weight (55.96±4.32kg)were chosen,randomly assign to 3 treatments and each treatment contained 3 replicates,and each rep?licate with 20 pigs.Control group was fed basal diet.Treatment A,supplementation with coated cysteamine with differ?ent dosage in different phase(0~28 d,81 mg·kg-1;29~56 d,108 mg·kg-1).Treatment B,supplementation with 65.5 mg·kg-1cysteamine hydrochloride during 0~56 d.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use of coated cysteamin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growth performance in growing~finishing pigs,however the data value obviously improved.In treatment A and B,the average daily gain during 0~28 d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45.54 g and 80.75 g,29~56 d in?creased by 66.85 g and 62.04 g,and the whole period increased by 56.40 g and 71.39 g.Meanwhile,the average feedintak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210 g and 190 g in treatment A and B.Otherwise,treatment B had respectively de?creased the feed to gain by 0.12,0.07 during 0~28 d and 0~56 d.The results of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reatment A increased extra profit by 30.55 RMB,and the input to output ratio was 1 ?7.4.Meanwhile,treatment B increased extra profit by 48.07 RMB,and the input to output ratio was 1 ?16.6.Result indicated that dietary with coated cysteamine in grower and finisher stage had obviously increased body weight and feed intake,and improved feed conversion ratio,brought extra profit.And compared with supplementation with a high?er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dosage of cysteamine,dietary with 67.5 mg·kg-1cysteamine in the whole period had better effects,and was better matched with the practice.
coated cysteamine;growing-finishing pigs;growth performance;economic benefit
S816.7;S828
A
1001-0084(2017)03-0001-05
2017-01-14
張曉峰(1989-),男,浙江杭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豬營養。
*通訊作者:E-mail:zheli_kd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