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攝 本刊記者 耿國彪 賈建新

劉東生

景建華

周新

蘇剛

百名公益明星助推綠色產品中江站啟動

中江十大綠色產品表彰
11月16日,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中國綠化基金會、中國供銷集團主辦,國家林業局宣傳辦公室、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四川省林業廳、綠色中國雜志社、中共中江縣委、縣人民政府、中國供銷(海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中江”在四川省中江縣舉行。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原副主席王以銘,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參事唐守正,中國供銷集團黨委副書記景建華,中國供銷(海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杜玉寬,清華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盧風,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綠色財富論壇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黎祖交,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白石橋干管局原局長、大校姚海根,國家林業局林改司副司長王俊中,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菅寧紅,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包建華、鄒連順,德陽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新,中江縣委書記蘇剛,中江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霞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
在上午的啟動儀式上,中共中江縣委書記蘇剛,德陽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新,中國供銷集團黨委副書記景建華,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先后致辭。

劉勁、盧奇等在中江掛面村
劉東生在致辭中說,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大像一曲天籟,在中國大地唱響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行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期待成為我們社會平衡發展的新動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了全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指導我們進入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19大報告中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推進綠色發展”的同時,首次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是中國的根本,鄉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需要攻克的堡壘。五千年中華文明承載著中國鄉村發展的漫漫長路。鄉村振興是中國農民分享改革紅利,脫貧致富的需要,也是中國古老農耕文明的再次復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必須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把廣大鄉村建設成生態美、百姓福的現代化鄉村。
劉東生指出,林業是國家基礎行業,林業產業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載體。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產業是實現農民增收和精準脫貧、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美麗鄉村、文明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在今后的時間里,我們要強化科技支撐引領,堅持大力培育森林資源,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生態產品,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大貢獻。
景建華在致辭中說,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中國供銷集團是供銷合作總社的本級企業,是服務“三農”、引領全系統企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務國家宏觀調控、承接惠農政策的重要渠道。近年來,供銷合作社大力推進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全系統共有農產品市場1100多家,同時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成立了全國性電商平臺“供銷e家”。下一步,供銷合作社將繼續深化綜合改革,積極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民提供生產、加工、流通全產業鏈服務,不斷推動綠色產業實現快速健康發展。
景建華指出,中國供銷(中江)世界綠谷博覽城項目由中國供銷集團投資興建,是國內唯一將商品、文化、博覽、山水、光影秀、實景表演、世界植物、綠色建筑融為一體的項目;更是國內首個將商貿與文旅結合、將文旅與博覽會結合、多位一體現代綜合體。該項目符合中江綠色發展的戰略,有利于推進商貿流通業發展,促進中江經濟轉型升級;有利于搞活當地經濟、提高百姓收入;有利于提高中江在國內的知名度,推動中江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啟動儀式上,“雄健豐田”牌掛面、“純鄉”牌食用油、“濟福生”牌丹參茶、“來金燕”牌豆腐干、“鐘氏”手工銀絲掛面、“仕興”牌蜂蜜、有機中江柚、“蜀浠”牌大米、“陌上神葉”牌桑葉茶、“安德益”牌土黑豬肉等中江十大綠色產品,四川雄健實業有限公司陳明雄等十大創業明星受到表彰。
啟動儀式結束后,劉勁、盧奇等公益明星走進中江掛面村和中江縣青云村農民咖啡廳,舉行“百名公益明星助推綠色產品”活動。明星們參觀、體驗中江掛面生產流程,品嘗中江掛面,并用網絡直播的形式助推綠色產品。
劉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綠色中國行走了那么多地方,就是要宣傳生態文明建設,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沒有好的環境,我們的美好生活就無從談起,我們的食品安全就是一句空話。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踐行綠色生活,使我們的環境越來越好。


中江綠色產品

中江掛面制作
綠色中國行組委會秘書長、綠色中國雜志社社長繆宏指出,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活動開展8年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先后在14個省市、自治區、29個地區舉辦,共有20多位省部級以上領導、30多位院士、專家、學者,200多位公眾人物加入,人民網、綠色中國網絡電視面向全球現場直播,包括中央電視臺、香港衛視在內的10多家省級以上電視臺實況轉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100多家媒體記者隨行并做了同期專題報道,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目前,這項活動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贊譽度越來越高,已成為面向全社會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平臺和宣傳窗口,并被有關部門評為“中國最具創意公益文化活動”和中國最具影響力公益類社群大獎。
據了解,中江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故鄉,中江青山疊翠,三江織城,隋剎宋塔,園中之城,置縣于三國時的千年古縣,響徹著起源于周代的音樂活化石“倉山大樂”正在迎接新時代的到來。今天,為實現十九大提出的各項目標努力奮斗的中江,生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被認定為國家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四川省“環境優美示范縣城”、四川省首批縣域經濟發展模范縣、“四川省第一批工業強縣示范縣”、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成功創建了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五年來,中江積極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減少農藥、化肥用量,控制點源面源污染。2016年被認定為第四批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經四川農業大學對中江22個鄉鎮的生態環境測評認為:區內大氣質量良好,符合國家大氣環境質量一級標準,屬清潔級;灌溉用水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屬清潔級;土壤未受到污染,屬清潔級。
生態、循環、綠色、有機,中江生態農業發展成效顯著。中江縣采取多種措施,推進土地流轉整合。以土地流轉為切入點,中江積極培育和引進產業大戶,促進現代特色效益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進程,實現規?;?、產業化經營。先后建有現代特色效益果蔬(菌)標準化基地2萬畝,建立蔬菜、中藥材等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6個,全縣有36個農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中江全縣域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戰役”,給予農村農田生態系統獲得平衡維護的大環境。全縣共30個鄉鎮編制了國家級或省級生態鄉鎮規劃,已建成省級生態鄉鎮5個,各級生態村191個,其中省級生態村4個,市級生態村187個;市級生態家園84個。
中江,廣袤的田野,大有作為。環境引來投資熱潮,一批投資過億元、帶動力強的大項目落地中江。其中,投資30余億元開發建設的中國供銷(中江)世界綠谷博覽城,是集商貿、文旅、博覽會為一體的現代綜合體。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融匯山水文旅,展示世界特產,融合世界建筑文化、覆蓋世界植物種類的世界綠谷。

公益明星在中江掛面村

助推綠色產品有你有我