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蓉歐+”遇上自貿區

成都天府軟件園 (資料圖)
水陸空等基礎設施的改善與自貿區成功獲批帶來的雙重效應疊加,為四川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成為四川連接絲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實現國際國內互聯互通的重要載體。
蜀道,曾經讓多少能人壯士聞之戰栗,蜀道也曾經成就了不少文人騷客筆下驚鴻。斗轉星移,千年后,蜀道再也不是難于上青天的險道,四川早已成為來了就不愿意離開的地方。
這一切的改變都有賴于交通的改變。蓉歐快鐵的開行、雙機場的新建、水運港口的繁榮,一張大大的立體交通網絡將四川和世界緊密相連,而自貿區的建立更是助推了四川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進一步提升。
2017年1月1日,伴隨著零點鐘聲的敲響,新年如期而至。新年的號角不僅拉開了嶄新的歲月,更拉響了2017年首趟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的新旅程。這輛滿載4 1個4 0尺集裝箱的“大塊頭”頭戴大紅花、身穿“福”字衣,搭載著溫江花木和T C L電子產品,從成都出發,一路西行,追逐著新年第一縷朝陽駛向歐洲。
班列漸行漸遠,而與車輪緊密貼合的鐵軌卻留下了4年來不可磨滅的印記。
2013年3月2 6日,蓉歐國際快速鐵路貨運直達班列推介會暨簽約儀式在成都舉行,這輛連接中國西部與歐洲的第二條重要鐵路貨運直達線路,也是目前國內到達歐洲的最快鐵路貨運直達班列于當年4月正式開行。這條線路將天府之國成都,中國向西開放新興邊境口岸新疆阿拉山口,世界最大內陸國哈薩克斯坦、世界面積最大國俄羅斯,還有昔日的歐洲強國波蘭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這條向西的通道將中國和世界的距離不斷拉近。2016年11月16日,從歐洲整車進口的62輛寶馬中規車與兩輛路虎平行進口車抵達成都鐵路口岸,進行清關掏箱作業。“這批整車總價值共約800余萬元人民幣。”成都海關青白江辦事處監管科科長程戈介紹,搭乘蓉歐快鐵,橫跨歐亞大陸耗時僅十余天之后,順利抵達成都青白江鐵路口岸。據悉,同樣一輛原裝進口車,通過平行進口車渠道訂購,價格可以便宜高達30%。從前讓內陸消費者羨慕不已的平行進口車如今在家門口也能買到了。
在2016年10月2 5日舉行的“一帶一路資本創新論壇”上,成都市物流辦主任陳仲維首次對外公布了2017年成都市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的具體開行計劃。“我們提了一個想法,蓉歐快鐵一定要帶動貿易和產能快速向成都和西部區域聚集。”陳仲維說,“因此我們向國家爭取批了很多口岸,如進口肉類的口岸,進口整車的口岸,進口水果的口岸,進口木材的口岸等,我們先把口岸做好。盡管目前回程班列裝車率不到5 0%,我相信不久一定會裝得滿滿的。”
“我夢想清晨還在芙蓉城賞花品茗,晚上就能坐在悉尼歌劇院里享受一臺藝術盛宴。”成都市民小王的夢想如今已被照進現實。在第2 2屆世界航線發展大會上,成都和國航、川航、海航等6家航空公司簽約,一舉拿下了9條國際定期直飛航線。新簽約的航線分別為:成都直飛悉尼、紐約、洛杉磯、馬德里、索契、亞的斯亞貝巴、奧克蘭、迪拜,成都直飛莫斯科包機轉為定期直飛航班。
而與此同時,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這座距離成都5 1.5公里的新機場讓成都正式升級為繼北京、上海之后,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據四川省機場集團總經理潘剛軍介紹,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主要以國際航線運營為主。
修建雙機場對于四川推進“一帶一路”有什么樣的作用?四川省發改委負責人介紹說,成都第二機場的建設,寓意著未來架起了空中絲綢之路的起點,通向歐洲、中亞、非洲等。配合第二機場的修建,空港經濟區的規劃在考察了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北京、深圳等地后,正在醞釀之中,“可以說空港經濟區一定是站在‘世界最高點’來定位。”
雙機場猶如雙子塔,熠熠生輝,不僅讓四川與世界各國的融合度再次增強,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往來更密切,更讓四川在“空中絲綢之路”上,將本土的物流、電商等產業帶出了國門,同時將遠在他國的優質產品帶進了四川。
正因如此,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局長呂爾學說:“按照‘十三五’規劃,四川將充分利用雙機場優勢,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大力發展航空運輸、對外商貿、物流、高新技術產業、電子商務等產業,做大做強航空經濟。”
瀘州港 :5 0萬標箱!宜賓港 :30.1萬標箱!
2016年末,瀘州港和宜賓港分別亮出了一整年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數據。兩大港口的給力表現,讓四川在絲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上顯現出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港口是一個平臺。”四川瀘州港務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負責人說。瀘州港不僅是瀘州的港口,還是四川的港口,是川滇黔區域的港口。當前,中遠、中海、民生、重慶長航、重慶太平洋等公司在瀘州港開通了每周30余班的集裝箱班輪航線,瀘州港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府航運首港,與成都航空港、青白江鐵路港一起,成為支撐四川對外開放的三大口岸,共同構建起全省對外開放大格局。
這樣的貨運來往,起始于2013年7月
10日,當一艘裝載著60余輛來自成都經開區的吉利“全球鷹”汽車從滾裝船緩緩駛離瀘州港碼頭,世界銷售之旅正式拉開。經過三年發展,水上港口貨運再次拉開了新的紀元,2016年7月4日,瀘州港首批10個柜的進口木材從美國薩凡納運抵港,裝上火車運往了成都。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 (資料圖)

瀘州港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府航運首港。(資料圖)

2016年,中歐班列蓉歐快鐵開行4 60列。(視覺中國 供圖)
而四川另一大港宜賓港,投運六年來,也將定位更好地放在了國家戰略的位置上,即以港口連通海上絲綢之路,以鐵路公路貫通南絲綢之路,以多式聯運方式激活川滇黔地區的發展活力。
2016年7月15日,宜賓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過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聯合驗收并正式授牌,并于9月19日封關運營,這標志著長江起點川滇黔結合部一個嶄新的國際物流新平臺正式投入運營。而目前保稅物流中心已開展了原瓶進口紅酒、進口銀星漿和“保稅一日游”等業務,宜賓本地紙業的進口紙漿、絲麗雅原箱進口和產品出口業務,隨著宜賓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開放更是逐步增量。保稅物流中心這一開放型的新平臺,對促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全省航務海事工作規劃,“十三五”期間,全省將完善瀘州、宜賓等6個港口碼頭功能建設,并啟動涼山、攀枝花等6個港口的建設,形成樞紐互通的“6+6”現代化港口體系。
蓉歐快鐵、空中絲綢之路、港口運行等多式聯運方式帶來了人員之間的流動,貨物之間的貿易,產業之間的交融,這為四川設立自貿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去年8月,四川獲批設立自貿試驗區。根據國務院對四川省自貿區的定位,四川將落實中央關于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以及建設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的要求,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實現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
“成都修建新機場,這是四川獲批自貿試驗區的重要因素。”四川大學教授、區域經濟專家鄧玲認為,在中國西部,成都的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文化包容度和地區開放程度高。特別是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工建設后,將極大地增強成都的國際往來,這為自貿試驗區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交通物流保障。
2017年2月,四川自貿區的總體方案已經逐漸明晰:在規劃120平方公里的試驗區范圍內,將劃分兩個片區,除成都占100平方公里外,另有2 0平方公里或設在瀘州市。
在成都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成都市委書記唐良智稱,自貿試驗區即將掛牌,并正式進入建設實施階段,“成都將力爭早實施、早見效、早復制、早推廣,走在中西部自貿試驗區前列,為國家創造更多成都經驗”。自貿區的獲批,意味著在參與世界經濟的分工合作中,成都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在201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省長尹力表示,要扎實推進自貿區建設。按照中央對我省自貿區定位,抓好起步區建設,加快金融創新、投資貿易便利化、互聯互通、區域協同開放等領域改革任務清單落地實施,著力營造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2017年力爭中歐班列蓉歐快鐵開行1000列,深入推進“2 5 1行動計劃”和國際產能合作“111”工程,探索建設“一帶一路”經濟聯絡基地。
不論是交通主動脈的建成,還是自貿區的設立,搭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四川再次迎來了開放發展的新機遇。
責編:史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